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最近,聽朋友聊起相親的話題,簡直讓我大開眼界。
朋友半開玩笑地說:“現在小仙女們真是太難了,遇到的男生要求一個比一個奇葩。”
雖然這話聽著像是在吐槽,但細想之下,還真有點道理——相親市場上的奇怪現象,真的越來越多了。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夸張,甚至質疑:“哪有那么離譜的要求?難道還有人專門挑女方家里有沒有弟弟?”
別急,案例一個接一個地擺在眼前,讓人不得不感嘆,現實比想象還魔幻。
01
不帶男孩、不許有弟弟:相親條件新標準?
比如一份招聘式相親信息,開出的月薪7700元,不高也不算低。
發布者本人條件也不錯,身高、長相、家庭環境都可圈可點。
但令人意外的是,他明確提出:女方可以離異,但不能帶男孩;此外,女方家中不能有弟弟。
這是什么意思?
簡單來說,如果女方曾經結過婚,帶個女兒還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兒子,就不行。
而且,如果女方有親弟弟,那也是不行的。
這種要求,看似苛刻,實則透露出一種深深的防備心理——怕“養別人家的孩子”,更怕婚后背負額外的家庭負擔。
更有趣的是,不止一個人這么想。
有記者實地走訪過相親大會,發現許多男性在填寫擇偶條件時,都會特別標注:女方家庭不能有弟弟。
專家指出,這種擇偶觀念雖然顯得有些“畸形”,但從個體利益角度出發,也能找到一定的邏輯支撐。
只要不違法、不傷害他人,選擇自己能接受的條件,本無可厚非。
02
為什么男方害怕“有弟弟”的女方?
深入了解后,發現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家庭責任的轉移
自從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后,不少年過四五十歲的中老年夫妻又選擇生育二胎,甚至三胎。
高齡父母再生小孩,醫療條件是有了保障,但經濟壓力并沒有因此減輕。
很多時候,孩子的撫養、教育成本,必然要由家庭中更年輕的一代人來承擔。
設想一下,如果女方家里有個剛滿月的小弟弟,那么未來這個弟弟的成長開銷,很可能也需要姐姐出力。
而這位姐姐的丈夫,便不可避免地要被卷入其中。一旦承擔起這種超出計劃的經濟和情感責任,無疑會加重新家庭的負擔。
二是“伏地魔”式親情綁架
在一些極端案例中,女方對原生家庭投入過多,甚至超出合理范圍。
比如,一位朋友的舅舅,早年在外拼命打工,十幾年前年收入就能達到10萬元以上,可謂非常能干。
然而,當他打算回鄉創業,準備動用自己的積蓄時,舅媽卻堅決反對。
理由竟是:舅媽希望用這些積蓄去補貼自己的幾個弟弟。
結果,這位舅舅多年的辛苦積蓄,幾乎被揮霍一空。
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也難怪如今一些男性對女方是否有弟弟變得異常敏感。
03
那女性能不能也提過分條件?
面對男性提出的“不能有弟弟”要求,不少女性心里自然也有不滿。
有人反問:“既然你能挑剔我家有沒有弟弟,那我能不能要求你沒有媽媽?”
聽起來有些偏激,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選擇結婚對象,本質上就是雙向篩選。既然男方可以提出自己的底線,女方當然也可以列出自己的條件。
比如,不跟父母同住、對方家里經濟獨立,這些都是女孩子可以寫進“硬性條件”里的內容。
如果彼此條件能對得上,就繼續交往;如果不能,早點止損,對雙方都是一種尊重。
很多女生也會委屈地說:“我弟弟早已成年獨立,我自己也不會啃老,憑什么就因為有個弟弟被一票否決?”
確實,從公平角度講,這樣的“一刀切”未免太絕對。但從理智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能接受的生活模式。
有些條件,不一定是對錯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果媽寄語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當我們看到相親市場上這些“奇葩要求”時,其實也不必過分嘲笑或者批判。
無論是男方的“不準有弟弟”,還是女方的“拒絕媽寶男”,這些都不過是個人的安全防線,是希望自己未來的生活更輕松、更可控的一種方式。
重要的是,提出要求時要真誠,面對對方要求時也要尊重。在愛情和婚姻里,最怕的不是有要求,最怕的是連底線都不敢明確表露,結果走到最后,兩敗俱傷。
所以,在面對相親時,別被所謂的“奇葩要求”嚇倒,也別一味忍讓。清楚自己的底線,理解別人的考量,才是成年人在感情中應有的態度。
擇偶,終究是一場雙向奔赴,不是單方面的苛求。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