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建設是上海優化空間布局、服務輻射長三角的重要戰略部署,“十四五”以來,上海全市上下合力推動新城發展邁上新臺階。
近日,《2025年上海市新城發展行動方案》發布,五個新城將在各自的細分賽道內做強產業,“美麗健康”是奉賢新城的重點特色產業細分賽道。
4月27日,澎湃新聞記者隨“媒體看新城”集中采訪活動,走訪了鼎豐醬園、新華醫院奉賢院區、泰坦科技生命科學總部園等地,看奉賢新城如何通過城市更新、產業勃發打造人民滿意的未來之城。
鼎豐醬園。 澎湃新聞記者 徐亦嘉 圖
老字號醬園舊址更新為文化街區
作為一家擁有160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鼎豐醬園舊址存在整體建筑密度較高、工業廠房和辦公設施修建年代及質量各異的情況。為了配合奉賢新城建設、推進城市更新,同時也為了企業產品升級和擴大生產規模,2020年,鼎豐廠遷往現代化新廠址后,舊址開始更新改造。
改造過程中,為保留有歷史價值的現存結構,上海奉賢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將場地內原有建筑和構建要素提取,馬賽克、水刷石、瓦罐、生產設備等被重新拼貼設計,既傳承上海釀造業百年技藝的文化積淀,又能形成一個有趣、包容的文化街巷。
瓦罐被重新拼貼設計。 澎湃新聞記者 徐亦嘉 圖
在上海奉賢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衛中看來,城市更新過程中,市民的聲音尤為重要,“城市更新永遠在路上,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需求。”
如今,鼎豐醬園項目已完成從工業遺產到文化地標的蛻變,醬油車間、水塔、煙囪、發酵車間等特色歷史建筑及結構成為開放城市界面的一部分。作為上海奉賢首個產教商融合科研文創園區,該項目除了具有文化創意、主題餐飲、創意辦公等業態外,還為市民配建了近300個車位、開放了濱水空間等基礎設施,供市民散步鍛煉。
區域內首家綜合性三甲醫院6月底試運行
奉賢區常住人口114.43萬人,醫療機構開放床位數5458張,每千人床位數4.77張,低于上海每千人床位數6.60張,患者就醫需求受到制約。為解決民生難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奉賢院區項目于2021年10月15日開工建設。
2025年4月2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新華醫院奉賢院區的建設已處于收尾階段,預計將于6月28日啟動試運行,屆時奉賢區將迎來區域內首家綜合性三甲醫院。
新華醫院奉賢院區黨政聯合辦主任肖斌介紹,試運行后,所有科室主任均會在奉賢院區開設門診,“可能每個禮拜在楊浦和奉賢兩邊分時段進行。”同時,為了確保醫療質量,住院醫師及基本護理隊伍將相對固定,高年資主治及副主任醫師則會短期“駐扎”。
新華醫院為方便患者就診,以一條主要通道貫穿門診及檢查區域。 澎湃新聞記者 徐亦嘉 圖
值得一提的是,奉賢院區在規劃設計時參照了中心化設計,“在奉賢,我們把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整合在一個區域內,方便患者就診。”肖斌表示,如此一來患者就剩去了部分在楊浦院區時遇到的就診、檢查、繳費跑上跑下的麻煩。
上下游企業集聚為產業發展蓄勢增能
近年來,奉賢新城積極踐行產業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美麗大健康產業細分賽道發展,東方美谷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奉賢新城美麗大健康產業新地標,既吸引了更多上下游企業集聚,也為奉賢的美麗健康產業發展蓄勢增能。
正在建設中的泰坦科技生命科學總部園。 澎湃新聞記者 徐亦嘉 圖
正在建設中的泰坦科技生命科學總部園,選擇落地奉賢新城核心區,周邊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生態如生物醫藥企業、檢測機構等。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馬琳杰表示,因項目落地于綜合保稅區,交通物流便捷,為未來高端科研物資的進出口提供了天然優勢。
“很多高端生物試劑對通關效率要求很高,如果儲存的時間太長會影響下游的使用。”馬琳杰表示,泰坦科技生命科學總部園正建設高等級潔凈廠房、研發實驗室、危化品倉庫及配套辦公生活設施,統籌規劃為“研發制造中心”、“保障儲備中心”與“跨境貿易中心”三大功能模塊,以全面提升科研物資的自主可控能力和供應鏈效率。
下一步,奉賢區將立足自身稟賦和發展實際,推動新城持續在化妝品、藥品、食品細分賽道發力,不斷深化市區協同、優化產業生態、創新服務供給、提升品牌價值,全力以赴助力新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美麗大健康產業集群,實現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