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糾紛讓不少消費者頭疼。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江陰市消保委獲知一個案例:消費者辦了美發店可享受折扣的會員卡,但最近一次消費時余額不足,被要求按原價結算,這樣的要求合理嗎?
圖源 視覺中國
卡內余額用光后還差30元
必須再充500元才能享優惠?
2025年4月,江陰市消保委新橋分會接到消費者朱女士的投訴。半年前,朱女士在新橋鎮某美發店辦理會員卡,一次性充值500元,可享受6.6折會員優惠。近日,朱女士到店燙發剪發,結賬時被告知卡內余額只有288元,不足以支付此次消費,還差30元。朱女士提出補齊差價,遭到商家拒絕。商家表示,若想享受會員價,需再充值500元,否則只能按原價482元結算。無奈之下,朱女士先行續充完成結賬。她認為商家此舉屬于“霸王條款”,是強制消費,隨即投訴并尋求幫助。
接到投訴后,工作人員立即與商家負責人溝通。商家稱,店內有“消費金額超過卡內余額,當次消費按原價計算”的規定,因此拒絕朱女士補差價的要求。經消保委多次協調,商家最終提出解決方案:按會員價扣除朱女士續充前的卡內余額288元,續充部分扣除50元,剩余450元予以退款。朱女士接受該方案,雙方達成和解。
用格式條款進行不合理限制
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江陰市消保委人士介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本案中,商家通過格式條款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不合理限制,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隨著預付式消費模式快速發展,類似糾紛日益增多。商家常見的“本公司擁有最終解釋權”“本卡中途恕不退款”等不公平格式條款,不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也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為規避預付式消費風險,切實維護自身權益,消保委提示廣大消費者進行預付式消費時要理性,避免沖動辦卡,謹慎選擇長期服務或大額充值。辦卡前了解商家營業執照、市場口碑、經營年限、消費者評價等信息,優先選擇信譽良好、經營穩定的商家。仔細閱讀預付卡使用協議,對模糊或高風險條款務必與商家確認清楚后再辦卡。妥善保管預付卡、付款記錄、消費清單、溝通記錄等憑證。若發現商家存在違規經營、欺詐或虛假宣傳等行為,及時向消保委、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投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燕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