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趙麗穎“上頭”福州非遺
美照曝光
鳳凰裝、脫胎漆器、軟木畫、三條簪
真是又美又颯
今天,@上城士 發布了與趙麗穎合作在福州拍攝的一系列作品,令人驚艷。《上城士》是一本根植于中國本土的原創人文生活方式季刊,專注于通過影像、文字和跨界合作呈現東方美學與現代生活的交融。
福州畬族·鳳凰裝
在福州的建郡會館門前
趙麗穎一襲紅衣
走到一群畬族女子中間
與最美“鳳凰裝”相伴
未婚女子穿“小鳳凰”,頭上戴頭圈;已婚婦女穿“大鳳凰”,長辮高盤頭頂,如同鳳冠……這便是畬族女性服飾的精粹——“鳳凰裝”。
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日,是畬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畬族女性都會穿上美麗的“鳳凰裝”,慶祝節日。
2008年6月,畬族“鳳凰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這一寓意吉祥如意的傳統服飾,因展現人類古代服飾遺存形態、具有草木染色傳承的生態智慧等,也被稱為“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史”。
福州脫胎漆器
“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
脫胎漆器的赤寶砂紋
流淌著歲月的釉色
來自“中國漆都”的福州脫胎漆器,集輕盈與瑰麗于一身,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并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
其最大優點是光亮美觀、不怕水浸、不變形、不褪色、堅固、耐溫、耐酸堿腐蝕。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于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州軟木畫
將福州軟木畫戴上頭
是一種什么感覺
來看看趙麗穎的絕美演繹
軟木畫,又稱軟木雕、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之一,是“雕”“畫”結合的手工藝品。
1914年,軟木畫由福州東郊西園村吳啟棋首創。它妙在運用“以小觀大”的藝術手法,具有“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意境,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2008年6月,軟木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5月,軟木畫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福州三條簪
“三條簪”也稱“三把刀”
曾是福州古代流行的一種發飾
它由三根銀簪組成
象征“為國、為家、為己”
承載了女性的
多重身份與責任擔當
趙麗穎用“三條簪”
將烏發輕輕束起
令人沉浸于
福州非遺之美
去年6月,“福州傳統妝束技藝”列入鼓樓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讓“三條簪”重回大眾視野。
如今,福州“三條簪”在復原傳統銀制版本的同時,融入木胎大漆、螺鈿、牛角等非遺技藝,推出多種創新版本,在保留歷史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契合著當下年輕人的審美需求。
趙麗穎,1987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趙麗穎的演藝之路始于2006年。在《金婚》中飾演小配角時,她已展現出過人的表演天賦。2013年,《陸貞傳奇》讓她一炮而紅,成為當之無愧的流量小花。但趙麗穎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不斷挑戰自我,在《花千骨》《楚喬傳》《風吹半夏》等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個深入人心的角色。據悉,趙麗穎曾獲得第3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第3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第2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等獎項。
“上頭”福州非遺之美
趙麗穎的新造型
驚艷全網之余
也讓福州非遺元素
風靡全網
讓不少網友直呼“美瘋了!”
今年“五一”假期
來福州試試
趙麗穎同款非遺造型吧
新媒體編輯 蘭超
監制 管慧 邱泉盛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圖片來源@上城士 微博,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