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人的中華文明守護史
百余幅珍稀歷史圖片,重返故宮博物院成立24年間的“第一現場”。
書 名:故宮掌門人1925—1949
著 者:章宏偉
書 號:978-7-101-16667-5
出版時間:2025年3月
定 價:98.00元
開 本:32開
裝 幀:精裝加護封
字 數:330千字
頁 碼:420
CIP分類:K928.74
主 題 詞:故宮-歷史
上架建議
故宮/中國歷史
編輯推薦
1.聚焦1925—1949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初期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從驅逐溥儀出宮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故宮經歷了怎樣的風雨飄搖?七位掌門人又如何用智慧和勇氣,守護著這座中華文明的瑰寶?在故宮博物院百年歷程的當下回望早期歷史,向故宮人“視國寶為生命”的典守精神致敬!
2.以“掌門人”為線索,串聯起故宮的變遷史,展現大時代背景下個人的抉擇與擔當。李煜瀛、莊蘊寬、趙爾巽、江瀚、王士珍、易培基、馬衡……這些名字背后,有著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面對政治威壓、經費匱乏甚至炮火威脅,他們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責任?
3.以嚴謹考據重構故宮院史的敘述框架,讓普通讀者透過故宮命運讀懂何為“文化根脈的堅守”。本書作者章宏偉深耕故宮研究二十年,秉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治學精神,充分利用故宮檔案、民國報刊、人物傳記等一手史料和海內外研究成果,以嚴謹考據與敘事張力,多方位采擷歷史親歷者、見證者的視角,力求還原故宮博物院成立初期這段隱秘歷史的真實樣貌。
4.百余幅珍稀影像,重返歷史現場。內附百余幅珍貴歷史照片、檔案手跡及30余幅彩圖,從溥儀出宮當日、故宮博物院開院的盛況,到文物裝箱遷運的艱辛場景,視覺化還原歷史細節,讓讀者重返“文明守護”的第一現場。
5.裝幀精美,匠心獨具彰顯故宮氣度。本書精裝加護封,內文黑白,圖說四色,還原歷史厚重感。護封上的書名“故宮掌門人”采取燙金工藝,取自顏真卿法書集字,與首任掌門人李煜瀛以顏體手書的“故宮博物院”匾額遙相呼應。高大的太和門拱衛著太和殿,象征七位掌門人守護著故宮。掌門人名字下面的“七個人的中華文明守護史”,呈現了以七位掌門人為代表的千千萬萬有識之士的使命與擔當。里封是著名建筑師梁思成繪制的北平市清故宮三殿總平面圖,極具收藏價值。封面整體色調以紅、黑、金為主,汲取故宮經典色彩,盡顯中華文化底蘊!
6.隨書附有一張精美藏書票。藏書票9厘米見方,四周有鋸齒,形似郵票,左下角印有中華書局上海聚珍的logo水印,恰如郵戳。上部是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時懸掛有“故宮博物院”匾額的神武門,下部是首任掌門人李煜瀛擲地有聲的話語:“希望故宮將不僅為中國歷史上所遺留下的一個死的故宮,必為世界上幾千萬年一個活的故宮。”帶讀者回到百年前的故宮現場,感受穿越時空的震撼!
內容簡介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如何演變為如今的博物院的?在演變過程中,是誰在為它謀劃未來,想盡辦法保存其中的文物珍品和歷史遺存?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它和它的歷任掌門人又經歷和見證了哪些歷史?這正是本書作者章宏偉要回答的問題。從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到1949年間,風雨飄搖中的故宮見證了李煜瀛、莊蘊寬、趙爾巽、江瀚、王士珍、易培基、馬衡七位掌門人的智慧與勇氣。在文化政治的大變局中,他們和千千萬萬有識之士為保護故宮和中華珍貴文化遺產,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本書配有一百多幅重要的珍稀歷史圖片,書末“圖說”部分配有三十余幅彩圖,呈現故宮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意蘊。
作者簡介
章宏偉,歷史學博士,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故宮學、中國圖書史與明清史。獨著有《出版文化史論》《故宮問學》《十六—十九世紀中國出版研究》《故宮學的視野》《作為學問的故宮學》等,合著有《當代中國的出版事業》《中國編輯出版史》等。曾以總策劃、制片人的身份負責故宮博物院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拍攝電視紀錄片《故宮》。
目 錄
序 章 從皇宮到博物院
驅逐溥儀出宮
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
建院前的準備工作
歷史性的一刻——故宮博物院開院
第一章 李煜瀛:撥云見日的開拓者
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潮的旗手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倡導者與實際組織者
主持京津同盟會
見證驅逐溥儀出宮
首倡“將清宮改為博物院”
第二章 莊蘊寬:巋然不動的守護者
清室善后委員會監察員
主持故宮博物院開院典禮
故宮博物院院務維持員
阻止用簡單方式辦理移交
再次抵制軍隊進駐故宮
第三章 趙爾巽:時運不濟的接管者
維持京師秩序的領袖
“故宮保管委員會”委員長
因清室的還宮聲浪接管受到抵制
第四章 江瀚:臨危受命的擔當者
故宮博物院維持會會長
處分故宮物品受阻
抵制移交檔案
查辦故宮
暫代故宮博物院理事長
第五章 王士珍:心無旁騖的維持者
三度入閣的陸軍總長
維持京師秩序的領袖
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委員長
所謂王士珍保護故宮寶物的努力
維持京師秩序、協助移交故宮博物院
第六章 易培基:奮發蹈厲的貢獻者
湖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健將
故宮博物院的接收及其存廢之爭
任內故宮博物院的發展
受命故宮文物南遷
彈劾易培基出售金器違法案
“故宮盜寶案”
第七章 馬衡:晨兢夕厲的典守者
沒有高學歷的北京大學教授
參加清宮物品點查
守護亂局中的故宮
從接收故宮到保全故宮
文物管理初步建制
組織故宮文物南遷
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院長的頭三板斧
參展“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博覽會”
故宮失竊案
故宮文物西遷
存蜀古物返還南京
接收古物陳列所與故宮復原
馬衡拒不赴臺與保護故宮文物
注 釋
附 錄 故宮博物院組織架構(1924—1949)
后 記 于宮闕之間尋繹中華文化的棲居之地
精彩章節
歷史性的一刻——故宮博物院開院
建院前的準備工作
1924年12月22日,根據善后委員會組織條例中第四條規定,成立了以易培基為主任的國立圖書館、博物館籌備會,并著手建院前的準備工作。清宮物品點查過程中,李煜瀛等人考慮到故宮內“關于歷史文化者甚巨”,只有把這項“革命事業”轉化為“社會事業”,方不致“受政潮之波動”的影響。成立博物院得到了段祺瑞執政府的支持,不僅善后會仍舊,每日還要派各部長官前往察看,由各部遴選出會同點查的四人中,也非有二人到會不可,且清查所需經費皆由財政部指撥。
1925年9月29日,李煜瀛召集清室善后委員會會議,討論并通過了籌備會起草的《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及《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章程》《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決定以溥儀原居住的清宮內廷為院址,盡快成立故宮博物院,斷絕溥儀復宮的可能,保護國寶安全;考慮從清宮接收的公產多為古物和圖書,而世界各大博物館也大多藏有古物及圖書文獻,因此規定博物院設“古物”“圖書”兩館,采取董事會監督制和理事會管理制,并對董事會、理事會的職權與義務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經鄭重遴選,討論聘定了第一屆董事及理事名單。二十一位董事都是政界、軍界、學術界的名流,在社會上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影響力。有的人(如嚴修)雖被推為董事,但本人并沒有接受。董事會的職權為:推舉臨時理事長及理事;審核全院預算決算,保管院產;監察全院進行事項;議決理事會及各館提出的重要事項;籌備正式董事會及擬定董事會條例。董事長沒有選舉,應該是有類似嚴修這樣沒有接受聘請的情況存在以致沒有召開董事會。據《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理事會作為決策中心執行全院事務,分館務、總務兩種。館務由古物館、圖書館處理,總務設總務處處理。
《清室善后委員會議事錄》(1925年9月29日)
現在學界普遍認為,善后委員會組織成立故宮博物院是遵行了黃郛攝政內閣于1924年11月7日下達的命令,因為李煜瀛在開院典禮上就是這么說的。但要知道,黃郛攝政內閣早已下臺(1924年11月24日黃郛攝政內閣解散),如果做事都能執行前任政府命令,還用換政府嗎?即便“蕭規曹隨”,執行的也是“曹”的政策。因此,故宮博物院的成立絕對不能說是執行1924年11月7日“大總統令”中的設計,而是“馮玉祥、黃郛攝政內閣驅逐溥儀出宮”這個因結的果,但其之所以在1925年得以成立,則離不開段祺瑞執政府的支持。
以往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史的論著,都強調故宮博物院成立的非政府性。確實,現在還沒有發現足以證明是北洋政府成立故宮博物院的相關檔案文獻,但筆者在研讀相關文獻時,越來越傾向于故宮博物院的成立是政府行為。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開院典禮后,清室善后委員會關于故宮博物院開院典禮的通電說:“現已遵照去年政府命令,將故宮博物院全院部署就緒,內分古物、圖書兩館,業于本日雙十佳節舉行開院典禮……”故宮博物院就開院事宜致國務總理呈文(底稿):“今國務院成立本院,合將組織大綱,及董事會、理事會章程,并董事、理事名單繕呈備案。”吳瀛說:“執政府會同清室善后委員會擬訂了開幕典禮主席團名單。”這句話《故宮博物院前后五年經過記》里沒有,《故宮盜寶案真相》里也沒有,是到《故宮塵夢錄》中才加進去的。盡管這是幾十年以后的回憶文字,吳瀛作為故宮博物院成立的親歷者,也是第一位為故宮博物院寫史的人,對于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的記述應該不會有誤。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善后會就是政府成立的,雖然不占編制,但是由政府任命、經內閣商定而成,且政府負責相關經費,自然屬于政府行為。同時,善后會照章行事,還得到了政府的積極支持與配合。段祺瑞執政府國務會議不僅批準了善后會繼續存在、點查清宮物品,而且成立故宮博物院實際上也應該是在段祺瑞的批準和支持下實現的。不然,就不會有執政府會同清室善后委員會擬訂了開幕典禮主席團名單的說法。
在故宮博物院開院前夕,京津各大報也都登出了“故宮博物院開幕廣告”。
故宮博物院開院
開院之日,李煜瀛手書的“故宮博物院”匾額已高懸在神武門上方,順貞門內豎起了大幅《全宮略圖》。請柬發出了3500份,從臨時執政段祺瑞,到軍、政、警、法、工、商、學、新聞等各界,都在被邀之列。靠近北京的各省督辦及名人,也都專柬邀請參加。黎元洪、馮玉祥、張作霖、李景林等不能親自參加的,都復了信、派了代表。市民見到報上消息,很多也趕來參加,一時間故宮內竟然萬頭攢動,擁擠到不能轉側、丹陛上幾無空隙的地步。
懸掛李煜瀛手書“故宮博物院”門匾之神武門門樓(1925年10月10日)
故宮中路平面圖(1925年4月10日)
1925年10月10日下午二時,故宮博物院開幕典禮在乾清宮前隆重舉行,莊嚴宣告故宮博物院成立。朝野各界人士出席了典禮。不僅開幕之日選在了中華民國的國慶雙十節,而且開幕典禮上的講話也充分揭示了故宮博物院的意義。
開院典禮由清室善后委員會監察員、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董事莊蘊寬擔任主席。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長、故宮博物院董事兼理事李煜瀛首先報告了清室善后委員會工作與故宮博物院籌備情形。前攝政內閣總理、故宮博物院董事兼理事黃郛講話指出,故宮化私為公,成為博物院后完全屬于公有財產,并對敵視故宮博物院者提出嚴正警告。京畿警衛司令、董事兼理事鹿鐘麟稱其去年所作之“驅逐溥儀出宮”是為民國、為公而“逼宮”,劃開了與舊時代的距離。王正廷、蔡廷干、于右任、袁良等也都相繼發言,闡述建立故宮博物院的深遠意義,吁請各界支持。
(李煜瀛說)自溥儀出宮后,本會即從事將故宮物品點查,并編有報告,逐期刊布。現點查將次告竣,履行本會條例,并遵照攝政內閣命令,組織故宮博物院。內分古物、圖書兩館。此事賴警衛司令部、警察廳及各機關方面同人之致力,乃有今日之結果。
(黃郛說)今日開院為雙十節,此后是日為國慶與博物院之兩層紀念。如有破壞博物院者,即為破壞民國之佳節,吾人宜共保衛之。
(王正廷說)今日故宮博物院開幕,鄙人發生兩種感想:一即真正收回民權,二即雙十節之特殊紀念。
(鹿鐘麟說)大家聽過“逼宮”這出戲。人也指我去年所作之事為“逼宮”。但彼之逼宮為升官發財,或作皇帝而為,我乃為民國而逼宮,為公而逼宮。
李煜瀛委員長于故宮博物院開幕典禮致辭
黃郛于故宮博物院開幕典禮致辭
王正廷于故宮博物院開幕典禮致辭
北京各方市民紛紛涌到故宮,除觀看開院大典外,更欲一睹數百年來壁壘森嚴的皇家禁地及神秘藏寶。《黃報》載:“數千年宮殿尊嚴,昔為夢想所不可得到者,今則略破慳囊,即允吾人昂首闊步,眺望談笑于其間。不可謂非建國以來,求治益亂,求合益分之現象中,獨此一事,是以差強人意者。”“惟因宮殿穿門別戶,曲折重重,人多道窄,洶涌而來,擁擠至不能轉側,殿上幾無隙地,萬頭攢動,游客不由自主矣。”
故宮博物院建院當天的參觀者
驅逐溥儀出宮、建立故宮博物院,將紫禁城這座昔日皇帝居住的禁區變為人民自由參觀的場所:一座國家博物館。紫禁城由皇宮轉向博物院,所代表的是一種由國家權力所認可的主體記憶,既是去除帝制合法性的途徑,也能夠借此向民眾滲透破除帝王權威、掃除舊有勢力的觀念,從而嚴厲地摧毀皇家權威和尊嚴。展現的雖是“文化遺產”,打造的卻是政權合法性,強烈地傳輸了“革命”的意識形態,并將“共和”與“革命”畫上了等號。同時塑造了現代文明的一個樣板,開辟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新紀元,在當時的社會及現代中國形成了巨大的效應,產生了諸多積極的作用。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走上正軌的開端。
清室善后委員會在乾清宮前合影(1925年10月15日)
(選自章宏偉《故宮掌門人1925—1949》,中華書局,2025年3月出版)
版 式 圖
版式圖1
版式圖2
版式圖3
版式圖4
版式圖5
版式圖6
版式圖7
版式圖8
版式圖9
版式圖10
版式圖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