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緊張之際,印度國內近期連續傳出“好消息”,似乎是為了提高印度國內的民族自信心。比如最近兩天,印度國防部高調宣布,位于印度海得拉巴的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下屬的國防研究與發展實驗室(DRDL)已成功進行了一個小型超燃沖壓發動機的地面測試,累計運行時間超過1000秒。
對此印度知名媒體《歐亞時報》竟然以“由于在超燃沖壓發動機測試中取得巨大成功,印度將在高超音速技術上超過美國和中國”為題,大肆吹噓印度“又贏了”。
《歐亞時報》的原文報道
我們首先看看這個具體是個什么情況。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此次地面測試是繼2025年1月進行的120秒測試后的延續,并宣稱,“DRDL的這一成就標志著印度在導彈技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關鍵時刻。如果未來的測試也能取得成功,這一里程碑將可能使印度成為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國家之一。”
在宣布此次測試的新聞稿中,印度新聞局(PIB)指出:“隨著測試成功,該系統很快將準備好進行全尺寸、可飛行燃燒室的測試”。印媒還強調,“要充分理解這一聲明的重要性,必須了解更廣闊的背景:至今,除了俄羅斯之外,還沒有其他國家實戰部署過空氣吸氣式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這使得印度躋身于少數掌握尖端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國家之列,并有可能在這一高度競爭、極具戰略意義的領域取得突破。”
看起來,印度似乎真的在高超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們首先說說印度的這個吸氣式高超項目HSTDV。
HSTDV的全稱是“高超音速技術驗證載具”的英文縮寫,但具體來說這是一款吸氣式高超音速飛行載具。其核心目標是通過超燃沖壓發動機實現空中載具的自主、持續的高超音速飛行。吸氣式高超由一個裝有超燃沖壓發動機的高超音速巡航飛行器和一個火箭發射助推器組成,初期飛行依靠火箭助推器,在飛行速度和高度達到一定范圍時,再點燃超燃沖壓發動機,然后進行超高音速飛行。
印度HSTDV
由于該技術在高超中屬于門檻較低(后面筆者會詳細介紹),因此印度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了相關研究工作。2020年9月7日,DRDO首次進行了HSTDV的飛行測試,這次試驗實現了20秒持續超燃沖壓動力飛行的目標。
印度媒體把2020年的試驗稱為“里程碑,確立了印度在高超音速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還帶有吹噓地口吻披露了部分研發過程(節選):
通過HSTDV項目,DRDL成功克服了大部分高超音速飛行面臨的關鍵挑戰,但在持續飛行過程中的摩擦加熱問題上仍存在困難。要想開發像俄羅斯“鋯石”導彈那樣能在極端加熱環境下飛行數分鐘的實戰型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還需要在熱防護和系統耐久性方面取得更大進步。
目前,DRDL正在開發一種能夠實現持續高超音速飛行的新型超燃沖壓發動機,采用主動冷卻與熱障涂層(TBC)相結合的技術。主動冷卻使超燃沖壓發動機可以在更高速度和更長時間內運行而不發生結構損傷。
這一創新方法解決了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面臨的最大障礙之一:在超過5馬赫的速度下持續飛行時生存于極端熱環境中。
DRDL與印度本土產業伙伴合作,成功開發出這種內吸熱超燃沖壓發動機燃料,是此次實現持續高超音速推進突破的關鍵。該燃料不僅增強了冷卻效果,還提高了高溫環境下的點火可靠性。為滿足超燃沖壓發動機的苛刻需求,團隊還開發出一種能夠在工業規模上生產該燃料的新型制造工藝,同時嚴格保證質量標準。
總之,全文看下來,給人一種小學六年級學生終于學會加減乘除的既視感。
諷刺的是,文中最后也不得不承認,現在并不清楚印度的這款吸氣式高超技術是否來源于俄羅斯的“鋯石”導彈,因為“目前已知印度正在與俄羅斯合作開發“布拉莫斯-II”(BrahMos-II)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俄羅斯海軍發射鋯石導彈
實際上這并不值得疑問,印度目前在吸氣式高超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就是來自于“布拉莫斯-II”的俄方技術支持。布拉莫斯-I本來就是俄羅斯P-800“寶石”反艦導彈的印度翻版,而布拉莫斯-II則是俄方拿出“鋯石”為藍本,忽悠印度的方案。
印度方面因為中美似乎沒有在吸氣式高超有現成武器,因此在僅僅發動機地面試車取得些進展的情況下,就吹噓印度高超已超越中美。怎么說呢,事實上美國早在2010年就空中測試了和HSTDV類似的X-51A超燃沖壓飛行器,并在2013年試射成功。目前基于X-51A開發的美國吸氣式高超導彈HACM進展還算順利,已經成功四連射,預計2027年完成試驗。
至于我們,似乎只有神秘的東風-100屬于吸氣式,但由于沒有官方的相關說明,因此可能給印度造成了中國缺乏類似導彈的印象。但不知為何印度會認為他們在該領域領先中美。
但這并不是關鍵所在,最關鍵的是中美其實并不重視吸氣式高超。甚至本身急需高超導彈的美國也把重點放在了雙錐體高超CPS上,HACM則是更多的把澳大利亞忽悠進來,讓澳大利亞掏錢協助研發和試驗。
可能懾于一些專業技術名詞,很多不了解高超的朋友對聽起來有些高大上的吸氣式高超有些“名詞畏懼”,以為是多么不得了的武器。在目前已知的各種類型高超武器中,吸氣式高超屬于優點最少、難點最低的高超品類。
吸氣式高超射高較低,滯空時會一直處于先進防空導彈的防御范圍之內,因此非常容易被攔截,同時速度較慢,基本無法突破7馬赫的極限速度,比傳統超音速巡航導彈3-4馬赫的極限速度沒有快多少(5馬赫左右)。無論俄羅斯已經投入實戰的鋯石導彈還是美國的X-51A,實際速度都在4.8-5.5馬赫左右。
HACM
并且由于超燃沖壓發動機占據的彈體空間較大,留給制導部分和彈藥部分的空間較少,因此其威力也大打折扣。在俄烏沖突中,盡管烏克蘭軍隊很難攔截“鋯石”,但“鋯石”也沒有表現出卓越的戰場統治力,其較差的準度更是多次被嘲笑。
所以雖然東風-100早在2019年國慶閱兵就曾現身,但之后就似乎銷聲匿跡了,因為相較我們其它采用助推滑翔式的高超武器,吸氣式高超實在缺乏亮點。無論乘波體還是雙錐體,擁有遠超10馬赫的極限速度和難以預測的變軌能力,以及更遠的射程,這使得吸氣式高超在它們面前毫無優勢。
那為何印度、俄羅斯和美國還會繼續開發吸氣式呢?首先自然是更高門檻的高超他們玩不轉,無論如何吸氣式高超也是“高超”,相較傳統巡航導彈在速度上的確有優勢。此外吸氣式高超體積較小,適合多平臺配備,比如美國HACM就是為了裝備給戰機平臺。印度則希望未來通過吸氣式高超彌補其空基和陸基打擊能力不足的問題。
至于印度方面這次阿Q式的自我吹噓,很符合印度一貫的國家特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