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有個小男孩,叫豆豆。
剛上幼兒園時,總是怯生生的。
不敢主動和別的小朋友玩,被搶了玩具也不敢吭聲。
就連平日里,碰見陌生人,也習慣于躲在爸爸媽媽的身后。
可最近,卻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不僅變得自信開朗多了,就連班級里的活動,也都踴躍報名參加。
前兩天在小區遛彎時碰到,豆豆大方得體的喊著“叔叔,阿姨”。
那一幕,多少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后來,我好奇的問豆豆媽媽是怎么讓孩子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
結果她笑著說:其實也沒什么特別,就是每天堅持跟他說幾句話。
原來,孩子的“底氣”,往往藏在父母日常的語言里。
接下來,就把豆豆媽媽常說的5句話分享給大家,父母越愛說,孩子“腰板”越硬。
01.“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無論發生什么”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
幼兒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建立“自主感”,而這份自主感的基礎,是孩子確信自己是被無條件接納的。
當父母常把這句話掛嘴邊,孩子就知道,無論他在幼兒園表現如何,爸爸媽媽的愛都不會改變。
只有這樣,他才能放心的去探索世界。
否則,他會因為害怕犯錯、害怕不被喜歡、害怕自己不被歡迎而畏手畏腳、怯懦膽小。
02.“你覺得應該怎么辦,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指出:
人類天生有自主、勝任和歸屬的需求。
在小孩子身上,也是如此。
當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做決定時,他會更自信更勇敢。
一般來說,在幼兒園里,孩子常常會面臨各種選擇。
比如“和誰玩”、“玩具被搶了怎么辦”等等。
如果家長平時就鼓勵他思考和決策,那么他會更敢于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退縮。
更重要的是,能在日常訓練與培養中,讓孩子建立更加健康全面的認知。
讓他們知道,哪些事是合理的,哪些行為屬于越界。
03.“沒關系,我們慢慢來”
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可能會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比如會因穿不好鞋子和衣服,被其他人取笑,也可能會因“畫不好畫”而暗自沮喪。
如果家長不去關注和介入,久而久之,就會非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甚至不敢嘗試新鮮事物。
所以,“沒關系,慢慢來”這句話就顯得異常重要。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德韋克發現:
被鼓勵“努力”而非“聰明”的孩子,抗挫力、鈍感力更強,更愿意接受挑戰。
因此,當父母告訴孩子“慢慢來”的時候,他會明白,做不到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放棄。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勇氣進行更多的嘗試。
04.“如果有人讓你不舒服,你可以大聲說不”
很多孩子只要進入集體中,就不敢拒絕別人。
一般來說,這種“不敢”,是因為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可事實上,越是如此,越會隱藏那個真實的自己,越是會因為顧及別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形成“討好型人格”。
所以,教會孩子大聲說不,就是鼓勵他表達不滿。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此外,心理學研究發現:
懂得設立界限的人,反而更容易獲得尊重。
這就像那些“欺凌者”,若知道自己實施欺凌行為時,對方會反擊的話,那么一定會有所收斂。
而對于那些想要好好交朋友的人來說,這類孩子也更有原則,相處起來也更踏實,更有安全感。
05.“說話時,要敢于直視別人的眼睛”
哪怕是在幼兒園,只要進入團體,“欺凌事件”就是必須要正視的話題。
之前跟一位幼兒園老師的朋友閑聊,她就說有的孩子之所以常被欺負,歸根結底是因為他的肢體動作,傳達了出了一些怯懦和膽小的信號。
就比如,被人推搡取笑時,不敢看對方的眼睛,不斷的朝后退縮。
那么這種行為,恰恰會助長囂張者的氣焰。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告訴孩子,說話時,要敢于直視別人的眼睛。
因為眼睛作為心靈的窗戶,往往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就像我之前聽到一個故事。
說是有一位俄國詩人,去拜訪一位美國富豪。
剛進家,就被客廳懸掛的巨大的駝鹿頭而吸引,于是詩人就問富豪:“這么兇猛的動物,您是如何獵殺的”?
結果富豪回應說:“它當時沒有直視我的眼睛,若是盯著我,我就不敢射殺他了”。
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就能深入的感受到,眼睛,在社交過程中,所攜裹的能量,有多么龐大且恐怖。
其實,幼兒園孩子的世界很小,父母的話,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當他確信自己被愛,他就不必討好別人。
當他習慣于思考,他就不是只會依賴,任由別人擺布。
當他敢于說“不”,他就不會委屈自己。
這5句話,也許不需要多么華麗的辭藻,但日復一日的浸染,會成為孩子心底最堅實的力量。
從今天起,試著對孩子多說這幾句話吧。
畢竟,幼兒園只是他人生的小小起點,而父母給的底氣,卻能陪著他走很遠很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