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款全新車型首發,智能化技術成果再攀高峰,多項戰略合作協議落地……4月23日,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上海車展”)開幕,為汽車愛好者與從業者帶來了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這里不僅拿到了限量版礦泉水,還意外收獲了網紅瑞士卷……”觀眾全方位、多角度地體驗到了2025上海車展的魅力。作為上海的網紅美食“名片”,瑞士卷的滋味早已深入人心,此次車展所體現的“睿智前瞻、務實進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如同這瑞士卷一般,給每一位到場的觀眾留下了獨特體驗與深刻印象。
“2025上海車展,不僅是指引汽車產品未來發展方向的燈塔,更為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與堅定的信心。”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指出,無論是從車企技術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到行業整體發展態度的愈發務實,還是品牌間競爭格局的深刻變革,本屆車展無不彰顯著“擁抱創新 共贏未來”的核心理念,引領著汽車行業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睿”
凸顯科技創新力量
新技術、新架構、新產品交相輝映,共同將2025上海車展打造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智慧與科技創新大舞臺。
大眾、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豐田、東風、長安、上汽、廣汽、比亞迪、小鵬等海內外車企,以及保時捷、賓利、蓮花跑車、仰望、羅倫士、邁莎銳、上喆、巴菲特汽車等高端及改裝車品牌,紛紛攜旗下力作亮相展會現場。同時,華為、博世、采埃孚、麥格納、寧德時代、偉巴斯特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在10萬平方米的汽車科技與供應鏈展區登場。現場不僅舉辦了近200場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活動,各大展臺上的新品更吸引了觀眾的目光,讓人目不暇接。
智能化技術的持續升級與電動化發展的縱深推進成為2025上海車展上新技術、新產品展示的兩大亮點。如長安啟源Q07,作為本屆車展上市的新車,搭載了長安自研的天樞智駕在內的多項智能化科技配置,具備高速智能輔助駕駛、城市端到端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在算力比拼中,極氪首款混動車型9X獨樹一幟。該車型搭載千里浩瀚H9智駕方案及超級電混技術,采用自研自制雙Thor芯片域控制器,擁有高達1400TOPS算力。同時,它還采用了ZEEA 3.0中央集中式數字架構、中央計算大腦、數字底盤以及5激光雷達,實現了4個360°全向感知。
榮威D6作為榮威純電動緊湊型轎車的代表之一,采用前置單電機布局。新車提供兩個版本,純電動續駛里程為450km和520km,同時配裝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和一體式熱管理方案。座艙內,新車搭載了全新斑馬智行Venus 2.1車機系統,界面UI設計簡潔大方,配有導航、音樂、視頻等功能。
一向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獨樹一幟的造車新勢力,也在車展上推出了自帶“流量密碼”的新產品。被譽為“空間怪獸”的小鵬G7新車型,主打中型純電動SUV市場,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煥新版。其核心優勢在于“超充+大空間”的性價比組合。新車最大的看點在于5C超充電池和智能化配置。基于800V高壓碳化硅平臺,新車支持12分鐘補能至80%,CLTC續駛里程最高可達702km。智駕方面,新車將采用AI鷹眼視覺方案,搭載11顆攝像頭,支持高速、城區路段的全場景領航輔助駕駛功能,主打“車位到車位”的連貫體驗。
理想汽車在車展現場揭曉了MEGA系列兩款全新車型——MEGA Home家庭特別版與MEGA Ultra智駕煥新版,以及理想L6智駕煥新版。其中,對理想L6新車型的智能輔助駕駛能力進行了顯著提升。
“近幾屆上海車展,見證了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加速轉型的堅實足跡。”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財稅貿易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韋福雷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特別是自2019年上海車展以來,新技術的涌現呈現出逐步加速的態勢。如果說前幾年的新技術以改進為主,那么如今則正趨向以原創核心技術為主。同時,車展也折射出在汽車業淘汰賽中,技術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車企能否留在“牌桌”上的重要支點。
作為國際化的車展,上海車展也是全球汽車品牌參與展示的重要窗口。在2025上海車展上,合資品牌、外資品牌各具特色的新產品、新技術同樣吸引了無數眼球。如奔馳旗下的全新純電動長軸距CLA和Vision V概念車迎來首秀。這兩款新車基于奔馳MMA純電平臺打造,配備了貫穿式三聯屏,由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屏、14英寸中控屏以及14英寸副駕駛娛樂屏組成,并提供了HUD抬頭顯示系統。國內版本還將推出長軸版本,進一步提升了空間表現。
上汽大眾首款增程式概念車ID.ERA概念車也亮相上海車展。量產版本將定位為全尺寸6座SUV,采用極簡設計風格,并搭載Momenta高階智駕系統。新車瞄準理想L8/L9、問界M8等競品,旨在填補大眾在增程式領域的空白。
4月22日剛剛簽約獨資工廠落地上海的雷克薩斯,在車展上首發了全新一代雷克薩斯ES。新車融合了先進的電氣化技術,并提升了車內靜謐性和乘坐舒適性。新車造型設計更加激進運動,大燈和前包圍細節提供了更好的體驗。有消息稱,雷克薩斯已申請了ES 350e、ES 500e以及ES 350h的商標,這預示著全新雷克薩斯ES或將推出純電動車型。
在鉑智3X性價比車型暢銷之后,廣汽豐田又推出了一款中型純電轎車鉑智7。該車采用轎跑設計風格,并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方面與華為、Momenta開展了深入合作。
據不完全統計,在2025上海車展發布的新車中,傳統燃油車約30款,新能源車型超過60款。新能源新車占比從2020年北京車展的38.4%提升至本屆上海車展的69.1%。
“從上海車展的發展歷程來看,技術創新驅動產業轉型這一不可阻擋的趨勢愈發明顯。”天津大學教授姚春德認為。歷經40年的上海車展,不僅是車企展示技術創新成果的競技場,更是汽車行業市場格局重構的新起點。從企業層面來看,誰能掌握核心技術、擁有領先一步的創新能力,誰就能繼續馳騁在下一個10年的賽道上。
“實”
少了浮躁多了務實
與往屆車展相比,本屆車展的總體氛圍少了幾分浮躁,產品宣介也不再一味追求流量導向,而是更加注重務實與穩健。車企在本屆車展上達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實事求是地介紹技術特征,避免夸大其詞。
在奇瑞汽車的展臺,通過人車共生、智慧共享的生態場景,生動呈現了奇瑞改變城市出行生活的技術愿景。奇瑞五大品牌的50余款車型、飛行汽車以及自研核心技術紛紛亮相。據介紹,從獵鷹駕駛輔助700、AI數字底盤2.0到靈犀智艙2.0等,奇瑞在智能化領域持續深耕。車輛配備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具備城市、高速NOA領航,進出匝道、自動泊車、代客泊車等實用功能,搭配先進的智能座艙系統,有效提升了駕駛的安全性、便利性與舒適性,為用戶打造了更加智能的出行體驗。
“今年內,寶馬將為多款中國在售新車接入DeepSeek功能,通過深度思考能力賦能以BMW智能個人助理為中心的人機交互體驗。”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未來,DeepSeek功能將應用于國產BMW新世代車型。此外,兩大中國專屬AI智能體“用車專家”和“出行伴侶”也在車展上首秀,它們基于阿里千億參數大語言模型深度定制,讓BMW新世代智能座艙能夠解答和執行多指令提問,提供最“寶馬”的建議。“人工智能是未來合作的關鍵領域,也是寶馬加強本地化基石的完美體現。”齊普策表示,寶馬正積極擁抱AI賦能中國業務,同時攜手中國釋放AI的巨大潛能。
無論是現場內外的觀眾、消費者,還是車企本身,都已經深刻意識到,在“全民智駕”的大背景下,不浮夸、不吹噓,更加注重實際功能和責任,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共識。
隨著“智駕平權”的進程不斷推進,今年以來,多家車企紛紛發布智駕普及戰略,披露3級、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落地時間,掀起了一輪新的智駕技術普惠與量產競速熱潮。
回顧以往,部分車企對外宣傳的所謂“高階智駕”,實際上按照法規要求只是2級輔助駕駛,需要駕駛人持續掌控車輛。然而,為了搶占市場,一些車企在營銷上模糊了“輔助”與“自動”的邊界,通過“全場景”、“零接管”等話術將2級功能包裝為“類3級”,導致消費者誤將輔助駕駛等同于自動駕駛,產生了認知偏差,帶來了巨大風險。一些車企頻繁使用的“L2+”、“準L3”、“零接管”、“脫手駕駛”等模糊表述,既讓消費者誤以為可以完全信任智能駕駛車輛,也被行業人士所強烈反對。
針對這些不規范行為,主管部門及時踩下了“剎車”。4月16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水平。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日前也發文指出,近期,因駕駛人錯誤使用輔助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究其原因,部分駕駛人對輔助駕駛的認知不到位,誤以為“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后做出玩手機、睡覺、聊天、吃東西等危險行為,不僅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也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其中提到,根據相關法規,如果車企通過廣告或宣傳材料虛構、夸大輔助駕駛功能(如將2級輔助駕駛描述為“自動駕駛”),誤導消費者購買,市場監管部門可依法對虛假宣傳行為處以廣告費用5~10倍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若虛假宣傳造成嚴重后果(如引發交通事故致人傷亡),可能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條款,可對責任人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
“主管部門再次強調智駕的宣傳邊界,更以‘安全第一’重塑了行業價值坐標。”韋福雷認為,當“組合駕駛輔助”成為官方表述,當OTA升級被更嚴格規范,智駕才能逐漸告別一些“口嗨”的野蠻生長,進入“安全可驗證、責任可追溯”的科學、理性發展階段。
事實上,在車展的會場內外,越來越多的新車型都已經搭載了輔助駕駛系統。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2級及以上智能輔助駕駛新車滲透率已達55.7%。至2025年末,這一數據有望達到65%。調研表明,智能化已成為中國消費者購車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高達90%的消費者愿意為高階智能駕駛服務額外付費。
然而,目前輔助駕駛系統在復雜場景下依舊存在因傳感器性能局限誤判、因算法邏輯激進而頻繁變道、在老城區等復雜場景中頻繁接管等情況。“事故如同警鐘,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警醒和思考。”安慶衡表示,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向縱深發展的背景下,強調安全發展永遠是第一位的,而智能電動汽車的全方位安全才是企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主管部門加強行業監管是應有之義。
“杜絕一切危險駕駛行為;確保安全使用智能駕駛技術,正確操作智駕領航輔助(NCA)功能。”加強監管的影響正在滲透到全行業。本屆車展前,鴻蒙智行發布的全民出行安全倡議中,對此有了明確的倡導。
“我們連夜修改了發布詞,將‘高階智駕’改為‘輔助駕駛’……”有參加車展的企業告訴記者,正是受到本屆車展前夕上述因素和氛圍的影響,理性、務實成為了企業的自覺行為。
“建立在求實、規范、合規基礎上的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方能行穩致遠。”姚春德提出,只有監管從“運動式整治”轉變為“制度性約束”,企業從“營銷主導”轉變為“安全優先”,消費者從“被蒙蔽輕信”轉變為“理性認知”,智能駕駛才能真正回歸本質。本屆車展所體現的務實、理性,正是一種向好的趨勢。
“卷”
多元化多層次競爭
“從本屆車展新車發布情況來看,車企‘卷價格’的力度似乎不如以往了……”正如幾位現場觀眾向記者所言,與前兩年汽車市場一味拼價格不同,如今車企“內卷”的方向開始呈現多元化趨勢。
“作為現階段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價格戰不會在短期內完全消失。”姚春德分析,一方面,前兩年價格戰的“慣性”依然存在,因此一些新車型上市初期仍會推出優惠價格。另一方面,國內車企在海外市場面臨高關稅等阻力,且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價格競爭仍是市場競爭的一種表現形式。但他也指出,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正逐步從價格戰轉向多元化競爭。
事實上,在本屆上海車展上,新車型的價格戰已不再局限于車展開幕前兩日。為提前搶占市場關注度,在2025上海車展開幕前的一段時間,一些車企已提前“搶跑”,眾多品牌紛紛搶先發布新車型,有時甚至一天內就有多個車企及品牌舉行新車發布會。幾乎無一例外的是,除了展示各自搭載新技術的車型外,優惠價格成為各品牌新車的重要市場策略,“提前發布、展會亮相、二次曝光”成為近期新車市場競爭的營銷新模式。
在市場對價格戰逐漸失去敏感度的同時,車企“卷配置”的模式也逐漸顯現。從車展發布的信息來看,既有相近配置的比拼,也有差異化的競爭。從車型來看,理想汽車的亮點是硬件升級。據悉,理想L系列將升級英偉達Thor芯片,低配車型放棄純視覺方案,全系標配激光雷達,并推出新語言模型VLA。這一策略旨在通過硬件升級鞏固家庭用戶市場。
在趨同的競爭中,3級自動駕駛仍是焦點。近日,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表示,今年將是3級自動駕駛的元年,廣汽計劃年內啟動3級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上市。小鵬汽車也宣布,下半年將實現3級自動駕駛的軟件能力和體驗鴻蒙智行則表示,其旗下尊界S800、享界S9、問界M9、問界M8等車型均基于3級自動駕駛能力打造,計劃年內逐步實現落地。
在車展現場,比亞迪、華為等企業推出的兆瓦級超充方案備受關注。在業內看來,這是在更大程度上解決續駛里程焦慮、提升電動化水平,以及培育企業新增長點的重要支撐。有機構預測,這也將成為未來新的競爭熱點。
“從單一競爭逐漸向多元化競爭轉變,是本屆車展呈現出的新趨勢。”韋福雷認為,僅從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近十年的發展軌跡來看,從技術、產品到市場競爭的焦點都在不斷變化。盡管期間出現過價格戰等情況,但從整車到供應鏈企業都在市場格局重構中呈現出競爭“升級”態勢,即更加注重打造自身技術優勢和綜合實力。因此,依托實力、公平有序的競爭才是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隨著汽車產業轉型向縱深發展,汽車市場競爭格局也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透過現象看本質,本屆車展將為汽車行業如何更好地創新發展、贏得未來帶來一系列新的思考和啟示。”安慶衡認為。
文:趙建國 圖:韓冬 編輯:郭晨 版式:劉曉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