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定慧
【新智元導讀】在最卷的咨詢行業,AI已從邊緣工具躍升為核心引擎。麥肯錫Lilli吸納百年知識,BCG Deckster秒生PPT,德勤Sidekick、畢馬威與普華永道的智能體平臺打算組成「AI艦隊」。咨詢行業的顧問把AI當做「隱形同事」,AI變革人類行業才剛剛開始。
要說什么行業是地球上「最卷」的,咨詢行業說第一,恐怕沒有哪個行業敢稱第二。
在這個全球最精英、最高壓的競技場里,卷時間、卷精力、卷智力,現在要卷AI了!
ChatGPT已經無法滿足世界上最「卷」的這批人了。
麥肯錫,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咨詢公司,已經全面擁抱AI,將生成式AI的能力滲透到公司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整合了公司長達100年的全部知識產權,和超過10萬份文件及訪談,打造了一款內部版本的「ChatGPT」,并取名叫做Lilli。
雖然早在2023年,Lilli就緊跟AI潮流迅速上線了。
但隨著Lillli功能的不斷進化(得益于大模型能力的提升),直到2025年,Lilli的使用量出現大規模爆發式使用。
麥肯錫45,000名員工中有超過70%的人使用該工具,而使用該工具的人每周大約會使用17次。
咨詢行業的「內卷」,正在從人類的戰場,轉移到人與AI協作的更高維度。
Lilli的案例揭示了一個更深刻的趨勢:AI正從咨詢行業的邊緣技術迅速演變為核心戰略能力。
如果頂級行業中頂級公司都開始認可AI的能力,是否意味著目前AI的能力仍然被大大的低估了?
「超能力」員工
知識是麥肯錫的生命力。
——Lilli的設計總監兼合伙人Kitti Lakner
咨詢是一個古老的,但也是站在人類智慧最前沿的行業。
因為人們總是希望在復雜、混沌、不確定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方向。
當一個掌握世界「所有知識」的生成式AI出現后,是否能夠信任它成為了人類精英的主要憂慮。
在Lilli推出的早期,麥肯錫的員工經歷了所謂的「提示焦慮」,即對機器人詢問什么內容感到不確定。
去年麥肯錫告訴實習生要成為優秀的「提示工程師」
但隨著模型能力的不斷提升,隨著工具產品形態的進化,隨著員工對于提示詞能力的提高,Lilli也隨之進化成了公司的「超能力」員工。
Zurkiya自稱是「Lilli的重度用戶之一」,她說她經常與團隊一起使用Lilli來確定解決客戶問題的正確方法。
「我們幾乎感覺房間里就有一個叫做Lilli的AI員工,因為我們討論工作時,經常說:Lilli,你怎么看」。
Zurkiya表示,Lilli自推出以來一直在「進化」。
2023年的時候,它還無法為析PPT,而公司的大部分知識都存在于PPT中。
而現在,Lilli已經可以整合長達百年的數據,涵蓋超過10萬份的文件。
用戶將他們的請求輸入到Lilli中,Lilli會匯總關鍵點,識別五到七個相關的內部內容,并指引用戶找到公司內的合適專家。
作為「最時髦」的咨詢公司,麥肯錫通過與19家AI公司(包括微軟、谷歌、Anthropic和英偉達等)建立的「生態系統」聯盟為客戶提供GenAI解決方案,并完成了超過400個生成式AI項目。
Lilli首次將麥肯錫的知識和能力集中在一個地方,這使得員工能夠花更多時間與客戶一起激活這些見解和建議,并最大化能夠創造的價值。
盡管圍繞生成式AI工具的炒作不斷,不論是OpenAI還沒有推出的Open Operator,還是谷歌依然待在白名單里等待的智能體Mariner。
但咨詢師們似乎并不擔心他們的工作會因此受到威脅。
在匿名職業社交應用的麥肯錫員工評論稱,這些工具「功能足夠」,最適合處理「非常低風險的問題」。
消滅枯燥,重拾工作樂趣
也許只有咨詢公司真正意識到了AI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如何顛覆我們現有的工作范式。
作為同樣是咨詢行業老牌公司的BCG,一直堅持培訓并鼓勵其員工學習AI。
理由是,越早學習AI,越早在工作中增加樂趣——因為工作中枯燥的那部分都可以交給AI了。
2023年,BCG就給所有員工購買了ChatGPT Enterprise,條件是所有數據都將由公司控制。
自那時起,BCG公司的33,000名員工為內部使用創建了超過18,000個定制的GPT——從文檔摘要到生成自動電子郵件回復再到回答人力資源特定問題。
GPTs推出后,各種定制GPT示例
BCG還開發了八到九個內部生成式AI工具,其中有一個工具叫做Deckster,這是一個幻燈片編輯器。
它基于800到900個幻燈片模板進行訓練,幫助顧問快速創建PPT。
大約40%的員工每周都使用Deckster。
這款工具已經變得如此受歡迎,以至于一些顧問開始擔心自己的工作安全。
「嘗試過Deckster的BCG員工: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有多擔心?它是否已經創造了突破性的生產力,以至于不再需要那么多初級員工?」一位顧問去年在匿名社區Fishbowl上寫道。
BCG推出的更具實驗性的工具之一是GENE,一個對話聊天機器人。
該機器人基于ElevenLabs的GPT-4o構建,并特意采用了機械聲音。
「這是一個有意的選擇,一種微妙的提醒,表明我是一個AI,而不是人類。這樣可以控制期望值」。
在裁員和AI取代工作的悲觀敘述中,BCG公司的Wilder表示公司對人工智能的看法是樂觀的。
「我們的目標是消除辛勞,增加樂趣」他說。
而員工可以在AI幫助下節省下來的大約70%的時間投入到「創造更高價值的活動」中。
咨詢公司押注AI
德勤、畢馬威和普華永道都看好AI智能體的前景。
但是,在這些經常涉及商業機密的公司中,生成式AI似乎受到更嚴格的監管。比如ChatGPT在德勤公司的內部系統中被屏蔽。
真正想避免的可能是分析師或健忘的人將諸如客戶數據之類的信息放入生成式AI工具中。
德勤的薩頓為公司的其他顧問構建內部AI工具,他們被要求在安全環境中開發這些工具,以防止數據泄露。
德勤自己的ChatGPT替代品叫做Sidekick,并附有免責聲明,員工只能將其用于非客戶工作。
德勤已經向AI投資了數十億美元。
今年3月,它推出了Zora AI,這是一系列新的AI智能體。這些智能體在特定主題(如金融或營銷)上接受過訓練,并被設計成像人類一樣思考。
公開場合下,該公司的領導層也圍繞這項技術進行了動員。
在今年3月份的英偉達GTC大會上,負責德勤AI員工發展的負責人Jillian Wanner承認,咨詢行業在AI變革中正在被「顛覆」。
「我們認為AI正在改變所有行業,包括我們自己的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和工作方式,并有助于發現新的業務增長和創新來源。」
AI「轉椅效應」
但是想要扭轉過去幾十年的工作「慣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了讓員工更好的使用AI,畢馬威正在采取雙管齊下的方法,其生態系統負責人Todd Lohr表示。
自上而下推動使用AI也許并不現實,因為很難知道一個組織中的數十萬人每天在做什么。
但通過給他們技術并讓他們使用,他們想出了比任何自上而下的方法更好、更有創意的方式。
當畢馬威公司在兩年前開始推出這項技術時,人們對如何使用生成式AI有點困惑。
Lohr稱之為「轉椅效應」——從工作了幾十年的桌面,轉向一個全新的「辦公桌」。
隨著咨詢公司開發出更復雜的工具,比如智能體平臺,他們意識到一個中心化的地方來集中這些工具。
畢馬威本月與谷歌云簽署了一項協議,為其美國員工購買Agentspace的許可證——這是一個將AI智能體與其公司數據集成的新平臺。
德勤最近推出了Agent2Agent,這是一個旨在提高智能體之間互操作性的新平臺。這是該公司與谷歌云最大的合作項目。
普華永道上個月推出了一款名為agent OS的類似平臺。它有助于集中客戶的智能體,以及過去18個月中構建的250 多個內部智能體。
普華永道稱這個想法是將孤立的智能體從「夜間擦肩而過的船只」轉變為「協同工作的艦隊」。
這些咨詢公司都在押注AI,賭注是,隨著更多的智能體變得可用,組織不僅會看到效率的提升,還會看到增長。
而這種增長將使他們能夠加倍投入那些有效的工作,并最終導致組織規模的擴大,而不是縮小。
從Lilli到Deckster,從Sidekick到agent OS,咨詢公司已經算是徹底的把AI從一個「可選裝配」變成了「必選引擎」——未來組織的驅動力必須由AI提供。
這是一場沒有旁觀席的變革——每個人都將置身于AI浪潮之中。
今天是咨詢公司率先交卷,明天呢?
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都將面對同一個問題,在這場AI浪潮中,我們將駛向何方。
參考資料: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onsulting-ai-mckinsey-bcg-deloitte-pwc-kpmg-chatbots-ai-tools-2025-4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ckinsey-prompt-engineer-ai-right-questions-key-to-success-interns-2024-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