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雷珂馨 文/圖)4月27日,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包括廣汽、上汽、江汽、奧迪、東風猛士、嵐圖、深藍、北汽、阿維塔、賽力斯、奇瑞在內的11家車企高管共同署名。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智能汽車行業首次以“安全”為核心要素發起大規模聯合行動,這揭示出汽車企業在技術迅猛迭代與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對智能駕駛實現規范有序發展有著極為迫切的需求。
2025上海車展現場,華為展出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四項倡議直擊行業痛點
據了解,此次倡議圍繞“駕駛安全”提出四大準則,覆蓋技術、營銷、用戶教育與標準建設,形成一套行業治理框架。
其中,“技術先行”強調對核心技術的持續投入,完善以安全為核心的車規標準體系,確保主動安全能力提升;“營銷透明”則呼吁全行業避免夸大宣傳,明確智能輔助駕駛的功能邊界,防止用戶誤解;“用戶為本”將推出“智能輔助駕駛安全訓練營”,通過場景模擬與風險提示等方法,提升用戶對系統能力的認知與操作規范性;“標準共建”希望全行業參與安全標準制定,推動標準化進程,強化行業協同責任。
4月16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會上對汽車生產企業在智能駕駛功能設定、宣傳推廣以及用戶告知等環節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會議著重強調,汽車生產企業需深入領會工信部和市場監管總局于2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精神。通知要求,企業要明確智能網聯汽車系統功能邊界,制定完備的安全響應措施,杜絕夸大和虛假宣傳行為,嚴格履行對用戶的告知義務,切實承擔起保障生產一致性與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進而有效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水平。
華為此次與車企開展聯合行動,一方面是為了響應政策號召,另一方面也是主動應對近年來技術被濫用、導致智能汽車安全事故不斷出現的情況。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加速滲透市場,推動智能汽車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張。然而,技術普及進程也暴露兩大矛盾:其一,技術能力與用戶期望之間存在錯位。部分車企為爭奪市場份額,將智能輔助駕駛功能過度包裝為‘自動駕駛’,致使部分用戶過度依賴系統,進而導致事故風險攀升。其二,行業標準缺失與監管滯后問題凸顯。當前,行業尚未形成統一的安全測試與認證標準體系,不同車企的技術研發與應用能力良莠不齊,這給監管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華為智駕系統的“朋友圈”戰略
在此次參與倡議的11家車企中,既包括賽力斯、北汽新能源等加入了鴻蒙智行生態的“五界”合作伙伴,也有奧迪、東風猛士等采用了華為乾崑智駕系統的車企。
在2025上海車展期間,華為智駕系統又迎來一波“上新潮”。一汽奧迪推出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技術的豪華燃油車型A5L,全新嵐圖FREE宣布搭載華為乾崑智駕HUAWEI ADS 4,深藍汽車發布的大型SUV深藍S09也將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廣汽豐田鉑智7成為首款搭載華為鴻蒙座艙的豐田車型。
4月22日,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在華為乾崑智能技術大會上表示,目前已有22款車型搭載了華為乾崑智能技術,覆蓋純電、增程、混動以及燃油車多種動力形式。他認為,城區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普及速度將進一步加快,2025年搭載城區智能輔助駕駛的汽車量預計將達到394萬輛,2026年搭載量預計將達到825萬輛,2027年搭載量預計將達到1496萬輛。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華為攜手車企發起倡議,旨在從根源上化解當前智能駕駛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然而,倡議在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車企間技術實力存在差異,這可能引發標準制定過程中的利益博弈現象;另一方面,用戶教育是一項長期性工程,短期內難以取得顯著成效。此外,部分未參與此次倡議的車企是否會選擇跟進,也將對倡議的最終實施效果及行業整體發展態勢產生重要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