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濟南報道
今年4月,山東女子學院與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同步獲批全國首個普通本科“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標志著我國托育人才培養正式邁入本科教育賽道。作為山東省內唯一開設該專業(教育學類)的本科院校,山東女子學院的突破性進展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2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了該校教育學院早教教研室主任姬彥紅,揭開這一“托育人才”培養新賽道背后的故事。
托育人才本科層次培養,與專科有何不同
作為2016年全國首批早期教育專科專業的開拓者,山東女子學院此次本科專業申報歷經兩年沉淀,依托國家級一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科積累,2024年實現專業升級。
“專科教育側重基礎照護技能,本科層次更強調機構運營與教學研發能力。”姬彥紅一語點明本專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側重點。
據姬彥紅介紹,“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涵蓋嬰幼兒身心發展與支持、回應性照護與安全保障、托育機構運營與管理等模塊,培養“會照護、懂管理、能培訓、善合作”高素質人才。
例如,針對“識別嬰幼兒非語言需求”這一難點,設置情境模擬課,提升回應性照護水平。針對社區托育點負責人缺口,開設機構管理實訓課,增強運營管理能力。面對托幼一體化趨勢,加強對幼兒園教師轉崗托育的培訓。
科學的托育,不是簡單“看孩子”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拉開了“托育元年”序幕。此后,國家密集出臺政策。黨的二十大報告更將“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列為重點任務。
盡管政策強力推動,家長對托育機構仍存疑慮。
“許多家庭認為‘帶娃是本能’,但育兒其實是復雜系統工程。”姬彥紅直言,專業機構的核心價值在于“科學干預”,“比如發育遲緩的早期識別、回應性照護的標準化流程,這些都能顯著降低‘盲目育兒’風險。”
姬彥紅特別提到2018年世衛組織提出的“高質量照護”框架:“科學的托育不是簡單‘看孩子’,而是通過每一個互動促進潛能發展。我們培養的人才,就是要讓家長敢放手、愿放手。”
“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但0-3歲科學育兒的質量直接影響人口素質。”姬彥紅表示,山東女子學院申辦該專業正是響應國家戰略,“嬰幼兒早期大腦可塑性極強,科學的回應性照護能最大限度激發潛能,這是關乎未來人口競爭力的‘起跑線工程’。”
瞄準托育服務新業態,填補全鏈條缺口
據姬彥紅透露,山東女子學院新增設的“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本科專業,招生規模預計于今年6月初確定。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在省內50余所院校開設相關專業的背景下,嬰幼兒托育服務人才仍存在結構性缺口,尤其缺少本科層次的高素質人才。
隨著《學前教育法》取消幼兒園托班年齡限制,山東省政府提出的“2025年建設10萬托位”目標正加速推進。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多元化托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包括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社區嵌入式托育機構、幼兒園托班家庭托育園、育兒指導站等。
“新專業畢業生將重點對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社區嵌入式機構等新興業態,覆蓋從基礎照護到行業標準制定的全產業鏈需求。”姬彥紅信心十足地說,“我們的畢業生將填補從一線照護到機構管理的全鏈條缺口。”
“我們的培養目標不僅是托育從業者,更是中國人口質量的‘工程師’。”姬彥紅強調,眼下,山東女子學院已與多家省級托育示范機構建立了“實習-培訓-就業”聯動機制,著力打造具備課程研發、師資培訓、機構運營等復合能力的行業領軍人才。
姬彥紅表示,這場關乎未來人口競爭力的教育變革,已在齊魯大地正式啟動。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