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夫人”從長沙千年消費文化中翩然走出,為市民游客送上一朵朵“有錢花”。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譚忠欣 周昂 長沙報道
4月26日,長沙五一商圈的王府井前,西漢“辛追夫人”穿越而來“送你一朵‘有錢花’”……這場看似即興的街頭互動,實則是網紅長沙的“連續劇”最新篇章:從粉紅斑馬線、愛心紅綠燈,到如今的“有錢花”,這座城市用創意“爆改”證明——城市IP的養成,需要的是“連載式浪漫”。
這場活動看似是送鮮花,實則在傳遞一座城市的價值主張:在長沙,消費不是內卷,而是享受;不是負擔,而是幸福感來源。
用儀式感“卷”出城市幸福感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儼然成了一處熱門打卡點。
從“網紅”到“長紅”,長沙的流量密碼是“人設不崩”。
2020年,長沙五一商圈愛心紅綠燈成為情侶必打卡的“賽博情書”;2021年,長沙用粉紅斑馬線掀起“馬路戀愛風潮”;到如今的“送你一朵‘有錢花’”活動……每一次的“上新”都精準踩中年輕人對儀式感與新鮮感的雙重渴望。
長沙的城市營銷早已跳出“發消費券”的套路,轉而用創意互動為城市IP“貼標簽”。如果說前者是“用色彩表白”,后者則是“用儀式感寵粉”——1元消費換一朵定制鮮花,看似“白送”,實則在傳遞一個信號:在長沙,連花錢都能變成一場全民參與的浪漫游戲。
這一份街角的浪漫驚喜,讓市民游客紛紛掏出手機自拍。
參與者既是消費者,又是劇情推動者。當代網友在黃興南路集體上演歡樂秀,抖音特種兵拍“有錢花”卡點變裝,小紅書博主捧出三件套:奶茶托舉+仰拍45度+“有錢花”,朋友圈現場速產“九宮格”,引發“浪漫特工”打卡潮……這種“低成本、高共情”的互動設計,讓城市空間變成社交貨幣,也讓長沙的“寵粉人設”持續鮮活。
來自哈爾濱的“碳水教父”王敬左手舉著笨蘿卜瀏陽蒸菜館的付款記錄,右手在“有錢花”領取處瘋狂比心,嘴角還掛著辣椒油版唇釉:“長沙給人的感覺就是火辣!火辣的味道、火辣的性格、火辣的天氣,太上癮了!”
在志愿者協助下,市民游客有序排隊領取“有錢花”。
鏡頭切到“有錢花”領取處隊伍末尾,拖著28寸行李箱閃現的山東煙臺“社牛”榮天琦指著排隊“長龍”夸張地說:“長沙人流量計量單位主打一個膨脹!長沙一條街上的人加起來相當于半個煙臺!”
為何長沙總能將尋常小事“爆改”成現象級事件?答案藏在“造城連續劇”的底層邏輯中——持續性、參與感、本土化。
“長沙的煙火氣,是官方與民間共謀的結果。”一位品牌觀察家評價。政府提供創意試錯的寬容土壤,市民以“戲精附體”的熱情接梗,商家則化身城市故事的配角——這種三方共舞的生態,讓每個活動都像朋友圈段子般自然發酵,最終形成“長沙式快樂”的集體記憶。
衣著時尚靚麗的女士手拿“有錢花”拍照留念。
消費烏托邦的“幸福經濟學”
“在別處花錢心疼,在長沙花錢像在搞行為藝術!”一位手握“有錢花”的大叔笑著舉起手機自拍。這句話無意間道破了長沙的消費哲學:當其他城市陷入“內卷式促銷”時,長沙正用“1元浪漫”重新定義消費的意義——在這里,花錢不是負擔,而是解鎖幸福的密鑰。
長沙的消費自信,首先源于“房價洼地”釋放的民生紅利。作為全國省會城市中房價收入比最低的城市,長沙年輕人無需為房貸掏空錢包,反而能將可支配收入轉化為“為快樂買單”的資本。2024年,長沙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43515元,且居民近七成的收入都投入到了消費的“懷抱”。“月薪8000元,在長沙能活得像個‘小富翁’!”一位從一線城市回流的長沙白領感慨。
一家三口在“長沙,送你一朵‘有錢花’”活動現場拍照打卡。
在長沙,消費從來不只是簡單的買賣,而是一種生活美學的表達。本次活動延續了長沙一貫的“浪漫城市”風格:凡在長沙消費滿1元,憑消費記錄即可現場領取一朵專屬定制鮮花。
這朵有錢“花”不只是一份禮物,更是長沙對每一位“生活家”的溫柔致意——在這里,敢消費、懂生活的人,永遠值得被寵愛。
當一位游客用1元硬幣購買路邊攤的糖油粑粑,隨即收到一朵“有錢花”,他獲得的不僅是物質滿足,更是對長沙“溫暖值”的認同。這種“小確幸”的累積,最終構建起“在長沙,消費即幸福”的集體信仰。正如網友評論:“別處發消費券是讓你花錢,長沙發‘有錢花’是教你享受生活。”
辛追夫人化身“城市福利官”,用古今混搭的臺詞與游客互動。
讓傳統文化成為“爆款IP發動機”
五一商圈王府井前坪,西漢辛追夫人“穿越”送花的場景,成為2025年長沙最出圈的畫面之一。這場古今對話的街頭劇,恰是長沙文創戰略的縮影:以千年歷史為底色,用現代創意激活文化DNA,讓傳統文化成為“爆款IP發動機”。
從馬王堆到步行街,歷史IP實現了“逆齡生長”,共繪“新圖騰”。
辛追夫人,這位沉睡兩千年的漢代貴婦,在長沙的城市敘事中從未褪色。馬王堆漢墓的絲綢紋樣被復刻成潮牌T恤,漢代飲食文化被改造成“穿越式餐飲體驗”,甚至連辛追夫人的“養生秘方”也被提煉成國貨美妝賣點……此次“有錢花”活動中,辛追夫人化身“城市福利官”,用古今混搭的臺詞與游客互動,正是這一策略的延續。
一家四口與“有錢花”同框的畫面,溫馨又幸福。
陜西游客張佳汝為了避開“五一”的客流高峰,特意請了3天婚假,坐了6個小時高鐵來到長沙。一下車就直奔五一商圈逛街,剛巧碰上了“辛追夫人”在黃興路步行街送花,一系列的互動讓張佳汝驚呼:“好家伙!博物館預約還沒核銷,真人NPC先來劇透了?”
長沙擁有岳麓書院、馬王堆漢墓、銅官窯遺址等文化地標,為文創國潮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庫。長沙深諳“文創產業必須與消費場景共生”的法則。岳麓山文創團隊用三維建模技術還原愛晚亭結構,制作成“閃著粉光”的愛晚亭冰箱貼,既保留傳統美學又融入現代工藝;《沁園春·長沙》的詩詞被印在帆布包、布藝燈甚至水杯上;火宮殿將千年牌樓制成鑰匙扣、臭豆腐造型書簽,讓游客在消費中觸摸歷史。
長沙已用“敢花哲學”開辟新賽道——在這里,消費是參與城市進化的入場券,歷史是引爆創意的燃料,而幸福是衡量發展的終極指標。
送你一朵“有錢花”,表面是鮮花的饋贈,實則是長沙向世界發出的邀請:歡迎加入這場永不停更的“造城連續劇”,在這里,每一塊錢都能兌換一份驚喜,每一次消費都在書寫城市未來。正如那朵不標價的定制鮮花——它讓全世界看到,一座城市的競爭力,原來可以浪漫得如此“離譜又合理”。
下次來長沙,請清空手機內存——因為這座城市,永遠比你想象的更會“造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