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依法呵護勞動者心理健康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今年的主題為“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等6部門近日印發通知,要求結合“精神衛生服務年”行動,組織開展職業人群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為勞動者提供心理咨詢、疏導和干預服務,促進勞動者保持健康心理狀態。
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下,勞動者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日俱增。有研究顯示,約有70%的受訪者曾因職場壓力產生心理健康問題。近日發布的《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3—2024)》指出,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者抑郁風險較高。
隨著職業壓力、工作倦怠等問題日益凸顯,勞動者的心理健康已成為職業健康體系的重要一環。勞動者心理健康不僅是個人幸福生活的基石,而且與企業發展、社會和諧息息相關。對企業來說,員工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提升勞動效率的關鍵;從社會角度看,勞動者心理健康更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
我國高度重視法治對勞動者心理健康的保障作用,在立法層面,從職業病防治法、精神衛生法、勞動法,到《工傷保險條例》等行政法規,均對勞動者心理健康保護作出明確規定。許多省市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了有關地方性法規,對促進勞動者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細致規范。
近年來,面對勞動者心理健康保護的新形勢、新變化,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制定和修訂了《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1-2025年)》《職業病分類和目錄》《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等文件,為保障勞動者心理健康提供堅實的支撐。
也要看到,當下新業態蓬勃發展,勞動者群體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心理健康問題也呈現出新特點。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時間靈活卻缺乏保障,工作壓力大且心理支持不足;高強度、高競爭的工作環境,使得傳統行業勞動者心理負擔加重。
做好勞動者的心理健康保護工作,既要高度關注工作環境對勞動者心理健康的影響,也要積極為勞動者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不僅是順應社會健康需要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必然要求。要通過法律法規解讀、案例分析、經驗分享等方式普及職業健康知識。一方面,幫助勞動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另一方面,督促用人單位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增強全社會職業健康法治意識。
其次,拓展心理疏導渠道。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休閑活動,幫助勞動者釋放壓力、疏導情緒、化解心理負擔。同時,鼓勵勞動者自愿參與心理健康評估,以便更準確地了解自身心理狀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當勞動者因工作遭遇心理困境時,用人單位應及時回應勞動者的心理健康需求,助力其渡過難關,避免心理問題惡化。此外,新業態勞動者群體競爭壓力較大、工作環境較差、相互交流較少,更需要用人單位和工會組織積極開展幫扶關愛。
最后,消除歧視偏見。依據精神衛生法規定,精神障礙患者在教育、勞動、醫療及獲得物質幫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無論是基于平等原則,還是為了鼓勵勞動者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檢測和干預,都必須平等對待患有心理疾病的勞動者,切實保障其勞動權利不受侵犯。
勞動者的心理健康,事關個人幸福、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以“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為主題的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讓勞動者可以直觀認識和關注心理健康問題,充分體現了對“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這一原則的貫徹和落實。讓我們更好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全力呵護勞動者心理健康,為勞動者撐起一片晴朗的心靈天空。
(滿洪杰,華東政法大學衛生健康法治與政策研究院院長、教授)
來源: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