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旅行中最鮮活的記憶。五一去哪吃?江蘇13城打響“味覺暗戰”!假期里別只忙著收藏風景的九宮格,讓街巷里的煙火氣,在朋友圈升騰起最滾燙的“食光”。對假期最高的禮遇,莫過于把自己吃成一張行走的“味覺地圖”,讓每一口都成為旅途中最難忘的注腳。
一碗面條:十三市各有“看家一面”
金壇澆頭面
江蘇十三市,面面不同。當“南米北面”的飲食傳統在此被打破,江河湖海的饋贈化作一方水土的味覺密碼——南京皮肚面以“一鍋燴”的豪邁包容萬物,豬肝、香腸、木耳與酥軟皮肚在濃湯中交織,恰似金陵城的市井氣韻;金壇的澆頭面則是清晨的煙火氣代表,靈魂澆頭搭配勁道的面條讓人欲罷不能。特別是鱔絲在鍋中爆炒后香氣四溢,濃郁的醬汁緊緊包裹著鱔絲,每一口都鮮嫩爽滑。
北方的豪邁與南方的精致在此碰撞:徐州板面潑辣如楚漢風云,澆頭與辣油直擊味蕾;常州銀絲面卻以“細軟滑韌白爽直”的姿態,將六小時高湯的醇厚凝于一碗。蘇州三蝦面只在初夏登場,拆解籽蝦為仁、籽、腦,爆炒成粉嫩澆頭,時令鮮味堪比《隨園食單》的雅致。
更有工藝與文化的雙重盛宴:南通曹頂面傳承抗倭名將的制面智慧,因面條筋韌柔滑爽口、湯汁鮮美異常;鎮江鍋蓋面以鐵鍋飄蓋的奇招鎖住堿香,面條吸飽湯汁后彈牙十足。淮安長魚面將黃鱔油炸煽炒,金黃鱔絲與胡椒辛香在濃湯中翻涌,暗藏江淮漁家的江湖氣。
從連云港海鮮面的鮮活海味,到泰州干拌面的早茶煙火;從宿遷九鮮疙瘩面的童年記憶,到揚州陽春面“硬面軟湯”的極致追求……這些面條不僅是碳水盛宴,更是流淌在鍋鏟間的地域史詩。一碗下肚,便知何為“不到江海不算味”。
一家小吃:街角煙火里的城市記憶
到南京逛吃,被米其林必比登翻牌的南京小店一定要安排。李記清真館招牌是新鮮出爐的牛肉鍋貼,底部煎得焦香酥脆,餡料多汁美味。芳婆糕團店內烏飯團是招牌,不要錯過嫩滑綿糯的糖芋苗。好婆湯包一直遵循古法手工現做湯包,并依傳統將湯包倒扣蒸制,皮薄而且汁水豐盈。金陵汪家餛飩(集慶路)皮薄餡滿、飽滿多汁,享用時不妨添加蝦皮、榨菜和秘制辣椒。小潘記鴨血粉絲湯中鴨血柔嫩入味,粉絲滑溜又帶點嚼勁。其中的蘿卜和鍋巴更是點睛之筆。
徐州大街小巷,把子肉店成百上千,而“怪味愚”算是獨樹一幟,將把子肉經過改良創新,用精選帶皮豬肉加秘制醬油燉至爛香酥,瘦肉不柴,肥肉不膩,入口回味厚長,食后齒頰留香。招牌把子肉人皆愛之,老饕更藏“隱藏吃法”:五常香米飯配多樣鹵汁——東坡肉湯甜咸交織,酒香綿柔;香辣鯽魚湯辛香鮮辣,通透過癮;蒜泥茄子酸甜解膩,令人欲罷不能。更有把子肉夾饃,肉香與面香交融,淋上肉湯,撒上青椒,或添花干、豆筋,堪稱“中式漢堡”,風味絕佳。
板浦涼粉是港城夏日的靈魂解暑符。以豆粉制成的半透明涼粉,或涼拌或快炒:涼拌時澆上蒜泥、香醋,酸辣開胃;炒制后外焦里糯,撒上花生碎與馓子,層次豐富。老街“王記炒涼粉”沿用柴火灶工藝,焦香中封存著老味道,成為必打卡的煙火坐標。
連云港的沙光魚湯則詮釋著“鮮掉眉毛”的真諦。以“長江口三鮮”之一的沙光魚慢燉40分鐘,湯色乳白僅以鹽、胡椒粉調味。墟溝海鮮城“老碼頭”的魚湯配現烤饅頭,堪稱經典組合。
雞蛋餅是鹽城街頭的黃金符號。細膩柔韌的面皮煎至金黃,裹入生菜、土豆絲等配菜,抹上攤餅師傅獨家熬制的甜醬與辣醬。咬下時,醬的醇厚、蛋的綿密、菜的爽脆在口腔中碰撞,成為早餐攤前最熟悉的溫暖等待。
金剛臍則是揚州街頭的煙火味道。這款金黃六角的面食,因形似金剛肚臍得名,咬開后麥香混著淡淡堿味,甜軟中帶著嚼勁。晨跑路過茶社,買上兩個暖手,便是老揚州人最親切的早餐記憶。
無錫惠山古鎮也是小吃聚集地,從酥脆的油酥餅到鮮甜的蟹粉小籠,每一口都承載著無錫的飲食文化與煙火氣息。小籠饅頭皮薄鹵足,秦園小籠等老店曾被《舌尖上的中國》推薦。豆腐花細膩滑嫩,佐以紫菜、蝦皮、辣油,煙火氣十足。此外,玉蘭餅外脆內糯、油酥餅香甜酥松,以及小餛飩、無錫排骨等,共同構成古鎮小吃的多元畫卷。
一道非遺: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味道
灌云豆丹,這道“昆蟲界的黃金珍饈”以豆天蛾幼蟲為原料,經人工捕捉、清洗、油炸等工序,化作金黃酥脆的高蛋白美味。外酥里嫩的口感中,豆香與肉香交織,佐以辣油或蒜泥,鮮辣直擊味蕾。作為江蘇非遺美食,其低脂高營養的特性堪稱養生范本,民間“不吃豆丹不算到灌云”的俗語,道盡它的地標性地位。
建湖藕粉圓則是非遺里的團圓密碼。200余年傳承的工藝里,其用料考究,做工繁瑣,以天然藕粉為原料,取松子仁、瓜子仁、核桃仁、金橘餅等入餡,連同桂花、白糖、豬油一道擦勻,揉搓成團。連續多次入鍋燙制和滾入藕粉交替,方可制成。外觀潤滑透明,外皮晶瑩剔透,入口有嚼勁。
作為省級非物質遺產代表性項目,鎮江肴肉是餐桌之上的味覺驚嘆號。精選脂肪少、瘦肉多、韌性足的新鮮豬前蹄,經過十四道工序制作而成,其肉色鮮美,皮白光滑晶瑩,鹵凍透明,猶如水晶,又名“水晶肴蹄”。肉質清香而醇酥,肥而不膩,瘦而不嵌齒,有“肴肉不當菜”之說,為“鎮江三怪”之首。
泗陽膘雞是非遺里的鄉土詩篇。以百葉鋪底,分層攤上蛋黃瘦肉糊與蛋清肥肉泥,蒸制后形成“上白下紅”的雙色美學。作為宴席頭道菜,扣碗如聚寶龜背,散燒配菠菜清鮮,入口柔韌爽滑、不肥不膩,回味無窮。
一份地道:特色美食的極致體驗
有多少人是為了一口燒烤來徐州的?在徐州這座“燒烤之城”,大佬陳燒烤絕對是本地老饕心中的“扛把子”!大佬陳精選本地小山羊,現點現切,肉質鮮嫩不膻,炭火烤制后外焦里嫩,搭配甜醋蘸汁,回味無窮!他家的手搟面筋道爽滑,再點一份烤茄子辣椒,拌著吃堪稱一絕。老客才知道的“烤羊眼”“烤羊球”等特色部位,膽大的吃貨可以挑戰!
在蘇州,“不時不食”的飲食哲學滲透于街巷煙火。立夏前后,老字號糕團店紛紛推出“炒肉團子”,堪稱味覺地標。炒肉團子這枚被稱作“團子皇后”的涼吃糕團,以“三葷四素”為芯——豬肉、開洋、蝦仁搭配黃花菜、木耳等,粉皮采用糯米與粳米混合蒸制的熟粉,一改傳統甜膩,口感清淡鮮嫩。最妙處在于“靈魂湯汁”:炒肉餡時濾出的鮮香汁液,臨包制時澆入開口處,咬開瞬間湯汁四溢,咸鮮在舌尖層層鋪展,每年5月穩居本地美食榜前列。
若想一站式解鎖江南時令,獅山悅榕莊白云餐廳是優選。春日限定的香椿茭白,將山野香椿的濃郁與水澤茭白的脆嫩共冶一爐,清炒間盡釋食材本味,素凈卻不失靈氣。而蠶豆黑豚肉蒸春筍更見巧思:黑豚肉粒如堅果般醇香,蠶豆綿密似慕斯,春筍清甜脆嫩,三者蒸制時滋味交融,成就“肉不膩、筍不寡、豆不澀”的味覺三重奏,完美詮釋江南春夏的風土靈氣。
揚州的慢時光,藏在一盞茶、一道點心里。綠楊春茶是揚州春日的味覺注腳。以“香高、味濃、色綠、耐泡”著稱的它,色澤翠綠秀長,沖泡后香氣高雅如蘭,湯色清明似琥珀,入口鮮醇甘冽,葉底嫩勻舒展。翡翠燒麥堪稱點心界的顏值擔當。與千層油糕并稱“雙絕”的它,以菊花狀面皮包裹青菜餡,形如石榴、色若翡翠,頂端點綴火腿茸如流霞。輕咬一口,皮薄如紙的柔韌與菜餡的清鮮在舌尖交融,佐一盞綠楊春茶,絕美。
新袁羊肉
宿遷的黃狗豬頭肉演繹300年宮廷秘韻。“乾隆老湯”秘法,讓豬頭肉經精細刀工與慢火燉至“肥而不膩、爛而不糜”,咸甜交織的醇厚滋味,藏在每日傳承的老鹵里。新袁羊肉則展現“全羊宴”的豪橫。洪澤湖畔水草滋養的山羊,從羊頭到羊尾衍生出30多道吃法:羊骨湯濃白如乳,爆炒羊肉鑊氣十足,秘制羊腿外焦里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芳 趙天 陳詠 周曉青 張畢榮 周珉 張凌飛 孫銳 崔洪曙 高峰 陳勇 萬凌云 張建波 畢俊星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