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又是一年高考季,到了報志愿的時候,幾家歡喜幾家愁。
全國各省、市的高考狀元以及“屏蔽生”們,成為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引得無數考生家長羨慕不已。
可在一片贊美、敬佩的評價聲中,偶爾也會摻雜些許酸溜溜的冷熱敷。
總有一小部分人覺得成績好的學生都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步入社會后沒有所謂的“后勁兒”。
曾經的“天才數學少年”李泰伯,就曾遭受過這樣的非議。
在各類頂級數學競賽上奪得頭籌的他,因為被十一所美國名校拒收,被公眾輿論廣泛質疑實力不行。
面對浩大的質疑聲浪,李泰伯選擇參加高考證明自己,結果考了個北京市“狀元”回來。
清華北大和港大紛紛向他伸出橄欖枝,他選擇了一條充實又嚴謹的求學之路。
李泰伯從國內讀到了國外,一路讀到了博士,畢業后毅然回到祖國報效國家,如今已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他的傳奇經歷,狠狠打了當年說他“高分低能”的那群人的臉。
年少成名的李泰伯,是如何走出被多家國外高校拒絕的陰霾的?勇奪高考狀元名頭后,他又是怎能安排自己的學業的?現在的他,主要在從事哪個領域的工作呢?
1.天才少年受挫記
說到李泰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名噪一時的“數學天才”,高考界的“硬核狠人”,其實這是種媒體塑造的刻板印象。
真實的李泰伯,是個全面發展的優等生,不光不是所謂的“小眼鏡”理工科書呆子,反而身上的文藝青年氣質很突出。
據李泰伯的媽媽透露,他學生時代的課余時間,喜歡讀書、畫畫、聽音樂。李泰伯的閱讀范圍十分廣泛,尤其喜歡研讀哲學類書籍,還會給感興趣的小說繪制插圖。
不看書的時候,李泰伯喜歡聽古典交響樂,最為鐘愛莫扎特的作品,還很擅長演奏鋼琴。他甚至還點亮了作曲“技能樹”,給家人譜寫過手機鈴聲。
在校園里,文藝青年李泰伯搖身一變,成了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學生堆兒里的風云人物。他在班級里是班長,在學生會里是主席,還是校園志愿社團的團長。
不過這些耀眼的標簽,突出的能力,跟李泰伯身上的一項矚目天賦一比,都不免顯得黯然失色了。李泰伯最出名的,還是他萬里挑一的數學能力。
李泰伯的數理天賦,早在中學時期便顯現了。高中三年,他幾乎包攬了各類數學競賽的頭名榮譽,從北京地方競賽到全國“奧賽”,他基本都是第一名。
由于全國“奧賽”三連冠的突出成就,李泰伯還到高三沖刺階段,就已經被清華和北大的數學系“預訂”了。這兩所國內頂尖名校,都給予了李泰伯保送名額。
對于絕大多數高中生而言,這是做夢都不敢想的“甜蜜煩惱”,只需要在清華和北大里選一所學校就讀,就萬事大吉了。
可李泰伯有自己的主意,他的目標并不是國內的學校,而是國外高校。李泰伯覺得,作為年輕人應該敢想敢拼,多多接受未知的挑戰,去陌生的地方見識一下。
因此,李泰伯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選擇放棄“清北”難得的保送資格,轉而籌備申請歐美頂級學府的事宜。幸運的是,他的父母完全支持兒子的決定,一直在旁鼓勵。
李泰伯一共給美、英等國家的十一所世界名校寄出了申請信,其中包括“牛劍”以及美國“常春藤”大學等各大學府。每一封申請信都是精心準備的,包含他濃重的期望。
可現實卻并不盡如人意,這十一份申請,竟然全都沒有通過。看著從海外寄來的一封又一封高校的拒絕信,李泰伯欲哭無淚,心中很是郁悶。
“天才數學少年”遭到歐美名校“嫌棄”的大新聞,很快便成為了那一年高考前,全網最熱門的話題。善良的網友心疼李泰伯的不幸遭遇,對還是孩子的他給予了安慰。
可善良的網友,只占當年廣大網民的一小部分。相比溫暖的安慰鼓勵,李泰伯在網絡世界遭受的,更多是冷嘲熱諷與質疑。
很多激進的網友表示,李泰伯放著國內最好的兩所大學不讀,巴巴地“倒貼”歐美學校,簡直是“媚外”到了極點。
如今人家海外名校不要李泰伯,他熱臉貼上冷屁股,實屬自作自受。甚至還有網友表示,李泰伯就是應試教育體制下典型的“高分低能”學生,難怪老外看不上。
此時的李泰伯,只是一個才十八歲的求學少年,面對輿論的滔天巨浪,根本無力還擊。他被網友們攻擊得每天自我懷疑,不斷問自己,為什么沒有成功。
李泰伯越想越鉆牛角尖,甚至每天躲在臥室里不出門,走出了門也不理人。那段時間,他過得渾渾噩噩,甚至有不少人看到他的狀態,直說“這孩子廢了”。
看著兒子失魂落魄的樣子,李泰伯的父母心痛不已。他們也是經歷過高中升學挫折的人,當年因為時代背景和考試成績等原因,夫妻倆的求學之路都很不順利。
為了重振兒子的信心,李泰伯的父母決定搞一個家庭會議,一家人好好把話說透,把心結徹底打開。會上他倆“現身說法”,跟兒子講述了當年的故事。
聽完父母當年的經歷,李泰伯如遇雷擊,忍不住痛哭失聲。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因為一時挫折垂頭喪氣、一蹶不振是多么任性,對自己和家人是多么不負責任。
相比父母當年的無可奈何,李泰伯有很多條路可走,讀不了國外的大學,難道還不能在國內繼續讀書嗎?李泰伯想到這里,當即做出決定:他要參加高考,證明自己!
2.高考狀元求學路
2010年夏季,高考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進行。北京考生李泰伯,在社會各界或是冷眼旁觀、或是靜看好戲的目光中,自信從容、步履堅定地走進了考場。
待到放榜日,李泰伯的成績,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他是那一年北京市的理科狀元!要知道在高考前,他可是頹廢了很久,耽誤了很長的復習“黃金期”。
這個考試結果只能說明,李泰伯是毋庸置疑的天才,學習能力出類拔萃。原先準備看笑話的眾人也不禁紛紛感慨,這小子果然是有“硬實力”在的!
面對眾人的慶賀和恭維,李泰伯的內心十分清醒。經歷過巨大挫折的他,知道考得好只是求學路上的第一步,未來怎樣要看長遠學業規劃,以及是否有刻苦專研的恒心。
李泰伯成為高考狀元后,清華、北大和港大都強力邀他就讀,港大還給予了他豐厚的獎學金待遇。李泰伯思前想后,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妥帖的求學之路。
在李泰伯看來,三所高校之中,港大在學術國際化方面做得最好,是自己的理想選擇。但是自己是內地生,直接去港府讀書,可能會有不適應,需要進行提前準備。
因此,李泰伯在接受了港大的邀請之后,先是參加了一年清華大學的委托培養項目。待到基礎學科的底子已經打好了,他才正式進入港大讀書。
事實證明,李泰伯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清華“委培”期間打好的基礎,讓他在上港大難度系數最大的課程時也如魚得水。
2012年,自感已經具備一定學術水平的李泰伯,再次向海外名校寄去了申請信。不同于上回的“團滅”結局,這一次,美國麻省理工通過了他的求學申請。
海外讀書的心愿終于實現,無論是李泰伯自己,還是他的父母,內心都無比激動。李泰伯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麻省理工學習很是刻苦努力。
由于成績出色,治學態度端正,李泰伯在麻省理工讀書期間,還得到了去英國劍橋交換一年的大好機會。在這個牛頓的母校,全球頂級人才的搖籃,李泰伯受益匪淺。
一年后,李泰伯回到美國繼續讀書,由于他選擇了計算機與電子工程雙專業,所以平日里課程壓力很重。可再辛苦的課業,再難的考試,都無法降低李泰伯的學習熱情。
李泰伯在麻省理工順利畢業,還拿到了含金量極高的雙學位證書。之后他再接再厲,又拿到了計算機和電子工程的雙碩士學位。
3.毅然轉行做大事
雙碩士畢業之后,李泰伯還打算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此時他作為美國學術界的新秀,已經在當地有了一定名氣,曾經拒絕過他的名校,不免會感慨當年“看走眼”。
當得知李泰伯有繼續讀博的意愿時,那些曾經拒收過他的名校,紛紛主動給出邀約。讓“高冷”的頂級名校“自打臉”主動放低姿態邀請,李泰伯的經歷簡直堪比爽文!
正當大家以為李泰伯會“就坡下驢”順勢選一個最心儀的高校讀博時,他卻做了一個讓人驚掉下巴的決定:轉專業到醫學系,此后從事醫療領域的工作。
這回不光看熱鬧的網友,連李泰伯的父母,都表示不理解了。夫妻倆不明白兒子這是在“折騰”些什么,放著肉眼可見的大好前途不要,跑去學醫。
每年高考報志愿的時候,網絡上都會流行這么一句戲言: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雖然是句玩笑話,可從中也能看出來,部分考生和家長,對醫學系十分抵觸。
李泰伯的父母,也不免會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苦勸兒子慎重考慮。棄理轉醫不光是主動往“天坑”專業里鉆,跨專業考博,還是在美國考,難度也是“天頂星”級別的。
面對父母的憂慮,李泰伯表示十分理解,可是他心意已決。在李泰伯看來,學醫可以在未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至于考試問題,他自信可以一舉通過。
眼見兒子如此堅持,李泰伯的父母也不再多說什么,默默地支持了兒子的決定。李泰伯果然說到做到,經過一番學海拼搏,只考了一次,就被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錄取。
李泰伯不光讀了醫學博士,他還“文理兼修”,又讀了一個哲學博士。既雙碩士學位之后,他又有了令人無比羨慕的雙博士學位。
2017年,李泰伯學成回國,在國家頂級醫療研究院內,當了一名科學研究員。七年的學術積淀,讓他在科研領域觸類旁通,如今他已獲得多項尖端研究成果。
從“天才數學少年”到“高分低能”書呆子,從北京高考狀元到“雙料博士”,如今又是學術成果豐厚的科研新秀,李泰伯的傳奇經歷一直被廣大學子津津樂道。
面對種種贊譽,李泰伯始終淡然處之。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跟記者說:“我的名字出自《論語》,未來我也會按照名字的寓意自我要求。”
經歷過大風大浪,感受過輿情冷暖,當年意氣風發的天才少年,如今已經成為了祖國的科研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資料:
1.李泰伯:世間磨難,皆是砥礪(《作文與考試》2019年14期)
2.“高分低能”狀元逆襲:腳踏實地做自己(《課堂內外(作文獨唱團)》2019年01期)
3.“應試教育失敗產物”的成功學(《中國青年報》2018年10月31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