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德林
“上盡江邊百尺樓,倚欄極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住,兩足猶堪踏九州。”假如陸游還活著,綿州已經不再是那個吐蕃垂涎,南詔覬覦的邊城,他站在越王樓的百尺云臺之上,放眼望去,這片被兩彈元勛撫摸過的土地,如今以硅基生命延續著青銅時代的想象:核光永晝、風鑄龍魂、屏顯萬象、星鏈縱橫。綿州猶如一個掃地僧,在科技領域“手可摘星辰”,卻一直在越王樓的光影里低調前行,織就得錦繡是李白“恐驚天上人”未曾吟盡的詩篇。
20年前,“世界級彩電大王”長虹是綿陽的代名詞。20年后的今天,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再度升級,崛起于三線產業的綿陽再次闖入國際視野,英國的電視臺在播報國際天氣預報時,綿陽成為中國唯一被關注的地級市。現在的綿陽,其符號不止有千億級的長虹,更有粒子對撞、風洞集群、智能制造、機器人、大模型。被譽為最像美國硅谷的中國科技城,綿陽一條又一條硬核的產業鏈正戴著青銅面具穿越大國博弈的風暴,王者無懼美利堅的壟斷。
誰還記得那個曾經跟總理拍胸脯的長虹人?
30年前的那個春天,綿陽人還背誦著李白的“危樓高百尺”詩篇想象越王樓的恢宏,可長虹的董事長倪潤峰已夜不能寐。作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工程,從1973年就開始籌備電視機的長虹,到倪潤峰掌舵之時,中國已經出現了TCL、康佳等一眾電視機競爭者。那一年,國有企業改革如火如荼,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警告國有企業,“沒有一個破產的陰影,企業怎么會向前走呢?”倪潤峰不想做末代董事長,長虹崛起才是唯一出路。
1995年,四川長虹的彩電庫存已經超過1000萬臺,總價值超過20億元。更讓倪潤峰如芒在背的是來勢兇猛的洋彩電,年銷量已經突破500萬臺,政府打算將進口關稅從35.9%下調到23%,松下電器甚至揚言要用30億美金搶占中國市場的絕對領導地位。讓倪潤峰更頭疼的是當時國美電器的年輕老板黃光裕,素有“價格屠夫”之譽,打著讓利消費者的旗號,讓廠家欲罷不能。不打,丟市場,打,丟利潤。沒有市場,公司破產,沒有利潤,虧損破產。
箭在弦上,倪潤峰親自披甲上陣,在全國61個大中城市的150家大型商場,同時對長虹的商品進行降價18%—30%,那些積壓的庫存一搶而空。TCL、康佳等品牌緊跟著長虹宣布降價。松下在中國群狼的圍攻之下,未能奪得彩電的主導地位,中國彩電市場占有率提升到7%以上。到了1999年,升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問倪潤峰:“800萬臺彩電都能銷掉?”倪潤峰拍著胸脯:能!轉身披著紅幅,在商場里喊著促銷口號。長虹闖過了一關又一關。
長虹不止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個時代的符號。翻開《朱镕基講話實錄》,長虹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出現,那是長虹的歷史,更是中國西部國有企業改革的縮影。30年過去了,曾經站在WTO大門外奮進的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GDP第二大的強國,在WTO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世界也在30年間突飛猛進,物聯網、人工智能推動著人類從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躍升。長虹已不止是“世界彩電大王”了。2024年的最新財報顯示,營收1115億的長虹,已經發展成為集智慧家居、數字產業、新能源、特種裝備等產業為主的跨國企業集團。
現在長虹很少高調的大殺四方,相反是一個低調而又硬核的長虹。位列四川省數字經濟企業第一位的長虹,在世界品牌500強中名列第283位,產品和服務覆蓋了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超過5億用戶?,F在的長虹在量子精密測量、數字通訊連接、AI工業視覺檢測、“云帆”生成式大模型等一批重大項目取得關鍵技術突破。現在的長虹能為航天工程、深海探測服務,也能為城市、中小企業,以及數以億計的家庭提供最前沿的科技服務。長虹重構的不止是一個西部家電龍頭的藍圖,更是重構了國有企業智能制造產業體系未來的星河。
如果說長虹是中國工業一個時代的符號,那么綿陽則是一座被低估的科技之城。
英國電視臺的國際天氣預報里,中國有五座城市被播報:北京、上海、臺北、香港、綿陽。前面四城都是國際化的大都市,不是遠東最大的政治中心,就是金融中心,綿陽何以被世界關注?因綿陽西部屬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山地?還是因綿陽處于古亞洲、濱太平洋和喜馬拉雅結合部?氣候的特殊性可能并不是歐洲人關注的焦點,綿陽作為三線建設重鎮,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25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因硬核而備受世界矚目。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將重要的工業向中西部三線地區進行轉移。綿陽承接了100個重要項目,包括核工業、軍事電子、航空航天、兵器制造、機械制造、能源、化工、冶金、民用航空等行業領域。其中素有中國“核武心臟”之稱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就坐落在綿陽,是國家計劃單列的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產單位,“兩彈元勛”鄧稼先是院長、院士王淦昌、于敏、郭永懷這些國家的功臣們,都曾在綿陽工作多年。
核工業是護衛國家安全,承平時代的軍民融合產業化將是趨勢。比如X射線CT球管是醫用CT影像診斷設備中產生X射線的光源,是CT機的“心臟”,屬于高價值的耗材,長期被國外技術壟斷。在綿陽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支持下,該產品突破了大熱容CT球管工程化中的熱量管理、高壓絕緣與老練工藝、排氣工藝與可靠性等關鍵技術,且焦斑尺寸、壽命等性能指標超過進口同類產品。實現了國產化替代,打破了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
長虹作為三線產業企業的標桿,在核醫療產業鏈上,旗下中玖閃光超高劑量率電子射線放射治療系統(e-Flash)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適用于皮膚癌、乳腺癌等淺表層腫瘤治療,放療技術可將該周期縮短至1周,單次治療時間則由十幾分鐘縮短至1秒鐘之內。在迅速破壞腫瘤細胞DNA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害,從而實現高效精準的腫瘤治療目標。讓人看到了癌癥患者未來的希望,將直接拉起一個核醫學產業群。
核醫學憑借放射性同位素藥物及診療設備等核心技術,在癌癥精準診療領域展現出獨特優勢。可面對日益增長的臨床需求,放射性藥物使用后的廢水處理至少需要在衰變池存放180天以上,處理效率極低,導致很多患者無法及時接受治療,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位于綿陽的西南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研制出可對核醫療廢水進行快速深度凈化處理的設備,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時間由180天縮短至1小時,為核素診療擴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4年,美國建成10馬赫風洞時,《紐約時報》歡呼“重新奪回技術優勢”。很快,美國五角大樓就發現,中國早已在30馬赫的賽道上狂奔了,他們在報告中直言,中國風洞推動了東風系列武器的實戰部署,現有反導系統對其毫無招架之力。五角大樓報告里的中國風洞位于綿陽,目前,中國正將風洞技術用于空天飛機研發,國產客機的超臨界機翼、復興號高速列車的流線型車頭,甚至冬奧會滑雪服的面料抗風阻測試,都得益于風洞技術的民用轉化。
綿陽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由國務院正式批復、擁有“科技城”官方稱號的地級市,其最尖端的軍工科研基礎不是終點,其研發投入強度早在2020年就突破7%,遠超全國2.4%的平均水平,甚至超過北京、深圳、上海、廣州,連續多年位居四川第一,全國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科技城”。綿陽希望跳出軍工等于科技的認知框架,要在人工智能、核技術、激光、先進材料、航空航天五大前沿領域展開攻堅戰,打造真正面向未來的科技策源地。
當無數人在為泰山“挑山工”機器狗鼓掌的時候,綿陽造的夸父機器狗已經于2024年先行一步登上長城,通過了機動巡邏、負重保障、預警喊話等場景的展示,打造陸空全方位多元化協同作業,形成對長城文物保護和旅游發展的有效合力。機器狗登上長城只是綿陽機器人產業鏈的一個側面,綿陽市將人形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主要賽道重點培育,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已建成落地,已基本形成涵蓋關鍵零部件、整機制造、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條。
綿陽機器人產業鏈上游領域,擁有天鏈機器人、富臨精工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中游領域,兵裝58所在靈巧手、仿生腿足、肘部關節研制領域處于國內較高水平。天鏈機器人自研的人形機器人自由度、負重深蹲和協作機器人抓重比三項指標均居全球第一;在下游領域,綿陽累計發布6批次50余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樂聚“夸父MY”人形機器人用于交通勸導,兵裝58所“D11”人形機器人進入工廠生產線,承擔物料搬運、掃碼貼簽等工作。
機器人是硅基文明的星辰大海,綿陽下一步將加強智能芯片、全身運動控制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兵裝58所、天鏈等企業打造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通人形機器人技術開發、轉移擴散、首次商用等創新鏈條各環節;聚焦3C、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打造人形機器人示范產線和工廠;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組建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投專項基金,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綿陽的目標到2027年,形成5家頭部品牌、10個標桿示范場景、5億元關聯產業規模,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
綿陽掃地僧的科技到底有多硬核?
綿陽有四大金剛,除了長虹,還有九州、京東方、惠科。長虹如果說曾經是綿陽的名片,現在長虹旗下已經擁有7家上市公司,除了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最新發射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長虹控股集團旗下三家公司研制的多款產品得以上船。對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發射、跟蹤、交會對接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在長虹的龍頭效應下,綿陽已形成了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2023年,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營收突破2000億元,成為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京東方綿陽6代AMOLED生產線,是全球第二條可量產折疊屏的面板產線,良品率突破85%; 九洲集團研發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占據國內民航市場70%份額;惠科綿陽工廠的高端顯示屏已出口全球。綿陽目前擁有全球第二大激光聚變實驗裝置——神光Ⅲ激光裝置,為可控核聚變研究提供關鍵數據。還有亞洲唯一能模擬3萬米高空環境的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臺,保障了殲-20發動機的研發。超算綿陽中心部署的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算力達每秒10億億次,服務于氣象預測與核爆模擬。綿陽的國之重器已成撐起新中國的脊梁。
如果說軍工家底是綿陽科技硬核的基礎,那么人才才是綿陽科技持續發展的根基。現在四川有超過60位院士,綿陽有28人,將近在川院士的半壁江山。另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綿陽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高達38件。人才的背后是綿陽持續的研發投入,2024年研發強度是5.26%,連續24年居四川首位,高于成都的3.73%,是全川2.26%的兩倍以上。
2024年9月,綿陽科技城中試服務公共平臺正式上線,目前該平臺已聚集136家中試服務機構,30余個中試生產線和測試線,形成了標準、專利、產品等多維度的中試知識支撐體系,幫助企業成功穿越從形成產品到產業化的“死亡谷”。綿陽與24所高校展開合作,落地科技成果超過30項。綿陽還設立“先投后股”專項資金和中試基金,對企業扶上馬,共進退。高科技人才,高強度科研投入,持續科技成果轉化,成就了綿陽的科技崛起。
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試圖通過關稅來干涉中國產業政策,遏制中國經濟發展。如果說像綿陽這樣的國之重城在三線時代用尖端的軍工捍衛了國之尊嚴,那么四川作為國家戰略腹地,綿陽掃地僧正用科技力量為國增加了對抗美國霸權的底氣。如果陸游重回綿陽,當科技城的霓虹漫過越王樓飛檐,涪江倒影里,硅基星辰,宛若《天工開物》錦繡的長篇漫卷,揮毫重書今日繁盛:百尺云臺瞰碧流,萬頃星芒共一秋。莫道云槎通玉宇,兩足何須踏九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