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素有 “中醫之鄉、中藥之庫” 的美譽,中醫藥產業基礎雄厚、優勢顯著。中醫藥產業具有“產業鏈長、融合度高、新業態多”的特點,為更好助力企業搶占市場先機,一直以來,成都圍繞全產業鏈融合創新需求,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多項政策保障。4月28日,成都市支持中醫藥產業政策媒體見面會舉行,市衛健委邀請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市公園城市局、市博覽局和彭州經開區天府中藥城管委會一起就當前成都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進行了解讀。
藥材種植給予補貼
成立中醫藥科技產業處助推發展
記者了解到,成都現有中藥材種植面積60余萬畝,人工馴養動物藥材10萬余只,從事中醫藥械生產的規上企業126家,中醫藥產業已經形成了從種植、制造、商貿到大健康服務的全鏈條發展格局。
在中醫藥種植方面,為支持森林中藥材發展,成都制定出臺了《成都市建設森林“四庫”推進都市現代林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同步設立林業改革發展和生態保護恢復專項資金。對森林藥材基地培育和林下復合經營項目按最高1200元/畝給予一次性補貼,對近兩年新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有機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定、龍頭企業認定等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勵。
“我們增設了中醫藥科技產業處,牽頭擬訂開展全市中醫藥科研、產業、文化發展規劃。”成都市衛健委中醫產業處處長趙曉紅表示,目前發展規劃包括培育一批省級中醫藥產業發展重點縣,推動省級天府中藥實驗室建設,聯動港澳臺地區搭建中醫藥國際化平臺,支持打造公園城市中醫藥表達點位和中醫藥特色街區建設等多個方面。
境外會展交流補貼運輸費
彭州綜合支持最高可達1億元
據了解,為更好助力包括中醫藥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擴銷量、提產能,市博覽局印發了《2021年度成都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申報指南》,明確對參加境外會展經貿交流活動的展品運輸費按一個團組不超過相應地區限額給予補貼,對參加境外會展經貿交流活動的企業及機構人員境外費用按相應地區補貼標準執行。
除此之外,各區(市)縣也有相應的地方政策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據彭州市經開區天府中藥城管委會副主任趙鳴介紹,在彭州,企業每年自主研發或新引進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醫療器械等品種,給予的獎勵及補貼等綜合支持最高達1億元。“新建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等公共平臺,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及最長5年的租金補貼,對自主研發或新引進的特醫食品、功能藥妝等大健康衍生品,每個品種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而對注冊在我市的醫藥類生產型企業,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的,最高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圖 胡瑰瑋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