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服務行業以其細致入微、周到體貼而聞名全球。無論是餐廳的鞠躬致謝,還是便利店員的笑容,顧客至上的理念似乎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最近日本接連發生的事件卻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種“顧客至上”文化的另一面——當顧客的“權力”被濫用,甚至演變為對服務人員的羞辱,社會該如何應對?
要求警衛“土下座”,
顧客的權力邊界在哪里?
4月13日,大阪·關西世博會盛大開幕,吸引了超過70萬名游客。人們在會場中流連忘返,體驗異文化交流,驚嘆于最尖端科技的展示。然而,近日一段視頻卻像一顆石子投入湖面,激起了不小的波瀾。
視頻中,一名男子在世博會會場西門附近叉著胳膊,對著一名警衛大聲咆哮,甚至清晰地喊出“給我下跪!”。令人震驚的是,警衛竟然真的脫下帽子,緩緩跪下,擺出“土下座”的姿勢。這一幕被路人拍下,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拍攝者回憶,當時他聽到男子的高聲怒罵,出于好奇開始錄像,而另一名旁觀的警衛則低聲感慨:“這就是典型的顧客騷擾啊。”
“顧客騷擾”,即“Customer Harassment”,這個詞近年來在日本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它指的是顧客對服務人員提出過分要求,或通過言語、行為進行惡意騷擾的現象。視頻中的“土下座”要求,正是顧客騷擾的極端表現。拍攝者提到,男子在怒罵后帶著家人離開,而他的家人似乎對此感到尷尬,低頭匆匆離去。這不禁讓人好奇:究竟是什么讓這位男子覺得,自己有權要求別人當眾下跪?
律師龜井正貴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判斷是否構成顧客騷擾,關鍵在于男子具體說了什么,以及警衛下跪是否出于被迫。如果警衛是出于“息事寧人”的心理主動下跪,或許難以直接定性為騷擾;但如果男子通過威脅或辱罵迫使警衛下跪,那就可能觸碰法律紅線。更重要的是,他強調世博會運營方有責任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心工作的環境”,而不是讓員工獨自面對顧客的過激行為。
這起事件并非孤例。在日本,服務業從業者常常被要求“忍耐”顧客的無理要求,甚至將“顧客至上”奉為準則。實際上,放眼國內,服務行業中顧客對員工的“頤指氣使”也并不少見。當忍耐變成屈辱,社會是否應該重新思考顧客權力的邊界?大阪世博會的“土下座”事件,恰好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東京迪士尼的“零容忍”宣言,
服務業的反擊號角
如果說大阪世博會的事件是一次警醒,那么東京迪士尼的最新舉措則更像是一記重拳。4月18日,東京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海洋的運營方オリエンタルランド(Oriental Land)發布了一份重磅聲明,宣布制定針對顧客騷擾的“基本方針”。這份聲明不僅明確了顧客騷擾的定義,還列出了13種可能導致“永久禁入”的行為,其中包括“要求員工下跪”“言語侮辱”“身體攻擊”等。消息一出,社交媒體上炸開了鍋,有人調侃:“這下在迪士尼耍橫可要三思了!”
這份方針的出臺,顯然不是心血來潮。東京迪士尼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之一,每天接待數以萬計的游客,員工以其專業和熱情的服務著稱。然而,游客的過激行為卻時有發生。例如,有人因排隊時間過長而對員工破口大罵;有人因不滿園區規定而要求員工當場下跪,甚至做出威脅姿態。這些行為不僅傷害了員工,也破壞了其他游客的體驗。
Oriental Land在聲明中明確,顧客騷擾不僅損害員工的尊嚴,還會影響工作環境,甚至波及其他游客。他們引用了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定義,將顧客騷擾描述為“顧客的言行超出社會常理,導致員工工作環境惡化”的行為。具體來說,13種“禁入行為”涵蓋了從物理攻擊(例如毆打、推搡)到精神攻擊(例如侮辱、威脅),再到持續騷擾(例如反復糾纏、跟蹤拍攝)等多個維度。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要求過分的金錢補償”或“在社交媒體上惡意誹謗”,也可能被視為顧客騷擾。
這份方針的意義在于,它不僅是迪士尼對員工的保護承諾,也是對整個服務行業的一次發聲。正如聲明中所說:“我們將以堅定的態度應對這些行為,并組織性地處理相關投訴。”這意味著,員工不再需要獨自面對顧客的惡意,而是可以依靠公司和法律的支持。可以說,迪士尼的“零容忍”政策,為其他企業樹立了一個標桿。
然而,政策的實施并非一帆風順。如何判斷“社會常理”的邊界?如何在保護員工的同時避免誤傷合理投訴的顧客?這些問題都考驗著迪士尼的執行智慧。但無論如何,這一步已經邁出,服務業或許正迎來一場悄然的變革。
顧客騷擾,
我們該如何應對?
大阪世博會的“土下座”事件和東京迪士尼的強硬回應,表面上看是孤立的事件,但背后卻反映了更廣泛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顧客騷擾的問題為何在現代如此突出?它又揭示了怎樣的文化與心理機制?
顧客騷擾的根源之一在于“顧客至上”文化的極端化。在日本,服務精神被視為行業標桿,員工被要求將顧客的滿意度放在首位。這種文化造就了無微不至的服務體驗,但也讓一些顧客誤以為自己擁有無限的“權力”。當需求未被滿足時,部分人便將不滿發泄到員工身上,甚至演變為惡意騷擾。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同樣存在。無論是“顧客是上帝”的口號,還是“花錢就是大爺”的心態,都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顧客的優越感。尤其在一些消費場景中,部分人將服務人員視為“低人一等”,稍有不順便破口大罵。
其次,社會壓力的積聚也是重要因素。日本社會以高壓和高期待著稱,許多人在職場或生活中積累的挫折感,可能在消費場景中找到出口。無論身在何處,快速的生活節奏和激烈的競爭環境都讓許多人內心充滿焦慮。對服務人員發泄情緒,不僅“成本低”(因為員工通常不會反擊),還能暫時緩解內心的不滿。然而,這種“情緒轉移”對員工來說卻是巨大的傷害。
幾乎一半的日本從業者受到過顧客騷擾
最后,法律和制度的滯后為顧客騷擾提供了空間。在日本,直到近年厚生勞動省才開始推動顧客騷擾的對策,例如發布企業指導手冊等。而在中國,雖然《勞動法》保障了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但針對顧客騷擾的具體法規則仍顯不足。許多服務行業的員工只能選擇忍耐,甚至因此選擇辭職。
那么,面對顧客騷擾,社會該如何應對?從企業的角度,東京迪士尼的做法值得借鑒——明確規則、保護員工、組織應對。此外,企業還可以加強對員工的心理支持,例如提供情緒管理培訓或咨詢服務。從顧客的角度,增強同理心教育至關重要。試想,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服務人員也是有血有肉的個體,或許就不會輕易說出“給我下跪”這樣的話。
更廣義地說,解決顧客騷擾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學校可以引入尊重他人的課程,媒體可以傳播正面的消費文化,政府則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只有當每個人都意識到“顧客”并非“上帝”,而是平等的個體,顧客騷擾才會逐漸失去滋生的土壤。
從“顧客至上”
到“彼此尊重”
大阪世博會的“土下座”事件和東京迪士尼的“零容忍”宣言,反映出現代服務行業乃至整個現代社會的復雜面貌。顧客騷擾不僅是一個行業問題,更是一個文化與心理的交匯點。它提醒我們,“顧客至上”的理念雖美好,卻不應成為傷害他人的借口。
或許,未來的服務行業需要的不再是單方面的忍耐,而是雙向的尊重。顧客尊重員工的付出,員工以專業回饋顧客的信任。當“彼此尊重”取代“顧客是上帝”,我們才能真正迎來一個更溫暖、更公平的社會。你覺得呢?下次走進迪士尼,或者任何一家店鋪,不妨多一份理解和善意——畢竟,微笑和尊重,永遠是最好的通行證。
- 完 -
走在路上
發現生活的美好
我們一起出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