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魏靜 □ 王若卉)春天正是花事繁忙時,江蘇泗洪界集鎮后鐘洼村鮮切花基地也迎來了銷售高峰。“這兩天鮮花一天一個價,昨天還是6元一把,今天就漲到了8元。”基地負責人陳超正忙活著打包今天下午即將發走的非洲菊,他告訴記者,憑借地區優勢和優秀的品質,基地廣受周邊地區客戶青睞,旺季僅非洲菊一個品類,每天就可賣1200把(18枝/1把)。
“90后”陳超是土生土長的界集人,和妻子杜美英在農校相遇相戀,大學畢業后他先是在鹽城一家育苗公司當技術員,2019年,帶著扎實的鮮花種植技術和幾年來累積的人脈,夫妻倆回到陳超家鄉界集鎮開始自主創業,種植以非洲菊為主的草花,并以鮮切花形式銷往上海、蘇州、無錫、鎮江、滁州等地。
“紅白事都能用,非洲菊沒有忌諱。”陳超介紹,鮮切花銷售受節日、季節、消費習慣等諸多因素影響,非洲菊姿態挺拔、花朵碩大、色彩艷麗,給人積極向上的觀感。盡管名字里帶有“非洲”,但它全年開花,較低的種植成本使得它價格低廉,豐富的顏色和較長的花期,更讓它成為花藝師和消費者心目中的“萬能切花”。
以往,鮮切花以云南市場為主,但相比冷庫里的保鮮品,本地現采鮮花更具優勢。4、5月份恰逢清明節、母親節等,高峰期沿街一家小型花店每日就可銷售花束500把以上。陳超的鮮切花基地客戶距離均在5小時車程內,物流損耗低,上午一個電話,下午即可送花上門,成為眾多長三角地區客戶的優選。
“選擇種哪種花,什么時候種,我們也是吃著虧一路走來。”陳超回憶,前幾年臨近年底的一段時間,非洲菊價格一夜之間從12元攀升到30元,躍為市場搶手貨,大量花農開始跟風栽種,但很快市場飽和,加上江蘇地區冬季栽種條件限制,緊接著就是大批虧損。“你看,這些紫羅蘭品種就是去年老客推薦栽種的,今年賣得很火爆。”陳超說,多年的經驗讓他學會綜合分析,根據本地環境條件和市場趨勢,合理調控基地的種植節奏。
2023年,在縣級獎補資金支持下,陳超的鮮切花基地成功新建冷庫,有效延長了花朵保鮮期。2024年,基地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引入智慧系統,可實時監測種植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基本信息,提高了種植效率。此外,手機接入系統軟件,遇到大風、凍雨等特殊氣候,能第一時間遠程控制大棚覆膜的開啟和關閉,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種植損耗。
如今,陳超夫妻倆的鮮切花基地擁有40000平方米的高標準連棟溫室,種植規模達210畝,栽有非洲菊、向日葵、紫羅蘭、洋甘菊等20多個鮮花品類,鮮切花銷量也從最初的1000萬支發展到3000萬支,年銷售收入達500萬元。同時,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示范戶”的模式,鼓勵當地農戶參與種植,再進行保底價收購,帶動本地群眾種植鮮切花300余畝,為留守婦女提供相關就業崗位50多個。
多年來,基地還與江蘇多所農學院以人才交流、種植科研項目等形式合作,陳超透露,接下來,基地計劃栽種一種可直接采食的茶菊,該品種由南京農業大學主導開發,適于生產,市場前景十分可觀。近年花卉消費市場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為花農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展望未來,陳超對鮮切花種植基地的發展充滿信心,基地將不斷改進品種、提升種植技術,讓更多消費者享受鮮花帶來的美好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