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遭遇恐怖襲擊后,原本就緊張的印巴關系瞬間失控。
印度宣布暫停兩國河水共享協議,還吊銷了所有巴基斯坦公民的簽證。巴基斯坦隨即反制,凍結對印貿易,并警告會“對任何攻擊進行同等回擊”。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接受采訪
最令人不安的是,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在接受英國天空新聞采訪時直言:“克什米爾局勢若繼續惡化,印巴之間可能爆發全面戰爭。”
要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可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旦開戰,不僅是南亞兩國的災難,更可能引發全球安全體系的劇烈震蕩。
而作為亞洲大國和周邊鄰國,中國該如何在這場危機中穩住局勢?
克什米爾:七十余年未解的“亞洲巴爾干”
說到印巴沖突,繞不開的永遠是克什米爾。這個總面積不到22萬平方公里的地區,為什么成了印巴兩國打了三次戰爭、數十次沖突、無數次流血沖突的導火索?
首先是歷史遺留的地緣悲劇。
1947年印巴分治,克什米爾土邦王公在印巴之間搖擺,最終投向印度,從而引發第一次印巴戰爭。此后,克什米爾被劃分為“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但雙方都聲稱對整個地區擁有主權。
印度安全部隊人員
其次是宗教與民族矛盾交織。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人口多數為穆斯林,但被印度這個以印度教為主的國家控制。這就導致克什米爾本地的分離主義、伊斯蘭極端勢力頻繁滋生,而巴基斯坦則被指暗中支持這些武裝分子。
從而每一次槍擊、爆炸事件,都會成為引爆印巴矛盾的導火索。
大家別小看南亞的一槍一炮,這場危機一旦擴大,全球都會跟著遭殃。
石油運輸線受阻:中東到東亞的能源航線需經過印度洋,戰事將推高油價;
新興市場震蕩:印度、巴基斯坦金融市場波動,將影響亞洲資本流動;
全球供應鏈風險加劇:特別是印度的IT、制藥等產業,一旦受戰火波及,將影響全球相關行業。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極限操作”
克什米爾地區是連接中國、印度、中亞的重要戰略通道,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冰川與高原要塞。可以說,誰掌控了克什米爾,誰就握有南亞地緣博弈的制高點。
過去,印巴在克什米爾擦槍走火早已司空見慣,但這次事態的發展卻格外迅速與激烈。
印度宣布暫停河水共享等反制措施后,巴基斯坦也立刻采取了報復性外交措施,并表示,任何試圖轉移印度河水源的行為都被視為“戰爭行為”。
自莫迪執政以來,印度國內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尤其在2025年初選舉結束后,莫迪為鞏固政權,頻頻打起“民族主義牌”,不僅取消了印控克什米爾的自治地位,還大規模調動軍隊進駐邊境,這次更是直接暫停“河水共享協議”。要知道,這可是兩國最敏感的民生議題,相當于扼住巴基斯坦的水源命脈。
莫迪賭的就是國內民意支持,哪怕激化矛盾,也要展現“鐵腕領袖”的形象。
印度總理莫迪
巴基斯坦面對印度的步步緊逼,幾乎沒有太多常規軍事實力反制。但巴基斯坦是有一張底牌的,那就是核武器。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的“同等回擊”言論,實際上就是在釋放信號:別逼我動用最后手段!
而暫停貿易、外交施壓,也只是巴基斯坦所能采取的有限反制方式。
印巴全面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目前全球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這次印巴會不會真的開戰?
理論上來說,核威懾會讓雙方都不敢輕易發動全面戰爭,但問題在于,印巴之間長期缺乏有效的“危機溝通機制”,極易因小規模沖突失控升級。
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印巴已多次在“核門檻”的邊緣試探:
1999年卡吉爾戰爭;
2016年“外科手術式打擊”風波;
2019年印軍戰機越境被擊落事件。
如今,雙方情緒空前緊張,一旦有誤判,戰爭隨時可能點燃。
美國雖然與印度保持著“印太戰略伙伴”的關系,但對巴基斯坦也有一定影響力,過去也經常充當“滅火隊”。
中國作為巴基斯坦的鐵桿盟友,同時也與印度保持著邊界對話,兩國之間還是說得上話的。
面對印巴危機,中國的態度始終明確,那就是盡力勸和促談,防止局勢失控。
盡管我們與印度也存在著一些邊界爭議,但中國清楚,當前階段最重要的是防止印巴沖突外溢至中印關系。
當然,在當前全球局勢復雜、多點沖突爆發的背景下,其實誰都難以全力以赴干預南亞局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