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癌癥長期的對抗中,傳統的單一治療模式往往表現出各自為戰的局限性。手術可以有效切除可見腫瘤,但無法徹底清除潛在的癌細胞;放療在局部治療上具備一定優勢,但其效果受限于治療范圍和劑量;化療雖能全身干預,但常面臨耐藥性和嚴重副作用的挑戰。相比之下,多學科整合診療模式(MDT)以其跨學科協同優勢,整合了外科、內科、放療、影像、病理等多個專業的力量,從不同維度綜合評估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從而提供更全面、精準且高效的治療策略,有效提升癌癥患者的生存率與生活質量。
在 2025 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陸士新醫學基金會和醫學論壇網聯合主辦的 “2025 中國腫瘤防治創新生態圈” 系列論壇重磅開啟。面對腫瘤防治的復雜難題,4 月26日,特別邀請到北京協和醫院的4位權威專家,聚焦 “MDT 破局復雜腫瘤系統性治療” 這一核心主題展開深度探討,探尋 MDT 模式如何在腫瘤治療的戰場上大顯身手,為基層腫瘤防治提供重要思路。
一、趙林:MDT 為胃腸腫瘤治療 “解鎖” 新可能
趙林教授指出,傳統治療方法在面對復雜胃腸腫瘤時暴露出局限性,如手術無法應對腫瘤微轉移,放療受限于治療范圍,化療面臨耐藥問題。多學科整合診療模式(MDT)應運而生,通過跨學科合作,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顯著提高了胃腸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北京協和醫院積極推廣MDT模式,尤其在胃腸道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顯著成果。
趙林教授強調,免疫已治療成為胃腸腫瘤治療的重要方向,尤其在晚期胃癌患者中顯示了較為顯著的生存率提升。然而,免疫治療面臨患者篩選、耐藥性及不良反應管理等挑戰。趙教授團隊正在積極探索免疫治療在新輔助治療中的應用,并強調通過多學科協作來管理治療的復雜性。推廣MDT模式和提升基層醫院的診療能力,將有助于提升腫瘤治療的整體效果。
二、王穎軼:MDT 為肺癌治療 “撥云見日”
王穎毅教授指出,傳統的單一診療模式在肺癌治療中存在諸多問題,患者需要在多個科室間輾轉,耗時且增加了治療復雜性,缺乏有效溝通往往導致治療方案不一致,影響預后。MDT模式通過整合外科、內科、放療、影像、病理等多個學科的專家資源,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不僅提高了診療效率,縮短了就診時間,還增強了治療透明度和患者依從性。研究表明,MDT治療的肺癌患者生存期較傳統治療延長20%-40%。
MDT模式在靶向治療和應對腫瘤異質性方面具有重要優勢。通過基因檢測和腫瘤分期等綜合分析,專家可以為患者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提升治療的精準度。面對腫瘤的異質性,MDT團隊能夠及時調整治療策略,確保最佳治療效果。此外,MDT還在提升基層醫院診療水平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王穎毅教授強調,通過遠程會診、繼續教育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基層醫生的技能和診療水平,推動腫瘤治療的普及和發展。
三、王湘:MDT 為消化道腫瘤治療帶來 “新曙光”
王湘教授指出,傳統化療在消化道腫瘤治療中存在顯著局限性,尤其在胰腺癌治療中,化療有效率僅為10%-30%,且毒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導致部分患者中斷治療。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為消化道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整合各學科專家的資源,共同評估患者病情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不僅提高了治療效率,也增強了患者的依從性。協和醫院的實踐證明,MDT模式顯著改善了胰腺癌和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
在化療過程中,MDT模式幫助平衡了療效與安全,尤其針對化療的毒副反應問題,協和醫院正在進行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研究,尋求新的解決方案。新興影像學技術,如CT紋理分析,也為化療療效評估提供了更精確的方法。王湘教授強調,推動基層醫院化療規范化管理、加強技術培訓,將有助于提升整體治療效果,確保更多患者受益于這一先進的診療模式。
四、李寧寧:MDT 為復雜消化道腫瘤治療 “點亮” 希望
李寧寧教授指出,傳統的單一學科診療模式在消化道腫瘤治療中存在諸多局限性,尤其在腫瘤分期、治療調整和專科銜接上常顯不足。患者往往需反復就診,這不僅延誤了治療時機,還影響了整體治療效果。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則通過整合外科、內科、放療等多學科的專業力量,共同討論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MDT的推廣不僅能顯著縮短患者的就診時間,提升治療效率,還能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并通過遠程會診為疑難病例提供解決方案,展現了其強大的優勢。
在MDT團隊中,內科發揮著核心作用,貫穿患者治療的全程。內科醫生根據患者的分子分型、預后情況等,提供精準的用藥建議,并幫助篩選局部治療的適應癥。此外,內科還會根據治療效果和患者的耐受性動態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療效與安全。盡管MDT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跨學科協作的難點,如治療理念的差異和標準化治療與個體化治療之間的矛盾,李教授提出,基層醫院應通過建立MDT協作網絡,利用AI和遠程技術彌補資源短缺,專注于核心腫瘤的MDT管理。
新技術和新療法的應用也為消化道腫瘤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多組學技術為精準診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幫助醫生深入了解腫瘤機制、揭示耐藥原因。然而,李教授強調,這些新技術仍需通過循證醫學的數據驗證。四位專家均指出,基層醫生應掌握最新的診療指南和檢測指標,了解新興技術的局限性,并及時轉診或會診以應對疑難病例。為推動基層醫院開展MDT模式,協和醫院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是在罕見病MDT的應用上,為推廣MDT模式提供了成功范例。
本次訪談中,四位專家圍繞 “MDT 破局復雜腫瘤系統性治療” 這一主題,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了 MDT 模式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性、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MDT 模式打破了傳統單一診療模式的局限,通過多學科協作,為腫瘤患者提供了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盡管 MDT 模式在推廣和應用過程中還面臨著檢測技術局限、基層醫療資源不足、學科協作難點等挑戰,但隨著多學科協作的不斷深化、新興技術的持續涌現以及基層醫療水平的逐步提升,MDT 模式必將在腫瘤防治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CHTV百姓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