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先說一下上周好萊塢影訊吧。
鐵血戰士又出續集了,這部與《異形》息息相關的科幻片《鐵血戰士:殺戮之地》,近日發布了首次預告,艾麗·范寧一人分飾雙胞胎兩角,這也是該系列第六部作品。
大女主范寧對鐵血戰士發出警告:“你的獵殺目標,是不可能戰勝的!”此片北美定檔11月7日,內地大概率不會引進。
邁克爾·B·喬丹也開始演而優則導了,他主演的《罪人》在北美票房持續大爆,然而他已經不滿足演戲了,這次聯袂泰勒·拉塞爾共同打造了一部《新偷天游戲》。
此片翻拍自1968年和1999年經典版本《天羅地網》,從劇情來看,有點像周潤發的《無雙》,北美檔期為2027年3月5日。
本·阿弗萊克回歸!
《會計刺客2》內地定檔5月16日,不過,此片在北美以及全球票房撲街了,這也是本周啡哥重點介紹的影片。
好了,以下我們開啟上周北美票房排行榜吧。
2025年第17周,4月25日至27日,北美院線,上演了一出現實版“速度與激情”,一邊是德古拉帶著方塊人瘋狂吸金,一邊是老牌男神卻被重映經典按在地上摩擦。
最新北美周末票房榜出爐,大盤共計轟下1.43億美元,比第16周多出了1000萬美元,《罪人》以次周僅跌6%的逆天戰績蟬聯冠軍。
而本·阿弗萊克主演的《會計刺客2》首周僅收2449萬美元,連20年前的《星球大戰前傳3》重映版都打不過,直接讓8000萬成本打了水漂。
前三甲分別為《罪人》《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和《會計刺客2》。
第16周老片《隔空投送》已退出榜單爭奪,動畫電影《萬王之王》《諜網追兇》和《戰爭》分別位居第六名至第八名。
《我的世界大電影》上映第四周排名滑落至第四,北美票房大爆2.79億美元,全球成績8.16億美元,已經沒辦法沖擊10億美元俱樂部了。
邁克爾·B·喬丹主演的《罪人》北美蟬聯奪冠!
一般來說,恐怖片首周后票房雪崩,跌個50%都算溫柔,可《罪人》卻穩如泰山,次周4500萬美元入賬,北美累計1.225億美元,全球票房更是爆到了1.616億美元。
該片預算成本為9000萬美元,預計第三周將實現盈利,《罪人》票房爆發與主創關系密切,瑞恩·庫格勒和邁克爾·B·喬丹這對黃金搭檔已經用《奎迪》系列電影證明了他們的票房魔力。
加上98%爛番茄和“A”級CinemaScore超高口碑,完全有能力實現超長續航,華納影業也是繼《我的世界大電影》之后,連續爆了兩部。
估計華納高層正連夜給導演瑞恩·庫格勒打錢求拍續集吧。
對比隔壁撲街的大本,只能說:喬丹把大本打懵了!
上周共有五部新片上榜,第十名《平克?弗洛伊德:龐貝古城現場》為1973年的錄音紀錄片,票房收入262萬美元,我們不過多講述了。
A24的奇幻新片《奧奇傳說》首映票房僅150萬美元,從1153家影院開畫,表現冷清,位列北美第九。
這部1000萬美元成本的影片由以賽亞·撒克遜執導,講述羞澀農場女孩與受傷的“奧奇”,她兒時恐懼的神秘生物,建立深厚羈絆的奇幻故事。
創意獨特,畫面唯美,但市場反響平平,爛番茄評分尚未出爐,CinemaScore也未見亮眼反饋。面對《罪人》和《我的世界大電影》的強勢擠壓,小眾題材難覓觀眾緣。
A24一貫擅玩獨立片,這次卻踩空,票房若止步500萬美元,回本都懸。后續需靠口碑發酵或流媒體救場,要不然這“奧奇”怕是要在票房森林里迷路了。
索尼影業打造的R級恐怖片《直到黎明》,在3055家影院開畫,首映攬下800萬美元,斬獲位列北美第五,遠超預期。
影片成本僅1500萬美元,首周全球已拿到1810萬美元,又是一部以小博大經典案例。
故事聚焦一群青少年探秘廢棄游客中心,陷入不斷死去又不斷復活循環中,他們必須活到黎明才能破了這個局,有點像《忌日快樂》,但此片走的是嚴肅風格,沒有喜劇元素加持。
因恐怖驚悚級別較高,畫面沖擊力較強,是為此類的恐怖片愛好者量身定制。不過,《直到黎明》口碑拉胯,爛番茄僅51%,CinemaScore“C+”,預示著無法走的更長遠。
索尼影業靠低成本策略已實現穩賺不賠了。
《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20周年重映首周火爆,2775家影院吸金2520萬美元,國際1700萬,全球周末4200萬,1.13億美元成本早已回本。
這波情懷殺力壓《會計刺客2》,排名第二,4K修復版加上4DX格式首秀加持,沉浸式體驗讓粉絲直呼過癮。
爛番茄79%,觀眾盛贊其黑暗基調和情感深度,堪稱前傳三部曲最佳。
首映周票房已超去年《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重映總和,創迪士尼時代《星戰》重映紀錄,逼近《獅子王》30.2億的現代重映開畫紀錄。
安納金墮落與絕地隕落的史詩,配合《安多》第二季和《星戰慶典》熱潮,徹底點燃粉絲熱。
不得不說,《星戰》在北美的票房號召力可見一斑。第三部重映僅一周,全球累積逼近9億,喬治·盧卡斯的經典,依然是票房不敗神話。
話說,咱們的《哪吒》系列電影,是不是也可以做幾周年重映活動呢?
重點介紹大本的新片《會計刺客2》。
2016年,《會計刺客》北美首周2470萬美元,全球1.55億美元,成本為4500萬美元,制片方賺得盆滿缽滿。
大本靠“天才”人設和硬核動作戲,意外圈粉無數。
2025年,《會計刺客2》在3610家影院拿到2449萬美元,位列北美票房第三。雖然這次開畫成績和前作差不多,但是全球票房和成本完全不一樣。
此片為亞馬遜米高梅影業投資,開出來的預算成本為8000萬美元,按照好萊塢行規,票房得達成本2.5倍才能回本,也就是回本線在2億美元左右。
《會計刺客2》在全球71個國家和地區同步開畫,海外僅拿到1370萬美元,最高的為墨西哥150萬美元,英國120萬美元第二,其余市場都少得可憐。
首周此片全球僅為3820萬美元,第一周票房起不來,幾乎宣告“涼涼”。這勢頭,恐怕全球落點票房能收1億美元都費勁,只能下映后上流媒體再說吧。
《會計刺客2》的主創團隊為前作原班人馬,導演加文·奧康納、演員本·阿弗萊克、喬·博恩瑟回歸。講述了天才會計師克里斯蒂安·沃爾夫,聯手布萊斯頓,追查案件,揭開致命陰謀的故事。
影片大規模上映之后,CinemaScore給了“A-”,爛番茄新鮮度78%,爆米花指數為93%,觀眾評價動作場面緊湊,兄弟情誼有點淚點。
照說,這樣的口碑還是不錯的,可票房卻實實在在撲了。
這到底為啥呢?
啡哥分析與以下幾點有關:
其一、檔期競爭大,被喬丹吊打。
前面也說過了,《會計刺客2》完全不是《罪人》的對手,全方位被其碾壓。
其二、情懷不夠濃烈,被星戰粉吊打。
前作2016年上映,這才過去7年時間,沒啥情懷加持,完全得靠大本和劇情帶動,“星戰”在北美的粉絲,直接給《會計刺客2》好好的上了一堂課。
其三、大本號召力喪失。
大本的票房號召力,這幾年滑得沒眼看。
2016年《蝙蝠俠大戰超人》8.73億美元,多么強悍啊,2017年的《正義聯盟》6.57億美元還算能打,對標成本,只能算收支平衡。
從這之后一路翻車到現在。
2021年,《最后的決斗》1.08億成本,票房3000萬美元,片方虧個底朝天;
2023年,《催眠》成本6500萬美元,全球票房僅1628萬美元;
2023年,《閃電俠》成本2億美元,全球票房僅2.7億美元;
加上《會計刺客2》,大本這是要步尼古拉斯凱奇的后塵,準備接棒“票房毒藥”稱號嗎?
《會計刺客2》北美票房撲街教訓太慘痛,除了上述幾個問題,還有成本過高,8000萬美元和《疾速追殺4》的成本差不多,可打斗沒有基努里維斯過癮啊。
《會計刺客2》內地公映,我想票房很難超過3000萬,大本得想想辦法,怎么才能打造出票房大賣的佳作。
好了,本期北美票房就為您介紹到這吧,下期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