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國民黨在臺北舉行超20萬人的抗議集會,控訴民進黨當局。據東南網報道稱,民進黨推動的民代“大罷免”行動,目前進入第二階段連署,藍綠比為16:35。為了阻止親藍團體對民進黨民代的罷免,賴清德當局掌控的司法體系已經赤裸裸介入“大罷免”。
中國臺灣地區風景(資料圖)
臺灣檢調單位介入的借口為罷免案“涉不實連署”。北檢日前指揮臺灣“調查局”搜查、約談民進黨民代“雙吳”(吳思瑤、吳沛憶)罷免案的“罷吳四騎士”劉思吟、陳冠安、賴苡任、滿志剛,及領銜人李孝亮、張克晉共6名被告,另傳喚李孝亮母親等5名證人,全案朝“刑法”的“偽造文書”“個資法”等罪名偵辦。
民進黨支持的所謂“大罷免”行動在島內愈演愈烈,國民黨在臺灣北中南地區多個基層黨部遭司法機關搜索,有相關負責人被帶走調查。這種明顯帶有政治打壓意味的行為,嚴重破壞臺灣地區的民主生態。中國國民黨26日在臺北舉行抗議集會,現場民眾在細雨中舉起標語,高喊“賴清德下臺”等口號,很多臺灣民眾頭綁“我是臺灣人我反綠”的布條,明確表達對民進黨當局的不滿。他們直言“民進黨讓臺灣民不聊生……就算今天下雨,沒人召集我也要到現場響應”,從民眾的這些話語和行動不難看出,他們對賴清德當局已經失望透頂。
集會現場,包括朱立倫、馬英九、韓國瑜等多位藍營要角紛紛現身,臺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率領該黨民意代表參加。朱立倫毫不留情地指出,自去年以來,賴清德一直在分裂臺灣、毀滅臺灣,怒斥賴清德是臺灣最大的敵人。馬英九以“無能”“不當”等關鍵詞批評賴清德當局,號召民眾站出來,讓賴當局知所警惕、徹底檢討;韓國瑜則敦促賴清德當局立刻停止所謂“大罷免”行動。眾多政治人物的表態,足以說明賴清德當局的行為已經引起廣泛的反對。
中國臺灣地區風景(資料圖)
不僅如此,在思想文化領域,賴清德當局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對臺灣的歷史文化進行扭曲。以臺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臺灣人民守護民主正義連線等為代表的民間團體,在4月26日發起街頭演講活動,聲援“426反賴大游行”。他們指出,民進黨鼓吹“新兩國論”,惡意罷免在野黨民意代表,操縱司法、壓制異見。民進黨推行“去中國化”,宣揚“臺獨史觀”,制造“綠色恐怖”,嚴重破壞兩岸關系,使得臺灣民眾在思想層面受到錯誤引導,這種做法對臺灣地區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美東時間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臺灣地區實施32%的對等關稅,理由是臺灣地區此前對美國征收64%的關稅且奪走美國芯片和半導體生意。這一消息在島內輿論中掀起軒然大波,網友紛紛指責賴清德當局。要知道,臺灣經濟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一定位置,與美國的貿易往來對其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而賴清德當局的相關政策卻沒能給臺灣民眾帶來實際利益,反而招致美國如此強硬的關稅措施,讓臺灣經濟陷入被動局面。
中國臺灣地區風景(資料圖)
大陸在面對美國濫施關稅時,采取堅決反制措施,獲得國際社會肯定支持。而賴清德當局在面對美國的關稅制裁時,卻表現得軟弱無力。4月16日國務院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賴清德稱不會對美進行關稅報復,采取加大對美采購及投資等措施,還稱“吃苦當作吃補”,這一言論被批“對美投降”“掏空臺灣”。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賴清德當局為謀“獨”出賣臺灣核心產業,換來美國高關稅,“跪美賣臺”行徑令人不齒 ,其編造的美臺關系假象破滅。
從目前島內的種種情況來看,賴清德當局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民眾的抗議、政治人物的指責、民間團體的反對,這些都反映出島內風向似乎正在發生轉變。如果賴清德當局繼續一意孤行,不改變現有的錯誤政策和做法,那么其提前倒臺并非沒有可能。臺灣地區的未來發展,需要的是和平穩定的環境,是兩岸關系的友好交流與合作,而不是賴清德當局這種破壞和分裂的行徑。臺灣地區的明天究竟走向何方,賴清德當局又會如何應對當前的困境,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