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提示
今天是“世界安全生產與健康日”。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及培訓,做好設備的檢查檢修工作,及時更換老舊設備,電氣設備旁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雜物,消除安全隱患。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
是第23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
今年的主題是
關愛勞動者 心理健康
關愛勞動者
心理健康
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狀態,而且是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三方面的完好狀態。
什么是心理健康?
個體在情緒、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不僅意味著沒有心理疾病,還包括積極的情感體驗、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與生理健康相關:長期心理壓力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等身體問題。
(二)生活質量提升: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幸福感、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
(三)社會功能: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建立穩定的人際關系和社會參與。
什么是職業心理健康?
職業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狀態,即在工作中或者處理與工作相關的事情中所體現出的心理安全感、情緒穩定性并且能以社會認可的任意形式適應外部環境。在遇到任何與工作相關的障礙和困難時,能及時調整心理狀態,心理上不失衡,更不會出現難以克服困難的心理狀態。
職業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
(一)壓力管理:合理應對工作任務、截止日期、人際關系等帶來的壓力。
(二)工作滿意度:對職業內容、薪酬、發展空間等感到認可和滿足。
(三)職業認同感:認可自身職業的價值,并從中獲得成就感。
(四)平衡能力:協調工作與生活,避免過度投入導致的倦怠。
職業心理問題的常見表現?
1 .
職業倦怠:
①情緒衰竭:長期疲憊、對工作失去熱情;
②去人格化:對同事或客戶冷漠、疏離;
③低成就感:懷疑工作意義,自我效能感下降。
2 .
職場焦慮與抑郁:
因業績壓力、晉升競爭或裁員風險引發持續焦慮或情緒低落。
3 .
人際關系沖突:
與領導/同事矛盾、職場霸凌或孤立感。
4 .
過勞:
超時工作導致睡眠不足、注意力下降,甚至引發生理疾病。
1 .
個人層面:
①設定界限:明確工作與休息時間。
②技能提升:學習時間管理、溝通技巧或壓力調節方法。
③職業規劃:定期評估職業目標,避免因盲目忙碌導致迷失方向。
④主動求助:出現持續焦慮或失眠等癥狀時,及時尋求心理咨詢或EAP服務。
2 .
企業層面:
①建立支持性文化: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培訓,鼓勵開放溝通。
②優化管理:避免“加班崇拜”,提供彈性工作安排。
③資源投入:引入員工援助計劃(EAP),提供免費心理咨詢或壓力管理課程。
3 .
社會支持:
①獲得家人、朋友的支持。
②加入職業社群或行業協會,分享經驗并獲得同行支持。
③利用政府或公益組織提供的職業咨詢、法律維權服務(如應對職場歧視等)。
來源:福建職業病防治、國家衛健委網站
一審:陳素玲
二審:黃新珠
三審:寧永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