本文作者 | 晚睡
一位92年的博主“茉莉爸”,在網(wǎng)上講述了自己作為全職奶爸的心路歷程。
他和妻子結婚后很快有了孩子,由于雙方老人都沒辦法提供幫助,經濟條件又不允許請保姆,誰在家里帶孩子成為擺在他們夫妻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妻子的工作是體制內的,他是做寵物用品銷售的,相比之下,還是他的工作自由度更高一些。
于是,他選擇成為了一個全職奶爸。
寶寶5個月之內,妻子在休產假,兩個人一起帶,他還沒覺得有太大壓力。
產假結束了,妻子去了外地工作,只有每周五才能回家,平時家里只有他和女兒兩個人。
日子開始變得難熬。
首先,他的生活作息要全部跟著女兒的來。
早上6點,寶寶醒了,他得起來給她沖奶粉,陪玩到8點。
上午寶寶能瞇一會,他就趁著這個時間處理點工作上的事情。
吃完午飯,他要帶著寶寶去戶外公園或室內游樂場玩。
下午5點左右到家,寶寶犯困,等她睡著,他要做飯、剪視頻。
晚上她又醒了,他要給她放動畫片,講兒童繪本。
直到11點以后,他們才能躺在床上,等待最終入睡。
八個月到十五六個月期間,寶寶開始不睡整覺,每隔3小時左右就會起一次夜。他要時刻關注著她,她醒他也醒,睡不踏實。
那段時間,他整夜整夜地失眠。
他每天的生活被分割成很多小塊,每一塊都跟著孩子的需求走,他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只有半夜能刷刷視頻,打兩盤游戲。
其次,他失掉了價值感。
沒有做全職奶爸之前,他每個月賺2萬多塊錢,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作為男人,很有成就感。
回歸家庭之后,他只能做做兼職,收入銳減到千把塊錢,還不是每個月都有。
曾經能賺錢的他,受人尊重,不需要看別人臉色,現(xiàn)在收入上的巨大落差,讓他內心產生了一種失衡感,覺得自己的價值被浪費了。
在這種心態(tài)下,他非常希望得到妻子的理解,能夠對他的付出和犧牲回報相應的情緒價值。
比如時不時送個小禮物,話語上體貼安慰等。
但妻子在這方面忽視了他的需求,每周五回到家,他帶著寶寶在門口迎接她,不僅沒有得到“老公帶娃辛苦了”的安慰,反而被指責。
比如她看到寶寶就說,“你爸從來不給你換新衣服,身上這么臟”。帶娃很累,他根本顧不上給寶寶換衣服。
聽到這些話,他心里迎接她的歡喜全都變成委屈。
在他照顧期間,女兒還生過一次大病,直接住進了PICU(兒童重癥監(jiān)護病房),醫(y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整整5天,他沒洗過澡,沒換過衣服,在醫(yī)院里陪伴孩子。
孩子萬幸康復后,他的父母卻埋怨他,怎么帶個孩子都帶不好,我們小時候帶你就沒這么多事。他表示那一刻自己感覺很委屈。
女兒茉莉2023年5月出生,他寶寶五六個月開始帶,獨立帶娃僅僅一年多,他就感覺到自己抑郁了。
整晚睡不好,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回想起之前的生活就流淚,兩個月瘦下去20斤。
自己狀態(tài)不好,也影響到了夫妻感情,兩個人經常發(fā)生爭吵,孩子一歲半時,他們離婚了,他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單親爸爸。
看完“茉莉爸”的故事,真有點……幸災樂禍。
“不就是帶個孩子嗎,怎么就抑郁了?”
母親在家?guī)Ш⒆樱恍稳轂橐环N福利,“能天天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怎么,這么幸福的事情輪到男人,就哭天喊地起來了?
當然我不是針對茉莉爸個人,他以男性的視角,親自體驗了一把產后抑郁是如何形成的,讓社會看到千千萬萬寶媽的困境,可謂功德一件。
我只是覺得非常諷刺,茉莉爸不過是帶了十幾個月的寶寶,不僅把自己搞成產后抑郁,還把婚姻干解體了。
要知道,他只是接手了女兒來管,還沒“親自”生,沒有體會到10個月大肚子的種種艱辛,以及產前產后激素驟起驟落帶來的折磨呢。
如果寶媽都像他這么“脆弱”,90%的家庭都維系不下去了。
他訴說的那些委屈,不過是無數(shù)媽媽最普通的生活碎片。
妻子回家嫌棄孩子穿的臟,說你爸爸怎么不給你換新衣服,不是很多男人最喜歡說的話嗎?
老婆在家看孩子,沒給孩子打扮的干干凈凈是錯的;沒收拾好家務是錯的;沒做好四菜一湯也是錯的。
他們只覺得自己辛苦了一天回到家,看不到家里人的辛苦:
“你這一天都做了啥呀?”
“帶個孩子有那么累嗎?”
他說女兒喜歡讓他抱著,每次出門他都要抱,生生把自己抱出了腱鞘炎,手臂的肌肉都變發(fā)達了,我嗤笑一聲。
想當年我以90多斤的小身板,抱著30多斤的胖寶寶健步如飛,手臂上還掛著一個裝滿尿布、奶瓶和換洗衣服的大包。
有沒有得腱鞘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胳膊再酸痛,我也不能把他放地上。那是寶寶,不是麻袋。
實在疼的受不了了,我會蹲下來,把寶寶放在腿上緩一緩。
還有什么孩子不睡整覺,晚上會醒好多次,這算什么呀?不過是每一個帶孩子的媽媽常規(guī)操作,而且好多媽媽第二天也是要上班的。
他妻子出去工作,沒嫌棄他不賺錢,也沒有不給家用,只不過沒有給足他想象中的情緒價值,他就覺得委屈,干脆離婚。
換成女性這么做,早被罵出八條街了。
“你太不知足了,有人養(yǎng)你還想怎么樣?”
“我,一個男的,竟然得了產后抑郁”,是“茉莉爸”在視頻平臺上給自己氣的標題。
但男人懂什么產后抑郁。
男性的產后抑郁不是真正的產后抑郁,那種絕望的感覺更多來自于男性無法對全職奶爸產生身份認同。
他們潛意識中默認帶孩子不是自己的任務,當自己承擔了一個本不應該由自己承擔的任務后,委屈和不甘心很容易不請自來,占據(jù)身心。
當傳統(tǒng)一直強調做母親帶孩子就是女性最大的價值,男性則理直氣壯地認為,“我在家?guī)Ш⒆?,我的價值被浪費了。”
男性追求的是社會角色上的成功,他們希望得到被世俗定義的價值,卻要求女性心甘情愿接受沒有報酬的家務勞動。
女性的產后抑郁才是一種真正的絕境,被困在母親的身份中,無聲地沉沒,系統(tǒng)性地被社會遺棄,不能叫嚷,也無法被準確地理解。
一個男性走入女性的困境,只是稍微體驗到了一點女性的痛苦,便開始喊叫起來,外面卻有無法計數(shù)的女性持續(xù)身處在比這更煎熬的境地。
本文文字原創(chuàng),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作者介紹
晚睡,作家、情感咨詢師,一枚斜杠中年碼字工,喜好解讀復雜情感迷局,關注女性獨立與成長,已出版《晚睡談心》、《幫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你的愛怎么了》。
晚睡咨詢郵箱:wanshui0512@163.com
星標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