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4月28日消息,伊朗南部沙希德拉賈伊港26日發生的爆炸已造成40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
報道援引沙希德拉賈伊港所在的霍爾木茲甘省省長公布的消息,到目前為止,已有40人在爆炸中喪生,1000多人在爆炸中受傷,其中約950人經治療已出院。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消息,沙希德拉賈伊港的滅火行動進入最后階段,火勢已經平息。
鑒于這座港口對伊朗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性,分析人士認為,港口運轉若因爆炸事件受到干擾,將對伊朗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至于爆炸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已下令徹查。
值得尋思的是,爆炸為何偏偏發生在美伊談判的敏感時刻?
摩薩德向來喜歡搞精準打擊,之前伊朗核設施、科學家遇襲,背后都有摩薩德的影子,這次會否又是"看不見的手"?
有幾點疑問不容忽視。
第一,被炸的港口不簡單。
被炸的沙希德拉賈伊港,不僅控制著伊朗55%非石油貿易與85%集裝箱吞吐,這場爆炸直接癱瘓伊朗進出口中樞,單日損失或達數億美元。
同時,沙希德拉賈伊港距霍爾木茲海峽僅47公里,部署S-300防空系統及反艦導彈,是伊朗封鎖海峽、威懾美軍的雙料要塞,爆炸若把這里防御給削了,必將動搖伊朗區域核心威懾力。
第二,事發時間不尋常。
美伊第三輪核談判于4月26日上午在阿曼啟動,雙方剛進入“嚴肅磋商階段”,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稱“討論比以往更深入”。
而爆炸就發生在談判首日午后,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陰謀論”。
第三,爆炸的原因撲朔迷離。截至目前,事假尚未定性,各方眾說紛紜。
伊朗官方版本是,發生爆炸的是“存放在港口的、可能裝有化學品的集裝箱”,但要對事故原因做出準確且專業的陳述非常困難且尚需時日。
伊朗官方并未指責美國和以色列,很大可能事實就是如此,沒辦法硬往別人身上推。
現場監控畫面看到,爆炸就是一個集裝箱著火了,甚至周圍的人一開始都沒當回事兒,更沒有從天而降的導彈襲擊。
監控顯示:火勢蔓延很快,一會就熊熊燃燒并且發生猛烈爆炸,可見里面確實有不尋常的易燃物。
這樣的危險品能裝在集裝箱里悶著,一旦溫度升高,怎么能不著火爆炸?換句話說這就是當局馬虎大意或者不作為的問題。
再往深想,如果確實如紐約時報報道,這是導彈燃料,還能放在港口存放這么久,反而能看出革命衛隊安保也有巨大漏洞。
所以伊朗軍方肯定要否認有軍用物資。
既然沒有軍用物資,就等于承認,以色列和美國襲擊的概率就很小了。
最后宏觀來看,以色列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特朗普為競選連任急需外交突破,但以色列擔憂協議削弱其中東霸權,爆炸可制造“伊朗不安全”印象,迫使美國重回對抗路線。
伊朗現在的"處境",很尷尬,若是歸咎以色列,便需軍事報復,談判可能直接崩盤;若承認是自身毛病,確實也過于拉胯,很難穩住國內情緒。
不過,從總統佩澤希齊揚緊急派內政部長調查,卻未中止談判,已看出了他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