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兩國作為鄰國,完全就是兩個極端,一個號稱基建狂魔,一個是基建笑話!印度耗資383億盧比修建的大橋,啟用72小時就出現裂縫,印度的應對方式更奇葩。
2025年4月14日,印度媒體《今日印度》報道稱,比哈爾邦一座耗資383億盧比(約32.6億元人民幣)修建的大橋,剛投入使用不到3天,就出現巨大裂縫。施工方連夜拿出硬度方案,竟然只是將大橋裂縫填補了事,如此敷衍的態度驚爆眼球。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印度基建如此拉胯?
印度基建,全球笑柄
又菜又愛玩,用來形容印度基建絕對是一點都沒錯!不管建設什么項目,耗時長花費高也就罷了,關鍵還保修不保質,投入使用后很快就會出問題。
2025年4月14日,印度比哈爾邦一座剛投入使用的大橋,再次淪為世界笑柄,剛投入使用72小時,就出現巨大裂縫,質量堪憂。
這座大橋耗資383億盧比,是比哈爾邦的標志性項目,按理說花費如此巨資,又有很高的定位,無論如何都該保證質量。
但印度工程人員玩得就是野,管你什么標志性建筑,在他們眼里就是一座橋而已,無論怎么建,只要能應付過去就成。
在工程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這座大橋終于建成了,但工程結束了,當地的噩夢卻開始了。
4月10日,比哈爾邦為這座大橋舉行了隆重的啟用儀式,首席部長還為大橋開通親自揭幕,現場氣氛搞得異常熱烈,印度全國都對大橋寄予厚望。
但讓人尷尬的是,這座大橋開通之后剛72小時(3天),橋面上就出現巨大裂縫,人走在上邊都膽戰心驚,更不用說重量更大的汽車了。
很多車主寧愿多繞點路,也不敢從大橋上通過,生怕一不小心直接掉進河里,如果只是進去洗洗澡還算好,運氣不好丟了小命可就不好了。
大橋質量明顯有問題,這是一起嚴重的工程質量事故。如果是在我國,參與建設的各個單位,包括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都要受到重罰。
但在印度,這樣的事情根本不能稱之為“事故”,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建筑方給出的應對方案,也是非常奇葩。
針對裂縫,施工方沒有查找原因,而是直接進行“美縫”,使用柏油把裂縫填補上就算完事。之后后邊會不會開裂完全不在意,打不了再補一次就是了。
如此敷衍的做法,讓全世界大開眼界。掩耳盜鈴的做法,讓人們更擔憂大橋質量,強烈質疑當地政府部門的工作態度。
裂縫的大橋并不孤獨,還有更慘烈的工程
如果你覺著大橋使用三天就裂縫非常難理解,那只能說明你對印度了解得太少。大橋裂縫只是開胃小菜,還有很多工程項目投入使用后不久就直接垮塌。
同樣是比哈爾邦,在2023年6月,一個月時間里先后有兩座橋出現事故。對新橋出現意外狀況,比哈爾邦有經驗的。
6月4日,橫跨恒河的阿格瓦尼-蘇丹甘吉大橋,突然從中間位置斷裂,橋面掉入河里,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這座大橋并不是年久失修導致事故,而是剛經過修理,投入使用不足5天就徹底報廢,導致135人喪生,絕大多數是老人和兒童。
這座大橋在2022年4月,因強降雨導致垮塌,此后進入修理階段。在修理過程中,當地還趁機對大橋未垮塌部分進行維護,希望能延長大橋的使用壽命。
對比哈爾邦來說,這個6月堪稱“黑色六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一座大橋垮塌后20天,當地又一座耗資超百億盧比的大橋垮塌。
這座大橋橫跨梅吉河,垮塌時正處于施工階段,也就是一座正在建設的橋梁。比哈爾邦首席部長介紹,垮塌原因很可能是工人打樁失誤。
至于是不是真的,根本無從考究,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首席部長就是這樣解釋的,你不信也得信。
事故發生后,印度國家公路局代表、建設單位代表和工程師團隊組成的專家隊伍,很快趕往現場查找問題,避免出現更嚴重的事故。
在比哈爾邦,橋梁垮塌是家常便飯,自2022年起到2024年6月,該邦先后有10座橋梁發生事故,引發民眾強烈的信任危機。
根據印度媒體發布的統計數據,自2013年至2017年間,5年時間里有至少100座橋梁發生垮塌,而且都是在投入使用1年內發生。
很多印度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印度基建讓全球大開眼界,甚至還有人拿橋梁安全隱患等級說事,將其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印度。
基建工程事故頻發,原因何在?
垮掉的大橋、倒塌的水壩,經常撞死牛的火車……印度的基建已經淪為笑話。關系社會民生的基建項目如此拉胯,印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印度雖然是人口大國,但技術人才卻很匱乏。別看很多國際巨頭尤其是科技公司的管理層,都有不少印度人的身影,但在建設領域,印度的人才儲備確實不咋樣。
橋梁、大壩這類專業的大型建設項目,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先進的技術理念,根本不可能順利完成,而印度在這方面顯然存在短板。
其次,印度缺乏完善的質量監管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沒有有效地監督和檢查,建設質量好壞全憑建設方自行操作。
而建設方為了省成本、趕工期,必然會犧牲掉工程質量,偷工減料違規操作頻發,經常出現事故也就情有可原了。
第三,印度官員嚴重的貪腐,也是引發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些建設項目垮塌事故的調查結果顯示,“承包公司和政府官員共同貪污,建設過程中偷工減料屢禁不止”。
印度官員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貪污上,對官員來說干正事才是浪費時間,建筑商給官員行賄,是為了在工程中賺更多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貪腐現象充斥著整個印度社會,不行賄根本寸步難行。調查顯示,印度家庭為行賄支付的金錢,每年超過4400盧比(約55美元)。
雖然看起來數額不大,但以印度龐大的人口規模,這些錢匯總起來絕對不是小數目。在國際清廉指數排名中,印度排在第86位。在亞洲,印度是貪腐程度最高的國家。
2012年印度爆出的“煤炭門”貪腐事件,煤炭部門的官員貪腐1.86萬億盧比(約230億美元)。
這些人可不是趙德漢,守著滿冰箱的錢卻“一分錢都沒敢花”。印度官員敢貪也敢花,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極限。
貪得明目張膽,印度如何做到的?
在印度,官員貪腐不是秘密,反而是人人皆知的慣例。不送錢,什么事都辦不成,但只要錢到位,什么都不是事。
印度官員的貪腐由來已久,之所以敢明目張膽地貪,是因為這都是有歷史傳承的。
首先,這是一個體制問題。別看印度號稱全球最大的“民主社會”,但這都是表象,印度的民主也只是對高種姓的民主而已,低種姓根本不配做人。
高種姓壟斷了印度絕大多數財富,也有著良好的教育機會,比低種姓的人天生具有優勢。高低種姓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一旦掌握了權力自然要撈足好處。
其次,這是一個歷史問題。當年印度靠著“非暴力不合作”的靜坐,換來民族獨立的過程中,國大黨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度獨立后,國大黨成為執政黨,在此后30年時間里,突然得到權利的國大黨人抵不住內心的貪婪,開始利用公權瘋狂斂財。
有了這個惡劣的先例,后來的政黨也是有樣學樣,不但把這項政治技能保留了下來,而且還一代更比一代強。雖然莫迪競選時高喊“嚴懲貪腐”,但這也只能是一個口號而已。
最后,貪腐在印度已成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只要手里有點權力,印度人就想著把權力變成盧比,想辦事就得把上上下下全都打點滿意。
就連小孩上學,家長都要先賄賂老師,然后通過老師賄賂校長,這樣從下到上一級級打點到位,最后才可能成事。
印度一直都是奇葩的存在,一邊高喊著民主一邊堅持著種姓隔離,想把自己打造成世界制造業中心,卻連最基本的基建都搞不好。
過去十多年,印度投資了44萬億盧比,用于基礎工程建設,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貌似并沒有太大改善,要想富先修路,印度依然任重道遠。
一邊高喊口號趕超中國,一邊卻連最基本的民生工程都無法保障。印度想改變基建領域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完善監管體系,加大反腐力度,提升技術水平。
這幾點做不到,再偉大的目標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基建項目剛投入使用就垮塌的鬧劇,必然會不斷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