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彭德懷彭老總的脾氣,在解放軍隊伍中是出了名的火爆,但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敢當著周總理的面,在公開會議上直接發火。
那是1951年,在朝鮮戰爭進行正激烈的時候,彭老總緊急從朝鮮趕回北京,參加會議,在這場由周總理主持的會議中,他完全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不只是周總理,此番回國的彭老總,連毛主席的面子也沒給,哪怕毛主席正在午睡,他也要強行闖進辦公室,將人叫起來,與他商議重大事項。
由此可見,促使彭老總返回國內的根源性事件確實十分緊急,緊急到讓他不得不向大后方求援。
指揮志愿軍作戰的彭老總到底遇到了什么難事?他大發雷霆之后,周總理又會怎樣收拾局面?
會議發怒,講述困境
1951年2月,由周總理主持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原本應該在朝鮮戰場上指揮作戰的彭總司令,此時卻坐在會議室中。
在戰爭的關鍵階段,他選擇回國,那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困擾著他的事情,必須回到國內才能解決。
今天這場大會,他就準備把這件事拿出來,與大家伙兒共同商討,誰能想到,會議進行到一半,脾氣火爆的彭老總竟然踢著凳子,拍著桌子,當著眾人的面大發雷霆。
坐在上方的周總理,也勸不住暴躁的他,這是因為前線的實際境況太過糟糕,志愿軍的困境就擺在眼前,他必須要趁著此次回國的短暫時間把問題全部擺平。
他告訴所有人,現在的志愿軍在前線面臨的艱難的生活條件,絲毫不比長征時期的程度更低。
在世界性的大戰中,戰斗減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志愿軍隊伍的不正常在于,我們擁有太多非戰斗性減員。
現在天氣嚴寒,朝鮮又位于中高緯度地區,每天因為饑餓或嚴寒等問題受傷甚至死亡的戰士不計其數,有的戰士身負重傷,無法得到及時的醫療救助,只能熬著傷痛苦苦等死。
就在回國之前,彭老總親眼見到了非常慘烈的一幕。
一位在戰場上受了普通腿傷的小戰士,在階段性戰斗平息之后,被戰友們送到了醫院里。
他的傷其實并不嚴重,如果在國內,只需要經過簡單的救助,再休養十天半個月,就能重新恢復戰斗力。
一開始大家的想法都很樂觀,就連小戰士本人也沒想到,簡單普通的傷口竟然會拖到如此嚴重的地步。
因為醫療器械出現了嚴重的銹跡問題,再加上其他醫療物資的質量不合格,這就導致小戰士的傷勢不斷惡化,傷口也出現了相當嚴重的感染。
朝鮮的天氣太冷,小戰士的雙腿沒能得到及時的保溫處理,最后又出現低溫凍傷的疊加問題。
為了保住性命,醫生只能安排小戰士進行截肢手術,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就這樣成為了終身殘疾。
彭老總目睹了事情的全部經過,內心惋惜到無以復加。
他必須馬上解決困擾著志愿軍的最重大的物資問題,否則還沒等到中美再次進行大規模交戰,志愿軍就得被活活消耗。
在會議上,面對周總理,面對眾多在軍中說得上話的戰友們,彭老總以非常沉重的語氣,把朝鮮戰場上發生的真實事件講了出來。
除了小戰士遇到的醫療物資質量不合格,或者是保存方式不妥當的問題之外,還有許多嚴峻的問題擺在眼前。
1950年11月和12月,長津湖戰役爆發,這場戰斗中,最讓人觸目驚心的事情,就是那一群埋伏在美軍陣地周圍動也不敢動,最后被活生生凍成冰雕的戰士。
所以人們常說,長津湖是冰血長津湖,志愿軍戰士的生命,都交付在了冰天雪地當中。
前線的戰報傳到指揮室,彭老總痛心疾首,他可以接受自己的士兵在戰場上犧牲,但他不能接受這樣的犧牲方式。
如果我們有棉衣棉鞋,如果我們和美軍一樣擁有完備的保暖設備,那我們的犧牲或許可以避免。
而這一切,都需要國內的后勤物資作保障,另外,糧食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大家。
幾個戰士好不容易撿到一個蘋果,每個人都舍不得吃,只有傷員才能輕輕咬上一口的故事,并不是課本上虛構的情節,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志愿軍沒有糧食,新鮮水果對他們來說更是奢侈,美軍的罐頭飲料,那更是他們的可望不可及。
肚子餓了,炒面可以果腹,口渴了,就地抓起一把大雪嚼一嚼。實在凍得受不住了,幾個人就抱在一起,依靠彼此的體溫取暖。
比長征還苦,比長征還危險,彭老總這句話絕對沒有夸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才會選擇在1951年的關鍵時間回國。
現在僅僅依靠志愿軍本身,已經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了,敵人的總帥李奇微被稱為戰場之狐,戰略戰術相當詭異。
最近很長一段時間,他不再花費力氣打擊志愿軍前線,而是把重點都放在摧毀我軍后勤戰線的方面。
他知道,志愿軍最大的弱點就是物資,只要能夠切斷我們的后勤補給路線,那么前線的志愿軍就會被活活困死。
彭老總想盡各種辦法,也只能解決一時的困境,要想持續性開展戰斗,國內各個部門必須要與他們配合。
他現在回國,擺明了就是要錢,要人,要物資,可誰知,他在會議上,卻遇到了部分人員互相推卸責任,甚至故意轉移話題的局面,正心急如焚的他,怎么可能不發火。
主席總理,給出承諾
在他提出問題之后,有一位干部沒有直接回應他的需求,而是把話題轉到了國內建設的問題上。
那人說,現在國內的情況同樣也不容樂觀,我們建立的新中國,其實是在廢墟上建構的新的國度,百廢待興,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國內開展的每一項建設工作都需要用錢,也都需要用到各種物資。
農民剛剛經歷了戰爭,很多人還沒完全緩過神來。現在強迫大家大批量的投入生產勞動,恐怕有些強人所難。
而且農民自己的生活狀況都成問題,他們也沒有多余的糧食可以貢獻出來,上交給國家,工業方面就更不用說,中國的工業基礎相當薄弱,此時幾乎是一片空白的狀況。
沒有工業打底,制造業便成了一大難關,沒有制造業打底,輸出的物資其實也只是遠水近火的問題。
這番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潛臺詞大家都能聽得懂,國內捉襟見肘,實在沒有多余的力量幫助志愿軍走出困境。
愛兵如子的彭老總,聽到這話頓時炸了,他拍著桌子,向這群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連番發出質問。
年紀輕輕的志愿軍戰士們背井離鄉,奔赴異國,到底是為了什么?他們冒著丟掉性命的危險,在戰場上和敵人浴血奮戰,到底是為了保護什么?
保家衛國,這份理想和信念,在場所有人心中到底又有多少分量?他不僅痛心,他也十分寒心。
前線戰士們面臨的是最危險的局面,后方的同胞不僅不能為他們及時提供援助,甚至還在關鍵問題上推卸責任,拖延時間。
他作為志愿軍的總司令,總指揮,必須要對這類問題做出強烈的譴責和抨擊。
他的情緒十分激動,大家面前的會議桌被他拍得砰砰作響,周總理趕緊站起來,想要安撫他,卻也沒有辦法平息他心中的怒火。
彭老總紅著眼眶,每一句質問都敲在了在場所有人的心上。
大家被他的氣場震懾,不敢再多說一句話,但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大發雷霆,從來為的不是自己,而是戰士,而是國家。
其實在參加這次會議之前,他就已經單獨找過毛主席,剛剛從朝鮮回來,他就馬不停蹄地跑到中南海,尋找正在午睡的毛主席,自己都來不及休息收拾。
警衛員考慮到毛主席正在熟睡,本想攔住彭老總,但他卻一個勁兒的往里闖,強行叫醒了主席。
毛主席一向了解他的脾氣秉性,倒也沒有生氣,而是開門見山的詢問他為什么突然回來。
彭老總是毛主席親自選定的掛印元帥,在主席面前自然不會有所隱瞞,他把自己看到的、聽說的、了解到的全部志愿軍困境,都像倒豆子一樣倒給了毛主席。
主席一直密切關注著前線的戰況變化,當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周總理主持的會議,也是在主席的授意之下召開的。
毛主席向彭老總承諾,等到會議結束之后,中央軍委一定會給他一個滿意的答復,親眼見到彭老總發火的周總理,在會場外面找到彭老總,對他作出了同樣的承諾。
所有能夠被稱為軍事家的領導,甚至連普普通通的將領,他們都能明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線一旦斷裂,志愿軍就是再神勇,也沒有辦法挽回局面。
那些被彭老總怒斥過的干部們,也不敢再提反對意見。
其實大家提出的國內困境確實存在,但是與志愿軍的問題相比,大家還是應該分清楚輕重緩急。
解決問題,奮勇向前
會議商討完畢之后,彭老總對周總理說:
“接下來的事情,就全部托付給您了,我得馬上趕回去,朝鮮戰場還需要我去盯著,物資,生活物資和醫療物資,請務必為我們保證到位。”
這是事關生命的囑托,周總理鄭重其事地點頭答應。
把該提的意見都提了出來,彭老總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他又馬不停蹄地回去,全程幾乎沒有好好閉眼休息過。
急戰士之所急,這就是一位合格的將帥應該做到的事情。
他把最嚴重的問題擺在了明面上,毛主席和周總理又來親自監督后勤工作的開展,大家自然不敢再有所懈怠。
各部門的領導召開了幾次執行會議,把分工全部安排到位,也把具體的任務落實到了每一個單位的頭上。
只有這樣,彭老總提的要求才能真正推進,除了政府的領導干部之外,北京和周邊城市的普通老百姓聽說了志愿軍的困境,都想來出一份力。
他們需要生活,所以白天必須工作,但是工作結束之后,他們會自覺自愿的加入到物資生產工廠中,無償貢獻自己的勞動力。
軍民魚水情,在抗美援朝的過程中同樣有所體現,大家加班加點地趕制,大量的炒面和窩頭等糧食都被第一時間送往朝鮮,棉衣和棉鞋等第二批御寒物資,也在約定的時間內被送到。
不僅如此,國內還開設了征兵點,吸納更多的人才,鼓勵大家參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勇實踐當中。
后續部隊趕赴朝鮮戰場,志愿軍隊伍更加壯大,大后方在努力,前線當然也在積極自救。
唯一一位兩次受封上將的將軍洪學智,就開辟了一條敵人無法破解的后勤運輸路線,他命令所有后勤部隊分段前進,一邊走,一邊建設防空洞等防御工事。
如果第一段隊伍發現敵情,那么后面的所有人員都馬上帶著物資轉移到防空洞中。
這樣一來,敵人就很難將我們的物資全部摧毀,我們的有生力量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保存,在美國空軍連續不斷的轟炸和破壞之下,我們硬生生地搶到了機會,成功把物資用到了前線。
連彭老總自己都說,抗美援朝能勝利,洪學智厥功至偉。
除了洪學智將軍,在朝鮮戰場上通過反絞殺的方式運輸物資的獨目將軍周純全、打造鋼鐵運輸線的將軍李聚奎、榮立一等功的萬里行車人王仁山,大家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他們保住了運輸線,國內送到前線的物資,才能安全地來到戰士們的手中,所有人共同努力,這才為新中國掙回來了尊嚴,為所有中國同胞掙回來了底氣。
結語:
彭老總是一名責任心很強的總指揮,他希望那些被自己帶到異國戰場上的將士,都能和自己一起平平安安地回家。
戰斗犧牲或許在所難免,但非戰斗減員卻讓他無法接受,所以他才會發怒,才會紅了眼眶,因為他,我們的志愿軍才看到了新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