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獨角獸企業單靠技術實力恐難以支撐長期虧損。
被譽為中國人工智能“四小龍”的商湯科技、云從科技、依圖科技和曠視科技,當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3月26日,商湯科技公布的2024年度財報猶如一記重錘,全年總營收37.72億元,凈虧損卻高達43.06億元,2018-2024年累計虧損更是超過546億元,平均每天燒掉近2000萬元現金,燒錢速度令人咋舌。而云從科技的處境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總營收約3.98億元,同比下降36.6%,歸母凈虧損在5.9億元-6.8億元區間,2017-2024年累計虧損超44.75億元,相當于每個工作日虧損近200萬元,財務狀況岌岌可危。
裁員降薪的風暴在四小龍內部肆虐。商湯科技自2021年起大刀闊斧進行人員調整,員工總數從6113人縮減至4672人,非核心業務被裁撤,甚至將新加坡辦公室搬遷至低成本區域,以削減運營成本。云從科技去年實施全員降薪20%的舉措,今年核心技術成員張嶺辭職,導致核心技術團隊骨干流失率超過40%,僅剩創始人及副總經理。依圖科技的裁員幅度更是驚人,裁員超70%,醫療業務幾乎全線關停,武漢、西安等地分公司紛紛注銷。
隨著AI大模型等新一輪產業周期啟動,商業化轉化緩慢和新業務缺乏有效盈利模式,正成為這些企業面臨的普遍困擾。與此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進一步加劇其生存壓力。
央視財經曾在近期報道中指出,AI獨角獸企業單靠技術實力難以支撐長期虧損,如何實現規模化落地與商業閉環成為決定其未來命運的核心。整體來看,AI四小龍在轉型調整以及市場化陣痛中的表現,折射出中國AI行業“技術向產業落地”過程中的結構性轉型。
陷入困境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近年來,AI四小龍在技術研發上的大力投入使得其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但同時也面臨長期虧損的困境。商湯科技雖然在生成式AI領域表現出一定的市場增長潛力,僅在2024年第二季度便實現了24億元的收入,占比達到了總收入的63.7%,同比增長超過100%。然而,這樣的增長依然不足以彌補其高額的研發支出所導致的巨額虧損。
商湯科技的困境在于尚未找到一條有效的商業化路徑,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經濟表現。其數年累積的虧損表明,盡管技術和市場機遇巨大,怎樣實現其技術優勢的變現成為關鍵問題。某科技評論媒體指出,AI企業在商業化過程中往往面臨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技術更新速度帶來的挑戰,這也許正是商湯等公司業績不盡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專家分析提到,AI技術的復雜性和市場需求的多變性使得商業化路徑的探索具有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市場中有效占據一席之地,甚至是引領市場趨勢,將成為AI四小龍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因此,盡管生成式AI業務在收入上的增長是積極的信號,但若要真正扭虧為盈,AI企業還需要在市場策略和盈利模式創新上有所突破。
行業內,快速發展的技術變革與巨頭企業的加入使市場競爭日益激烈。OpenAI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取得突破,純語言模型成為熱門,逐漸對計算機視覺技術形成沖擊。而AI四小龍長期聚焦人臉識別和圖像識別等計算機視覺技術,在這一變革下面臨轉型壓力。在轉型過程中,四家公司雖在多模態大模型領域投入大量資源,試圖通過技術創新擺脫困境,但效果未達預期。
這表明,在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即使是深耕特定領域的企業,面對新興技術的沖擊,轉型之路也充滿挑戰,如何在新的技術浪潮中找準方向、實現有效突破,是AI四小龍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舊勢力的較量?
面對困境,傳統四小龍紛紛展開技術突圍戰。商湯科技押注亞洲最大智算中心AIDC,構建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能力,試圖在多模態大模型領域實現突破;依圖聯合華為推出昇騰一體機,以硬件成本優勢搶占邊緣計算市場;曠視轉向智能駕駛賽道,與吉利合作的純視覺方案已上車極氪001。
這些舉措顯示了四小龍在技術轉型方面的決心,但技術商業化周期長達18-24個月,遠水難解近渴。在技術研發過程中,還面臨著算力成本高、數據質量參差不齊、人才短缺等諸多挑戰。同時,市場競爭激烈,新的技術和產品不斷涌現,四小龍能否在技術突圍戰中取得成功,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當前AI市場中,“AI六小龍”、“杭州七小龍”等新興力量不斷涌現,給傳統AI巨頭帶來了巨大挑戰。這些新興企業憑借開源模型與輕量化應用迅速崛起,以敏捷的開發速度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例如,百川智能依托抖音流量生態,其對話機器人“百小應”日均交互量達2億次;月之暗面通過訂閱制模式實現單季度營收破億;Minimax憑借游戲場景切入元宇宙賽道。它們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優勢,快速獲取用戶和流量,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實現盈利,對四小龍構成了強有力的競爭。
除了新興企業的挑戰,百度、阿里、騰訊等傳統巨頭也在積極進行生態卡位。華為昇騰平臺已適配全球60余家AI企業,百度文心一言接入600萬開發者,騰訊混元大模型在游戲領域的滲透率達72%。傳統巨頭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豐富的技術儲備和廣泛的應用場景,構建起龐大的生態系統。
相較之下,四小龍在算力資源、數據積累、應用場景等維度全面落后,生態位逐漸邊緣化。加入傳統巨頭的生態系統,可能獲得發展機會,但也面臨失去獨立性和話語權的風險;而獨立發展生態系統,則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面臨巨大挑戰。
與新興企業和傳統巨頭相比,四小龍雖然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項目經驗,但在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時顯得力不從心。在技術創新方面,它們對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相對滯后,未能及時跟上行業發展趨勢。
在市場拓展方面,過度依賴B端市場的商業模式,使其在C端市場的競爭力不足。在資本支持方面,新興企業憑借創新的商業模式吸引了大量資本關注,而四小龍長期的虧損狀態,使得其在融資方面面臨一定困難。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導致四小龍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AI四小龍未來到底在何方?
商湯科技選擇在多模態大模型領域進行深入探索,自2018年開始建設智算中心,2022年建成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AIDC。其SenseCoreAI大裝置已積累超600種預訓練模型,支持千億級參數模型訓練。商湯推出的“日日新V6”大模型,不僅支持多模態的原生融合,還實現了不同模態數據的聯合編碼,在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突破。2024年,商湯生成式AI業務收入達到24億元,占總收入的63.7%,同比增長超過100%,顯示出其在商業化方面的潛力。未來,商湯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拓展應用場景,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C端市場的開拓上,需要找到更有效的商業模式。
曠視科技選擇通過算法優化減少對硬件的依賴,轉向智能輔助駕駛的純視覺方案。曠視創始人印奇成為千里科技董事長,并與吉利共同推出覆蓋全系車型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這種轉型策略既解決了曠視在算力上的劣勢,也為公司開辟了新的增長點。然而,智能駕駛賽道競爭激烈,華為ADS、百度Apollo等已占據先發優勢。曠視需要在算法精度和成本控制上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同時加強與車企的合作,拓展市場份額,才能在智能駕駛領域站穩腳跟。
依圖科技與華為聯合推出昇騰大模型一體機,將硬件成本降低50%,并專注于以視覺為中心的多模態模型開發,致力于通向AGI的空間智能方向。依圖表示公司已實現盈利,現金流為正,表明其商業模式得到了初步驗證。未來,依圖需要進一步加強與華為的合作,深化在昇騰生態中的布局,同時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技術水平,拓展應用領域,尤其是在C端市場的探索上,需要找到更適合的商業模式,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云從科技基于昇騰芯片,與華為合作推出從容大模型訓推一體機,同時構建了混合模型云服務,支持自有及第三方模型。云從科技還在昇騰910B芯片上進行了深度適配,旨在提升產品的性價比和服務能力。在金融、政務等領域,云從的產品和服務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應用成果。未來,云從需要進一步完善混合模型云服務,加強與客戶的合作,提高服務質量,拓展市場份額。同時,要積極探索新的應用場景,不斷創新商業模式,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發展。
曾經輝煌一時的AI四小龍,如今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市場競爭格局中,新興勢力的崛起和傳統巨頭的生態卡位,讓四小龍的處境更加艱難。然而,面對困境,四小龍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各自選擇了不同的戰略方向,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重構和生態協同突破,努力尋找突圍之路。
未來,AI四小龍能否成功逆襲,實現從困境中的突圍,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它們需要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不斷努力,克服重重困難。
同時,對于其他AI企業而言,四小龍的經驗教訓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鑒。在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唯有不斷創新、適應市場變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元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