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消息,日前,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護人員在巡護過程中,意外發現罕見昆蟲——無翅雪大蚊(學名:chionea sp.),這是該物種在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首次記錄,也為保護區昆蟲多樣性研究增添了新數據。
無翅雪大蚊屬于沼大蚊科,無前翅,不會飛行,體型較小,成蟲體長幾毫米到十幾毫米之間,背上一對黃色圓球為退化的后翅平衡棒,它的形態和其他多數大蚊科昆蟲完全迥異,極長的六足和短粗的身軀相互配合,讓它在雪地里爬行如履平地。無翅雪大蚊一般在寒冷的高山地區和南、北極等極地出沒,和絕大多數“失溫即死”的昆蟲習性大相徑庭,它更加偏愛接近冰點的溫度,在陽光照耀在幾厘米厚的積雪上最為活躍,即使體溫降至零下7攝氏度,它仍能快速移動。此次在保護區內發現其活動,徹底打破了“冬季無蚊”的常識。
無翅雪大蚊的顯著特征是其退化的口器,不吸食血液,其成蟲階段無需進食,雪上狂奔的目的也只是尋找配偶,生命周期可能僅用于交配繁殖,因此它也被稱為“佛系蚊子”。零攝氏度以下的自然環境對動物最大的威脅就是“冰”,適應寒冷生存環境的動物要么在血液中生成阻止冰晶形成的“防凍劑”,要么讓冰晶在體內共存,而無翅雪大蚊二者都未選擇,它們的解決方法是自我截肢,神經元感知到冰晶形成之處發生微小熱爆,從而觸發肌肉收縮,截掉凍住的腿。缺腿的無翅雪大蚊仍能以不錯的速度移動。
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表示,此次巡護人員的發現不僅填補了無翅雪大蚊在額爾古納自然保護區昆蟲資源名錄的空白,還為后續昆蟲行為學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鐵柱
來源: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