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當牛做馬可愿意
文/鐘岱穆
只吃些青草樹葉
喝點清水
每天犁地拉磨
偷懶就要挨鞭子
你愿意嗎?
你不愿意
牛愿意!
只吃些干糧野草
喝點白水
成天讓人騎行千里
甚至要沖鋒陷陣
你愿意嗎?
你不愿意
馬愿意!
詩人
鐘岱穆,男,湖南醴陵人,民盟省教育委員,中國詩歌圈文學顧問,文教援疆三十余年,詩作《巔峰》、《西部黃昏》等風靡網絡(百度“鐘岱穆詩歌”可讀作者更多詩作)
賞析
《當牛做馬可愿意》是詩人鐘岱穆于2025年2月發表在大觀網的組詩中的一首,得到數萬讀者圍觀的詩,此詩好在以質樸直白的語言構建起獨特的意象空間,詩人以良心洞察社會,啟示人性,詩歌文本蘊含豐富的內涵,能讓我們自發的將其與當下就業形勢以及人和牛馬的關系相勾連。
詩文語言簡潔明了,幾乎以口語化的形式呈現,沒有晦澀難懂的詞匯和復雜的修辭。“只吃些青草樹葉,喝點清水”“每天犁地拉磨” 等語句,用最樸素的文字勾勒出牛馬的生存與勞作狀態。這種簡潔并非淺薄,反而以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讓讀者迅速捕捉到牛馬生活的艱辛與單調。在當代語境中猶如一柄鋒利的社會解剖刀,其詩性批判穿透就業困境的表層焦慮,直抵后工業文明的精神病灶。這首短詩以極簡主義的結構承載著多層次的解構能量。在當下就業壓力山大的社會語境中,展現出強烈的現實批判性和隱喻張力。這首詩通過牛與馬的生存困境,直指當代職場中勞動者的結構性壓迫,其文本內涵可從以下四個維度展開分析:
一、生存困境的隱喻
詩歌中牛馬"只吃青草/干糧"與勞動者微薄薪資形成經濟層面的鏡像映射,"挨鞭子/沖鋒陷陣"對應著KPI考核與職場狼性文化的暴力規訓。這種人與動物的生存狀態并置,揭示了后工業時代勞動異化的新形態——看似文明的工作制度下,勞動者仍難逃被物化為工具的宿命。詩歌運用對比手法,將牛馬簡陋的生存條件與繁重的工作任務進行鮮明對照。牛馬飲食簡單,卻承擔著高強度的勞作,“偷懶就要挨鞭子” 更凸顯其生存的無奈。問答形式 “你愿意嗎?你不愿意,牛愿意!”“你不愿意,馬愿意!” 的使用,增添了詩歌的節奏感和互動性,引發讀者思考自身與牛馬在面對此類境遇時的態度差異,深化了詩歌的思想深度。
在當下就業語境中,“牛馬” 成為勞動者自我調侃的流行語,形象地描繪出他們在就業困境中的處境。許多人如同詩中的牛馬,為了維持生計,接受微薄的薪資和高強度的工作任務。他們像牛一樣,辛勤耕耘,從事著基礎而繁重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卻只能獲取基本的生活資源;又像馬一樣,被驅使著不斷前行,甚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 “沖鋒陷陣”,稍有懈怠就可能面臨職業危機。這種 “牛馬” 狀態反映出勞動者在就業壓力下的無奈與掙扎。
二、反諷修辭下的悖論
"你不愿意/牛愿意"的復沓結構構成深度反諷。表層語義展示牛馬對的"自愿",深層卻暴露勞動者在生存壓力下的被迫選擇。這種修辭策略精準捕捉到當代"社畜文化"的集體心理:青年群體以自嘲消解痛苦,用戲謔對抗,實則折射出對勞動尊嚴喪失的無力感。牛馬"自愿"的悖論恰恰印證了勞動者已成為自愿套上數字轡頭的“牛馬”。詩歌結尾的空白處,回響著韓炳哲"自我比他人更有效率"的哲學嘆息。 同時詩中字里行間也滲透著對牛馬的復雜情感。既有對它們艱辛生存狀態的憐憫,也有對其默默承受、堅韌勞作精神的敬意。這種含蓄的情感表達,使得詩歌更具韻味,讓讀者在品味中自然生發出對生命的堅韌與牛馬奉獻的感恩。
三、代際創傷中的隱形抵抗
當前就業市場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高校連年擴招使得這些年高校畢業生人數每年超千萬,就業競爭異常激烈。同時,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加速,傳統行業崗位需求縮減,新興行業雖有發展,但對人才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要求頗高,導致大量求職者難以找到適配崗位。
職場環境也是壓力巨大。“996”“007” 等工作模式盛行,加班文化泛濫,勞動者的工作時間被過度延長,個人生活空間被嚴重擠壓。薪資增長緩慢、福利待遇不完善等問題也普遍存在,使得勞動者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工作幸福感降低。"牛愿意/馬愿意"的宣言構成拉康式的"誤認":勞動者將資本邏輯強加的命運誤認為自主選擇,這種象征的暴力在詩中呈現為語言的反諷性斷裂。兩個"你不愿意"構成微弱的否定性震顫,這種"否定辯證法"在就業焦慮的重壓下撕開裂隙。牛馬意象暗示著逃逸路線的可能性——當青年開始拒絕成為"人形電池",躺平、劃水、45°人生等亞文化實踐,恰是對詩中"不愿意"的當代注解。從個人角度出發,勞動者在困境中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不完全屈從于 “牛馬” 般的命運。一方面,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增強職場競爭力,為爭取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積累資本;另一方面,要敢于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尋求平衡,重拾工作的意義和樂趣。詩中未言明的終極質問實為:當牛馬化的生存成為集體無意識,我們是否還具有構想"人之為人"的想象力?
詩中"犁地拉磨"與"騎行千里"形成代際對照,暗示勞動壓迫的歷時性延續。父輩的體力轉化為知識勞工的精神耗竭,996制度、35歲危機等新式枷鎖,在詩歌的留白處形成強烈回響。這種創傷書寫既是對勞動價值異化的控訴,亦是對人性復歸的隱秘而深沉的呼喚!
四、就業是最大的人性尊嚴與公平政治
這首詩與當下就業形勢的關聯,促使我們進行深刻反思。從社會層面看,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加強宏觀調控,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加大勞動法律法規執行力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遏制不合理的加班文化和過度壓榨現象。企業需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注重員工關懷,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和職業發展規劃,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贏。
《當牛做馬可愿意》這首詩,通過對牛馬生存狀態的描繪,為我們審視當下就業形勢和勞動者處境提供了獨特視角。它提醒我們關注就業市場中的現實問題,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堅守人性尊嚴,追求更加公平、合理且有價值的職業生態。
在技術主義加速吞噬人性的今天,這首詩的價值在于其預見了"勞動"概念的范式革命。當AI開始替代基礎勞作,人類卻陷入更深的生存性危機,詩歌中牛馬的困境已演變為所謂的"幽靈困境"——我們越是追求效率解放,越淪為技術座架中的新型畜力,同時,社會成為老年人在崗位上煎熬,青年人在就業漩渦中大片失去機會的畸形狀態!
鐘岱穆的詩歌在良心地提示社會,為青年人創造更多就業是對人性最大的尊重,也是社會最大的公平!
詩評人
劉福玉,山東微山人。烏魯木齊市物理高級教師、社會評論家,愛詩歌,愛閱讀)。
注:要讀詩人更多詩作,可百度一下“鐘岱穆的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