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5年4月27日,黃山市短視頻和微短劇創作基地分別在大靈山旅游度假區和西溪南鎮東紅村正式揭牌。黃山市委宣傳部、黃山市短視頻和微短劇協會、徽州區委宣傳部以及大靈山旅游度假區、西溪南鎮相關負責同志共同參加,標志著徽州區正式以“雙基地”模式擁抱新媒體產業,推動“文旅+影視”深度融合。
雙核布局 自然與人文創作天堂
靈山村春景。張俊攝
大靈山旅游度假區擁有千畝梯田、高山竹海、天上水街,以及完整保留的天尊閣、名世祠等明清古建筑25幢,大小古泉13眼,非遺舞草龍承載著農耕文明基因。西溪南鎮擁有綿延6公里的楓楊林濕地,石橋向云端綠野秘境、徽派古建老屋閣等特色場景,非遺魚龍舞深受游客喜愛。兩地既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一山一水”的差異化創作場景,為短視頻創作者提供無限靈感,創作出令人怦然的短視頻作品。
西溪南楓楊林。施亞磊攝
政策扶持 打造全方位產業生態圈
黃山市短視頻和微短劇創作基地在大靈山旅游度假區掛牌。
為了吸引和培養更多的短視頻創作者,兩處基地為創作者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包括日常創作的場地、設備、短暫休息的場所等,滿足一站式創作需求。同時,徽州區政府還將積極出臺新媒體產業扶持方案,為來徽采編拍攝的創作者提供進入景區景點的便利服務,并根據新媒體產業賬號運營、內容創作等,給予資金扶持和培訓支持,激發新媒體產業創作活力。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徽州區將致力于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創新氛圍濃厚的新媒體產業生態圈。
黃山市短視頻和微短劇創作基地在西溪南鎮東紅村掛牌。
未來展望 短視頻煥發文旅活力
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和微短劇已經成為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黃山作為一座擁有豐富自然景觀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正逐漸成為眾多創作者鏡頭下的焦點。下一步,黃山市短視頻和微短劇協會將在基地組織開展各類創作活動,不斷提升創作水平和質量,打造一批蘊含徽州區特色、徽文化內涵的精品作品,為文旅融合、非遺傳承、鄉村振興做出更大貢獻,讓更多的人通過作品了解黃山、走進徽州區。
兩個創作基地的掛牌使用和產業扶持方案的出臺,將深入挖掘徽州區旅游資源和徽州文化內涵,結合新媒體時代創作手法,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不僅有助于提升知名度、美譽度,還將推動文旅融合、非遺傳承和鄉村振興事業取得更加顯著成效。(徽宣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