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費年年漲,服務卻不見好?”
長期以來,亂收費、不作為、甚至腐敗,這些物業管理頑疾困擾著無數業主,也讓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頻發爭端。
4月27日,人民日報發文,曝光成都物業管理“亂象”,“返點”1300多萬等丑聞,網友直呼“早該整頓了”。
那龐大的物業亂象,背后隱藏著什么“秘密”呢?
物業管理之痛
很多網友都抱怨物業費收得快,但辦事效率卻很低,這反映了物業管理存在普遍問題,服務質量和收費標準明顯不符,信息也不公開,業主對此非常不滿。
物業管理應該以服務為本,尊重業主權益,提升服務質量,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社區,但部分物業公司不認真履行服務職責,反而把業主當成管理者來對待,制定各種規定來限制業主的合法權益。
人民日報關于成都物業管理各種亂象的報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些報道迅速將物業管理問題推到了輿論中心,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這些事件的曝光,也讓長期存在的物業管理問題,更加清晰地展現在公眾面前,引發了對行業規范和監管的深刻思考。
這可不是隨便說,2023年,成都一個物業科長受賄案被曝光,讓人們看到了成都物業管理混亂情況的真實情況。
該科長和宋某某互相勾結,利用職務便利,暗中控制物業招標,從中賺取大量不義之財,更驚人的是,2007年到2016年這十年間,物業協會竟然向一些管理部門“返點”高達1300多萬元。這些“返點”無疑助長了物業管理行業的腐敗行為。
這一報道迅速出現迅速引發熱議,許多人反饋,物業公司“收費積極、服務滯后”,費用去向成謎,甚至直言“物業費到底怎么用的?我們交的錢去哪兒了?”
人民日報》指出,物業費的核心問題在于“資金隔離”缺失,一些物業公司將公共收益與物業費混為一談,甚至私吞業主共有資金,成都市紀委監委的調查顯示,部分物業公司通過虛構項目、重復收費等方式變相斂財,業主權益被嚴重侵害。
物業本應是業主的“服務者”,現實中卻屢屢“反客為主”,部分物業合同條款模糊,物業公司以“管理”之名限制業主權利,甚至擅自停水停電催繳費用,更有甚者,業委會組建率不足30%,業主監督形同虛設。
面對這樣的狀況,成都下決心解決長期存在的物業管理問題,抓住專項整治的機會,摸索出一條用智慧化手段提升物業管理質量的新路子。
重塑信任
成都希望重建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的信任,讓雙方的關系更加和諧,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新措施是“信用積分”制度,有了它,業主可以更好地監督和評價物業公司。
這項制度讓物業的服務好壞、財務情況等關鍵信息都更加透明,業主可以清楚地了解這些信息,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監督和評價,確保物業公司盡職盡責。
這樣一來,物業公司必須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做好財務管理,才能獲得更好的信用積分,贏得業主的信任,物業公司的信用積分就像一個評價等級,直接關系到他們能否繼續接管小區,也影響政府部門對他們的管理。
積分高,說明物業服務好,更容易中標,也更受政府信任,反之,積分低,下次可能就沒機會再負責小區,還會被政府重點關注,這樣就迫使物業公司不得不提高服務質量,規范自身行為,爭取更好的信用評價。
這就像給物業公司上了個緊箍咒,促使他們更好地為業主服務,維護好小區環境,成都不只關注信用,還努力讓物業管理更公開透明。香城麗園小區開了個好頭,他們用上了“信托制”物業管理。
物業費、小區公共收益等,都統一放到小區的共有資金賬戶里,業主可以通過信息平臺隨時查看每一筆錢的用途,就像陽光一樣透明,所有賬目都清清楚楚。
這樣一來,業主們就能更加放心地享受物業服務了,這種公開透明的管理方法,讓業主不再懷疑物業費用的用途,心里更踏實了,同時,業主們也更愿意參與到小區的物業管理中來,彼此更加信任。
小區業委會主任林友功對此感受很深:“現在物業管理費都放到公共賬戶里了,錢都花在什么地方,每筆支出都清清楚楚,業主們都能隨時查看。”
這種做法讓所有費用明明白白,消除了不必要的誤會,方便大家一起把小區建設得更好,為了提高物業服務質量和大家的滿意度,成都在“成都智慧物業”小程序上實現了新功能。
只需用手機掃碼,大家就可以向物業反映問題,查詢小區公告,參與小區管理討論,這個小程序就像一座橋梁,讓業主和物業公司溝通更方便,同時政府也能更有效地監督物業工作。
長效機制,久久為功
成都的物業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靠持續完善的制度體系,新修訂的《成都市物業管理條例》于去年開始生效,清晰劃分了各方的責任和權利,詳細規定了執法權限和處罰標準,為物業管理提供了更可靠的法律依據。
同時,成都也在不斷完善以黨建為引領的小區治理長期機制,通過成立小區治理顧問團隊和設立小區監事人員隊伍等方法,來加強基層治理,構建和諧的社區關系,這些舉措旨在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構建更和諧美好的居住環境。
成都的物業管理實踐,對全國其他城市具有參考價值,他們利用技術手段,公開相關信息,完善管理制度,逐漸建立起更加明晰、高效、公平的物業管理模式。
針對收費不透明問題,多地已出臺硬核措施,山西省三部門聯合發文,明確物業費構成必須包含工資、設備維護等9項成本,并禁止將維修基金計入服務成本,江蘇、青島等地要求物業公司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多元渠道公示賬目,解決“公示了卻看不懂”的難題。
結語
物業管理亂象的整頓,不僅關乎千萬業主的切身利益,更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一環,物業費透明了,家的安全感才會更真實,唯有打破黑箱、還權于民,才能讓物業管理真正成為美好生活的守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