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海車展6.1號館的吉利展臺上,一輛前艙凹陷、車身帶著明顯撞擊痕跡的銀河E5引發(fā)圍觀。這不是事故車,而是4月16日剛在奧地利TECCON實驗室完成50km/h正面中心柱碰測試的“戰(zhàn)損車”。
這場被行業(yè)稱為“地獄模式”的測試,模擬車輛以50km/h時速正面撞擊直徑254mm剛性柱體(相當于成年人腰圍)。相較于行業(yè)常規(guī)的35km/h測試標準,撞擊能量直接提升104%。面對這種極端工況,銀河E5的乘員艙變形量被嚴格控制在40mm內,前艙縱梁與“五橫五縱”傳力架構協(xié)同吸能,1500MPa熱成型鋼構建的籠式車身扛住了相當于26噸的沖擊力。更關鍵的是,高壓系統(tǒng)在0.09秒內完成斷電,車門解鎖機構與雙閃燈同步激活——這些數(shù)據(jù)背后,是吉利對“黃金救援時間”的精準把控。
就在測試前三天,銀河E5剛以總分超145分的成績,斬獲Euro NCAP與ANCAP全球雙五星安全認證,成為15萬級唯一達成此成就的中國品牌純電SUV。其搭載的“目字形”電池倉采用航天級鋁合金裝甲包裹,配合B字形一體式門檻梁,在實驗室中經歷過26噸碾壓測試;神盾短刀電池更是通過“8針同刺”“5.8mm真彈貫穿”等極端驗證,循環(huán)壽命達到行業(yè)均值1.3倍。值得關注的是,這套安全系統(tǒng)已應用于極氪007、銀河E8等車型,真正實現(xiàn)了跨價位技術普惠。
在工信部即將實施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中,新增的電池底部撞擊測試標準正是由吉利牽頭制定。而銀河E5早于2023年便實現(xiàn)30km/h拖底沖擊零損傷,其采用的云端電池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提前15分鐘預警熱失控風險。這種“超前達標”的技術儲備,讓吉利有底氣向全行業(yè)開放電池底部防護專利——正如展臺那輛戰(zhàn)損車傳遞的信息:安全不該是豪華車的專屬,而是每個消費者的基本權利。
截至發(fā)稿,銀河E5全球累計交付量已突破12萬輛,足跡遍布五大洲20余國。當海外媒體驚嘆于“中國車竟能通過最嚴苛的柱碰測試”時,吉利用一組數(shù)據(jù)回應:近10年累計研發(fā)投入超2000億元,安全專利數(shù)量1562件中國車企第一,構建起覆蓋89國的全球化安全驗證體系。或許,這就是中國新能源車從“性價比”走向“質價比”的密碼——用鋼鐵鑄就的安全底線,永遠比營銷話術更有說服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