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明星被模仿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可網紅四川芬達卻因“模仿”鬧出一場軒然大波,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網友都覺著他攤上大事了。
4月24日,楊坤發長文回應起訴四川芬達一事。
在他看來,網紅四川芬達那些丑化、惡搞自己的行為,就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子,將他原本滿滿的信任一點點地消耗殆盡。
而且,四川芬達還在網絡上不斷地帶節奏,故意引導觀眾產生錯誤的認知,把輿論風向都帶偏了。
為了給廣大公眾還原一個真實、公正的真相,楊坤這才決定站出來,特此做出這份詳細的回應。
然而面對四川芬達的這種“侵權”行為,羅永浩卻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他公開力挺四川芬達,直言道:
“人家惡心你又不違法,就別揪著年輕人不放了,差不多得了。”
“四川芬達”惡搞楊坤被告
在網紅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不少人絞盡腦汁想在流量池里分一杯羹,“四川芬達”賬號的運營者蔣某和李某便是其中一員。
早期,蔣某和李某靠搞笑段子闖蕩網紅圈,可努力許久,賬號一直不溫不火。
時間一晃到了2024年初,眼見“惡搞頂流”成了網紅圈的流量密碼,他們心思一動,把模仿對象鎖定為情感主播“四川可樂”。
用東北方言解構狗血劇情,這一招還真靈,短短三個月,粉絲量就蹭蹭漲到了50萬。
但這種內容就像一陣風,刮過就沒了熱度,很快觀眾就不買賬了,流量開始大幅下滑。
為了保住熱度,他們盯上了楊坤。
2024年夏天,一條用沈陽話翻唱《無所謂》的視頻,讓“四川芬達”徹底“出圈”。
視頻里,蔣某和李某頂著夸張的爆炸頭,穿著花襯衫,把楊坤的沙啞嗓音改編成“沒sei了大不了”,配上搞怪的表情和動作,網友紛紛調侃:
“楊坤看了都得報警。”
嘗到甜頭后,他們變本加厲,對楊坤進行全方位“二次創作”。
什么皮衣墨鏡、“32場演唱會”的經典造型,蘭花指、墨鏡踩煙頭的標志性動作,都被他們拿來惡搞。
在一則視頻中,李某扮歌手阿坤,蔣某扮粉絲。
阿坤吹噓自己有32場演唱會,還是好聲音導師,接著就開始唱改編后的《扔泥巴》,歌詞被改得亂七八糟。
蔣某直接回懟,說阿坤的音樂讓中國流行音樂倒退15年,演唱會才50人。
他們的惡搞視頻傳播甚廣,連小學生都知道了“沒座”“扔泥巴”等梗。
可面對質疑,他們卻跟媒體喊冤,稱沒提楊坤名字,長相聲音是天生的,并非惡意模仿。
楊坤哪能咽下這口氣,直接起訴他們,要求賠償精神損失并公開道歉。
這下,“四川芬達”慌了,趕緊發視頻道歉,可道歉沒多久,就發新歌《你禮貌嗎》回應楊坤的起訴。
而這種“諷刺”楊坤的方式,直接把楊坤粉絲給惹毛了,不過也讓它收獲了不少流量。
但誰能想到,上周楊坤突然在微博發了篇長文,態度強硬地表示已經正式起訴“四川芬達”,而且絕對不會撤訴。
楊坤長文回應
楊坤為什么這么生氣?他在文章里講得明明白白。
他說模仿和惡搞完全是兩碼事,商業侵權和粉絲玩梗也有本質區別。
具體來說,主要有三點。
第一,他之前給過“四川芬達”和解的機會,可對方根本不當回事;
第二,“四川芬達”故意裝可憐,把自己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博同情;
第三,他堅決不撤訴,一定要讓“四川芬達”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從楊坤的表述來看,“四川芬達”被訴,實則有其自身行為失當的根源。
從楊坤的發布的長文來看,“四川芬達”知道自己被告后,心里也發慌。
他們趕緊找中間人聯系楊坤,想和解,把賠償金降一降。
楊坤考慮到自身此前從未對模仿者采取法律手段,且秉持著寬容態度;
遂提出只要“四川芬達”公開道歉并停止侵權行為,賠償金問題可協商解決。
然而“四川芬達”的道歉卻缺乏誠意。
他們雖當面向楊坤表達了歉意,但后續行為卻與道歉之辭背道而馳。
剛承諾要改正,轉頭便開啟直播謀取利益,在直播過程中暗指楊坤,甚至推出《你禮貌嗎》一曲,以諷刺手法影射楊坤“格局狹隘”。
楊坤一看,自己都給了臺階下,對方還不順著走,這火“噌”地就上來了。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楊坤徹底死心了,決定不再和解,必須讓這倆人長長記性。
楊坤后來氣憤地跟朋友吐槽:
“他們半嘲諷半道歉,把自己包裝成弱者,用一首歌把我推上輿論風口,反過來還想道德綁架我。”
就楊坤現在這態度,“四川芬達”再想找他和解,那是門兒都沒有。
本以為這事到這就結束了,沒想到更魔幻的還在后頭。
“四川芬達”被封號后,網上突然冒出十幾個“陜西芬達”“云南芬達”。
這些新冒出來的網紅,有的學“四川芬達”戴墨鏡扔泥巴;
有的改編《空城》唱“這算不算侵權”,簡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看來,互聯網上永遠不缺這種想靠模仿博眼球的人。
這不,最近羅永浩對四川芬達被告的事發表了自己看法;
簡單一句總結就是“惡心你又不違法,別欺負年輕人,差不多得了”。
羅永浩力挺四川芬達
羅永浩認為楊坤有點小題大做,“這楊坤是不是沒紅過,拿這些小事就起訴。
朝我扔88,我拿粑粑做蛋撻,這算什么?
低俗我認,但又不違法,有什么可告的,這不是瞧不起人嗎!”
羅永浩還以自身經歷舉例,稱自己出道多年,被全網模仿抽大嘴巴的就有兩千多個,一個都沒告過。
在他看來,四川芬達的行為雖低俗,但公眾人物被“調侃”是常有的事,沒必要上綱上線。
羅永浩還用deepseek搜索了一下,隨后給出了整理結果,從這些內容來看,羅永浩認為楊坤的起訴理由不成立。
不過羅永浩也坦言,自己沒有完整了解情況,若錯了會道歉。
楊坤團隊此前通過平臺投訴四川芬達,要求下架侵權視頻,可四川芬達不僅未停止,反而變本加厲發布更多相關內容。
最終,楊坤向北京互聯網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四川芬達刪除侵權視頻、公開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費。
對此,羅永浩打趣道:
“當年我賣貨那么難,楊坤也沒少‘惡心’我,我都沒找他要精神損失費,他倒好意思要。”
羅永浩覺得楊坤有點欺負人,當年楊坤在直播帶貨領域還是晚輩,過來蹭流量,自己都沒計較,現在卻揪著四川芬達不放。
楊坤明確表示不會撤訴,強調模仿需尊重底線,四川芬達的內容已超出合理范疇,涉及侮辱、貶低和低俗表演。
羅永浩則稱:
“沒違法就忍著,違法了才能告。我看這么多深度分析,都沒看出違法。惡搞就得忍著,說什么模仿要尊重底線,只要不違法,想怎么搞都行。”
羅永浩還提到,唯一可能侵權的是歌曲著作權,如果四川芬達唱了有著作權的曲子,還在直播時打賞收錢,那確實可能侵權;
但楊坤也不能上綱上線,把“斷氣式演唱”這種藝術手法都算作侵權。
就在羅永浩發聲之前,留幾手發長文《寫給楊坤先生的一封信》,勸楊坤到此為止。
留幾手認為,楊坤就算告贏了官司,也會輸了民心。
他稱公眾人物就像“電子榨菜”“馬桶”,要包容網友的情緒傾瀉。
在如今互聯網 3.0 時代,要學會“軟學”,把身段放軟,故意露出破綻和槽點,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羅永浩力挺四川芬達的言論,讓網友們分成了兩派。
一派網友認為,歷史上很多名人被惡搞,并未影響其形象和發展;
像馬保國大師被網友各種惡搞,也沒和晚輩計較,大家反而很喜歡他,所以四川芬達的行為不過是網絡娛樂的一部分,沒必要較真。
但另一派網友堅決反對,他們覺得四川芬達前期的視頻存在罵人、侮辱人的情況,這種惡搞不應被容忍,否則會破壞公序良俗。
他們認為,公眾人物雖應有一定的包容度,但也不能毫無底線地被惡搞。
還有網友直接批評羅永浩“看熱鬧不嫌事大”,以他咄咄逼人的性格,要是有人惡搞他,估計他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而其實羅永浩力挺四川芬達,其實是有原因的。
楊坤“語出驚人”
在娛樂圈,楊坤向來是個話題人物,他的一系列言論和行為,總是會得罪人。
不少網友翻出他過往的“犀利言論”
2020年,羅永浩投身直播帶貨,成績亮眼。
楊坤卻公開吐槽,稱羅永浩是靠賣人設賺錢,還說人設就像“快消品”,賣個三四次、錢還得差不多就會撤。
當網友詢問羅永浩對此看法時,羅永浩一句“楊坤是誰?”
這邊與羅永浩的“風波”未平,楊坤又把矛頭對準劉德華。
直播時他評價:
“嚴格講,劉德華不算純粹歌手,他在舞臺上靠演技讓觀眾想起演過的角色。”
這話雖委婉,但網友都聽出是在說劉德華唱歌“演技蓋過唱功”
其實,這已經不是楊坤第一次“抨擊”劉德華了。
之前在好聲音錄制現場,楊坤就曾直言劉德華唱歌全靠“嚎”,絲毫不留情面。
除了劉德華,刀郎也沒逃過楊坤的“毒舌”。
楊坤曾公開質疑刀郎:“他有音樂嗎?那能算音樂嗎?”
那語氣,滿是輕蔑。
如今,楊坤起訴四川芬達侵權一案正在審理。
四川芬達被指模仿楊坤的標志性動作、嗓音,還創作低俗歌詞。
而不少網友卻覺得楊坤這時候起訴,顯得格局不夠大。
有網友就翻出舊賬說:
“當年楊坤怎么攻擊刀郎的,大家可都記著。刀郎該起訴他,讓他道歉、賠錢!”
結語
現在四川芬達和楊坤的侵權糾紛鬧得滿城風雨,其實回過頭看,這事本有更簡單的解決辦法。
其實在收到傳票那一刻,要是四川芬達能認個錯,誠懇地跟楊坤道個歉,雙方坐下來商量商量和解,說不定這風波早就平息了。
但事與愿違,這場糾紛之所以愈演愈烈,與網絡環境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誘惑密切相關。
在流量至上的網絡時代,流量往往意味著關注度、商業價值與潛在收益。
這種流量帶來的利益如同誘人的“蛋糕”,哪能輕易出來。
而楊坤面對自己被惡搞侵權,肯定也咽不下這口氣,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必須得討個說法。
這么一來二去,雙方都在這場網絡流量和權益維護的“拉鋸戰”里越陷越深。
四川芬達舍不得放棄已經到手的流量,楊坤又堅持要維護自身權益,結果事情就越鬧越大,到了如今這個局面。
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