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的宏大舞臺之上,一百天的時間,足以書寫一段波瀾壯闊的傳奇,也能夠見證一場令人唏噓的崩塌。特朗普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已然走過了百日。這段看似短暫,卻充滿了跌宕起伏的時光,就好似一部極具戲劇性的政治大劇。如今,當我們靜下心來回望,是時候駐足,細細審視這百日之間的風云變幻,探尋背后的深意與影響。
特朗普重返白宮的第一天,便展現出了驚人的雷厲風行,一口氣簽署了創紀錄的26項政令。這些政令涵蓋范圍廣泛,其中讓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這一舉措,嚴重破壞了全球公共衛生合作的框架,使得美國在全球衛生事務中逐漸走向孤立;赦免四年前闖入美國國會大廈的暴徒,更是無視法治原則,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法律公正和秩序的質疑。這般急切的行動,仿佛是他在向世界高聲宣告,他要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重塑美國,讓美國重新回到他所期望的軌道之上。
他的“百日新政”,承載著諸多宏大的承諾,每一項都緊緊圍繞著“美國優先”這一核心。從經濟復興到外交變革,從制造業回流到邊境安全,無一不體現出他想要全面改造美國的雄心壯志。在經濟領域,他試圖通過大規模財政擴張,投入巨額資金刺激市場,期望帶動經濟的快速增長;推行減稅政策,減輕企業和民眾的負擔,以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對美聯儲施壓,試圖左右貨幣政策走向,為經濟復蘇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制造業的復興,讓美國制造業重新煥發生機。
在貿易方面,他毫不猶豫地重啟關稅工具,頻繁變動對華關稅政策,給中美貿易關系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關稅,引發了歐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還擴大對墨西哥、越南的關稅調查,妄圖通過這些手段扭轉長期貿易逆差,實現美國貿易的再平衡。在外交上,他延續“交易優先”策略,嘗試在俄烏沖突中扮演調停者角色,期望迅速結束沖突,提升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一系列舉措,不可謂不雄心勃勃,特朗普試圖以自己的方式,讓美國重新偉大。
然而,現實卻如同一記沉重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特朗普的臉上。上任百日之際,他的支持率創下了過去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的最低紀錄。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與益普索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僅有39%的受訪者支持他的執政表現,這一數字比2月份下降了6個百分點,而不支持率高達55%。在獨立人士中,他的支持率更是低至29%。曾經以經濟和移民問題為優勢的他,如今也面臨著民眾的深深質疑。51%的人不贊成他處理移民問題的方式,認為他的政策缺乏人道關懷,加劇了社會矛盾;在經濟方面,凈支持率為負12個百分點,民眾對經濟現狀的不滿顯而易見。民眾對他的關稅政策也大多持抵制態度,55%的人反對,其中包括63%的獨立人士。這一連串冰冷的數據,清晰地表明特朗普正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他曾經的光環正在逐漸褪去,民眾對他的期望也在一點點破滅。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無疑是他執政百日里最受矚目的舉措之一,卻也成為了他陷入困境的關鍵因素。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劇烈震蕩。美國股市大幅下跌,標普500指數在4月3日下跌超過274點,跌幅4.88%,為有史以來第二大單日點數跌幅,4月3-4日,美國股市市值蒸發6.4萬億美元,相當于亞馬遜、蘋果和伯克希爾?哈撒韋三家公司的市值總和。不僅如此,美國國債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創2007年以來新高。而在國內,企業界怨聲載道。
零售企業高管警告,關稅可能導致商品價格普遍上漲,超市貨架將在幾周內變得空空如也,這將嚴重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汽車行業高管也大力游說,稱關稅措施將提高美國國內汽車價格,削減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擾亂汽車制造產業鏈,許多汽車企業面臨著生存困境。更有12個州組成聯盟起訴特朗普政府,指控其關稅政策違法,認為這是對法律的公然踐踏。這一系列連鎖反應,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不僅沒有實現他所期望的制造業回流和貿易順差,反而讓美國經濟陷入了“自殘式休克”,加劇了國內的經濟困境和社會矛盾。
他的所作所為不僅未能讓美國走向真正的偉大,反而將美國侵略擴張的本質暴露無遺,也讓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美式霸權的猙獰面目。中東地區依舊是美國霸權主義的重災區。美國在中東十多個國家駐軍,試圖將這片土地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實現對該地區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的控制。海灣戰爭雖肅清了部分反美勢力,可帶來的并非中東國家渴望的繁榮與穩定,而是無盡的苦難與死亡。當地百姓流離失所,社會秩序崩塌,經濟發展嚴重受阻,民生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而特朗普毫無底線地支持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屠殺,更是撕下了美國一直標榜的“人權衛士”的虛偽面具。在巴勒斯坦人民遭受苦難時,美國視而不見,反而為以色列的暴行撐腰,其所謂的人權理念在利益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國際社會對此紛紛譴責,卻無法阻擋美國為了自身地緣政治利益而肆意妄為。
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特朗普同樣表現出美國的霸權野心。表面上,他聲稱要通過談判結束戰爭,可實際上是在強加美國的意志。美國妄圖借談判之名,完成對烏克蘭的全面控制,將烏克蘭變成任由其盤剝的附庸國。美國不顧烏克蘭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在背后操縱局勢,提供軍事援助、干涉談判進程,讓烏克蘭成為其與俄羅斯博弈的棋子。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家滿目瘡痍,人民生活困苦,而美國卻在一旁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只為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絲毫不顧戰爭給烏克蘭和世界帶來的傷痛。
特朗普的野心還不止于此,他又將目光投向巴拿馬運河、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等地,其侵略擴張的丑惡嘴臉展露無遺。巴拿馬運河作為重要的國際航運通道,對全球貿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朗普試圖加強對其控制,以掌控國際貿易的命脈;對加拿大,美國在貿易、能源等領域不斷施壓,試圖獲取更多的資源和利益;而對格陵蘭島,美國覬覦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妄圖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這些行徑嚴重破壞了國際規則和秩序,無視他國主權和利益,讓美國成為國際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
展望未來,特朗普的執政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他的支持率持續低迷,民眾信任危機嚴重,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困境和社會矛盾亟待解決,國際社會對美國霸權行徑的抵制也在不斷增強。他能否力挽狂瀾,兌現自己的承諾,還是會繼續在困境中沉淪,讓美國陷入更深的危機?這不僅是特朗普個人面臨的抉擇,也是美國乃至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問題。
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窮途末路的掙扎,是強弩之末的最后瘋狂。人類的未來不在特朗普式的霸權行徑中,而在世界東方。東方大國倡導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推動全球發展。它們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通過平等對話、協商合作解決問題,為世界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模式。在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發展等諸多領域,東方大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展現出大國擔當和責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卻在霸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與世界發展的潮流背道而馳,終將被歷史所淘汰。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期待看到美國能夠摒棄霸權思維,回歸理性與合作,與世界各國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和諧、繁榮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