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周恩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毛主席和周恩來
前文《為什么說周恩來不適合當“頭頭”?》講到,周恩來雖然才華卓越、智慧超群,但他的特點是舉輕若重,更適合抓具體事務,所以不適合當“頭頭”!
雖然周恩來不適合當“頭頭”,但他在全黨和全國人民心中,是一位才干卓絕、品德崇高的總理,尤其是在毛主席眼里,他的作用和地位更是不可替代的!
曾經有些野心家,竟然企圖攫取總理之位,以取代周恩來,但后來的事實始終證明,這些企圖全都破產了,因為,在毛主席看來,周恩來是不可替代的。
1950年1月10日,周恩來奉毛主席之命,率團趕赴莫斯科,與蘇聯方面進行談判和簽訂新的條約。1月22日晚,周恩來陪同毛主席前去同斯大林會談。
毛主席提出,在新的情況下,中蘇兩國的合作關系應該在條約上固定下來,內容應該是密切兩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的合作,目的是為了共同制止帝國主義國家的新的侵略。
斯大林贊同毛主席的意見,并表示,對《雅爾塔協定》所規定的蘇聯對大連、旅順港所享有的特殊權益“可以不去管它”。
毛主席指出,需要解決的是兩類問題:一是條約問題,包括同盟條約問題、中長路旅大問題、貿易及貿易協定問題、借款問題、民航合作問題等;二是個別請求問題,如軍事、空運團問題。
周恩來提出,蘇聯歸還中國長春鐵路應該有個年限,而且,鐵路在未歸還之前,應由中蘇共同經營,中方占經營股額的51%,蘇方占49%;并規定,由中蘇方分別擔任正副局長。
蘇方認為,中蘇股額按這種不平等的比例,會影響蘇聯與東歐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合作,因為蘇聯與它們的股額都是各占一半。至于正副鐵路局長,蘇方建議采取定期輪換制。
毛主席和周恩來考慮,既然中長鐵路已經確定了定期歸還,就做點讓步,同意了蘇方意見。關于旅順口的問題,斯大林有意以新協定取代舊協定,他提出兩個解決方案。
一個是保持1945年協定的形式而實際撤兵,一個是實際上暫時維持現狀,而采用一個新的形式。這是斯大林第一次向中國領導人明確表態,蘇聯放棄《雅爾塔協定》賦予的蘇聯享有的特權。
毛主席和周恩來認為,應該在形式上規定撤兵期限,這樣,中國今后收回旅順口才有法可依。因此,毛主席表示,贊成第二個方案。
中國還正式提出向蘇聯借款3億美元,斯大林同意了。緊接著,由周恩來和米高揚、維辛斯基就第一類問題進行正式談判,劉亞樓部長同蘇方布爾加寧進行第二類問題的談判。
從1月23日開始,在毛主席的指導下,周恩來率李富春、王稼祥同米高揚、維辛斯基等人進行具體談判,并著手起草《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草案)》。
周恩來深感新中國剛廢除舊統治者同外國政府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以獨立的身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來之不易,因此,他在外交事務中,時時處處極為重視維護祖國的獨立與尊嚴。
在簽約問題上,周恩來自始至終極為慎重,每一個細節都把關極其嚴格。他要求所有人都開動腦筋、貢獻力量,他自己更是格外認真,精細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反復推敲,不允許出現任何漏洞。
周恩來的要求是,這個條約不僅要在當時看行,還要在以后看行不行,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和后人的檢查。
毛主席第一次訪問蘇聯
1月24日,周恩來將中方起草的草案送交維辛斯基,蘇方隨后提出修改稿。2月1日、8日,周恩來兩次起草毛主席致劉少奇的電文,要求胡喬木等人反復校正傳送去的相關文件,確定沒有錯誤。
1月24日后,周恩來又開始主持起草《中蘇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1945年,國民黨政府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蘇聯對中長鐵路享有所有和經營權利。
但實際上,早在“九一八事變”后的1935年,蘇聯就將“中東鐵路”作價賣給了日本。所以,蘇聯的要求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因此,新中國成立后,蘇聯應將中長鐵路無條件歸還中國。
可是,中方提出的這個要求卻遭到蘇方拒絕。經過中方據理力爭,蘇方最終才同意歸還。關于貸款,中國同意向蘇聯提供他們所缺少的戰略原料鎢、錫、銻,以償還貸款。
中蘇雙方對有關條約和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后,2月5日,周恩來起草了毛主席致劉少奇的電文,將相關六個文件發給他們,要他將這六個文件提交政治局討論,并召開座談會,取得大家同意。
經過多次與劉少奇及中共中央政治局溝通后,終于于2月14日,中蘇兩國舉行了友好條約、協定的簽字儀式。中蘇兩國最高領導人毛主席和斯大林出席簽字儀式,增添了格外隆重的氣氛。
《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中蘇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和《中蘇關于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等的簽訂,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蘇兩國的不平等關系。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政治上敵視中國、軍事上包圍中國、經濟上封鎖中國,中國堅決同蘇聯一條戰線,是最合理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這些條約和協定的簽訂,標志著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和周恩來首次訪問蘇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新中國外交取得的第一個重大成就。
周恩來在訪蘇中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東方的儒雅與魅力,嚴謹精細、極為周密的工作作風以及敏銳的話鋒、超群絕倫的外交才干,給蘇聯領導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米高揚在宴會上敬酒時對周恩來說,現在,我終于明白了中國共產黨能夠奪取政權的原因了。周恩來對此報之一笑,說,你還會看到中國共產黨有能力領導人民建設起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
正當全黨、全國人民打算盡快肅清國民黨軍事力量和土匪武裝,爭取獲得一個和平的國際國內環境進行國家建設的節骨眼上,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