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上海車展。這次的車展,車多,新技術多,聚光燈下,燈光璀璨車企意氣風發,畢竟有1000多家企業參加。
不過,在這些車展之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國產汽車芯片這次成為了車展上“最靚的仔”,從國產車規級自研eMMC、到國產智駕芯片,再到國產MCU等,眾多國產芯片解決方案的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訂單與合作意向紛至沓來。
而行業人士表示,從這個車展,可以看出來,未來國產車企們,將迎來一場國產芯片替代大潮,大家會紛紛減少對國外芯片,特別是美國芯片的依賴。
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并不難理解,就是因為大家開始對國外芯片不信任了,同時對國產芯片從之前的“不信任”、“存在疑慮”,到現在的開始的“信任”了。
我們知道,新能源汽車相比于傳統的燃油車,需要的芯片多了很多,燃油車需要的芯片大約是300-500顆,而新能源汽車,可能是2000-3000顆。
而整個汽車芯片市場,之前的國產化率可能還不到10%,90%靠進口,而按照IDC的數據,汽車芯片市場的大廠商,幾乎都是歐美企業,比如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瑞薩電子和德州儀器的合計市場份額超過50%。
這當然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別人卡住你的脖子,那么連車都要造不出來了。
特別是最近,因為外部形勢緊張,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等,這些車企的緊迫感就更加強烈了,所以當然是更希望能夠國產化替代了,減少對歐美企業的依賴,這估計也是美國萬萬沒有想到的。
當然,大家要注意的是,汽車芯片的替代,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與普通消費芯片相比,汽車芯片的要求更高,因為其使用的環境更為苛刻,所以對技術的要求很高,還需要各種認證,門檻高,國產廠商們也并不容易。
另外汽車芯片市場,其實并沒有那么的大,市場不大,意味著用大資金優勢,來瘋狂投入,也是不太現實的,因為投入多了,根本就賺不到錢。
所以目前國內汽車芯片廠商,大多數在虧錢,所以且未來什么時候賺錢,能賺多少錢,也難講,畢竟市場就這么大,且國外巨頭份額也較高,從他們手中搶食,可不簡單。
但不管怎么樣,國產替代是必須的,目前我們已經走出了這一步,就沒有回頭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