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美烏兩國領導人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又因為俄烏問題大吵一會。這一次,雙方在克里米亞歸屬問題上矛盾全面激化。此前準備“撒手不管”的特朗普,這一次徹底把話說絕。近日在接受美媒專訪時,特朗普以“和平締造者”姿態拋出“克里米亞屬于俄羅斯”的定論,并且炮轟澤連斯基:如果堅持不放棄,他可以選擇再打三年 然后失去整個國家。
此前屢次對特朗普妥協的澤連斯基則極為強硬,以“絕不承認”強硬回擊。可以說,這場爭論不僅涉及兩國政治立場的對抗,更折射出歷史糾葛、大國博弈與地緣秩序重構的深層矛盾。
自特朗普當選總統并提出要解決烏克蘭危機以來,從一開始他就提出了“以領土換和平”的“交易邏輯”。早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前,他便聲稱“克里米亞問題應由俄烏自行解決”,暗示美國無需介入。很顯然,俄烏戰場上俄羅斯是強勢一方,已經打了三年多的戰場局勢也日益明朗,烏克蘭已經無力再戰。在這樣的局面下,特朗普為了盡快解決俄烏爭端,早日抽出身來投入亞太布局,因此早早就對俄羅斯作出承諾,決定犧牲烏克蘭的領土權益換取俄羅斯在和談上的讓步。
其提出的和平框架中,不僅要求烏克蘭放棄烏東四州的權益,還明確提出要讓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放棄加入北約。如果追溯歷史的話,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的確錯綜復雜,俄羅斯和烏克蘭兩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只不過,自2014年俄烏危機升級以來,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已成“既定現實”,這么多年來,烏克蘭未能及時反抗,在俄烏戰爭即將崩盤的局面下,顯然更是無力在主權問題上和俄羅斯討價還價。
而特朗普一直主張美國利益至上,他上臺以來不僅減少對烏軍事援助,更是通過政治施壓迫使烏克蘭妥協,以結束這場“消耗美國資源的戰爭”。因此,這種“交易式和平”在特朗普團隊內部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從法理層面來說,特朗普的這種“強迫式外交”并不占理,因為在克里米亞問題的國際法性質上,聯合國大會第68/262號決議明確反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吞并。對于澤連斯基而言,面對法律與民意的雙重枷鎖,即便是遇到態度強硬的美國政府,他也不得不堅持主權底線。畢竟,作為民選總統,澤連斯基能夠在大選中勝出擔任總統,就是因為當初他承諾要奪回烏克蘭失去的一切領土。
而烏克蘭憲法也明確規定國家領土完整不容侵犯,任何領土變更需經全民公投。克里米亞在烏克蘭歷史記憶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任何政府若承認其歸屬俄羅斯,將面臨國內政治崩盤風險。俄烏戰場上的潰敗,原本就讓澤連斯基的政權搖搖欲墜,如果他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再次做出妥協,必然將遭遇國內反對派勢力和廣大民眾的抨擊,其政治生涯將就此畫上句號。
目前,在俄烏沖突的解決方案上,澤連斯基依然心存幻想,堅持要求俄羅斯從“臨時占領領土”撤軍,將問題置于聯合國框架下解決。而烏克蘭的困境在于其安全訴求高度依賴外部支持,但特朗普政府的“退出斡旋”傾向正削弱這種依賴基礎。特朗普為了實現俄烏快速停火,避免選舉年陷入戰爭泥潭,自然不在乎烏克蘭的國家利益和澤連斯基的政治生涯,因此頻繁采用單邊施壓手段,以威脅削減援助、取消高層會談等方式逼迫澤連斯基,而澤連斯基則試圖通過北約、歐盟等多邊機制平衡美國壓力。
只能說,弱國無外交。雖然澤連斯基態度強硬,希望以法理來捍衛國家主權和尊嚴,卻難以承受戰爭延長的代價。一旦烏克蘭與美國無法達成共識,徹底決裂,澤連斯基或許將鋌而走險,拼盡國力繼續和俄羅斯血戰,而等待烏克蘭人民的必然是國破家亡的悲慘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