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的一種言論:把兒女送到國外,就等于沒生;送到大城市,等于生了半個;兒女沒出息,留身邊,才算生了。
人老了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沒有什么出息,在本地謀業(yè)的兒女,才是來報恩的。
但我們同事會發(fā),很多老人,瞧不起在身邊的那個兒女,總是以遠(yuǎn)走高飛的兒女為驕傲。
還有一些老人,似乎走了極端,寧愿把所有的兒女都送到大城市,甚至國外,自己孤零零地過晚年,住養(yǎng)老院,有什么苦衷都不會告訴兒女。老人為什么會這樣呢?
01
在老人眼里,兒女離開社會底層,比什么都重要。
社會活動家費孝通說過:“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兒女的夢想,從小開始,就疊加了父母的夢想。
可以說,一些能夠離開社會底層的兒女,靠的是幾代人的積累,是一場場接力賽的結(jié)果。
這樣的現(xiàn)象,不是現(xiàn)在才有,古往今來都有。
清朝時期,有一個叫曾玉屏的湖南人。他勤勤懇懇種地,買地,成為了富人。
在一次算賬中,因為他讀書太少,被對方欺負(fù),還渾然不覺,從此就決定送兒女讀書。
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他把兒子曾麟書培養(yǎng)成了秀才。
曾麟書享受到了讀書的好處,就把兒子曾國藩培養(yǎng)成了進(jìn)士。
曾國藩在京城做官,父親曾麟書也是去陪伴了一段時間,然后回老家。父子相距千里,聚少離多。
北宋的蘇軾、蘇轍,在父母的托舉下,考上進(jìn)士。而他們的母親,卻一天福氣都沒有享受,在老家病故。
回到當(dāng)今社會,很多農(nóng)村種地的父母,把買棺材板的錢,變賣了耕牛,把兒女送到大學(xué)校園。
當(dāng)兒女讀了大學(xué)之后,父母一定不讓兒女回到本地打工,而是逼著兒女去大城市。
兒女在大城市有了工作,父母還可以把全部的積蓄拿出來,給兒女買房定居。而兒女在城里的房子,父母是一天都沒有住過,甚至都不知道在什么小區(qū)。
父母在底層,窮怕了,斗怕了,累苦了。他們也想到了改變命運,脫離底層,無奈自己年紀(jì)大了,學(xué)識不夠。因而,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兒女的身上。
只要兒女能夠離開底層,那么父母做的一切,都有了價值。
就算兒女出息不是很大,離開窮困、偏遠(yuǎn)的老家,也是好的。畢竟,外面的世界很大,機會很多。
也許父母的托舉力是有限的,能夠給兒女成家立業(yè)的錢,幾萬塊而已。但是托舉的“心”,是無窮大的。有了心的力量,父母就什么都不怕,孤獨、病痛都可以戰(zhàn)勝。
02
在老人看來,自己不拖累兒女,也算是晚年幸福。
知乎平臺上,有一個熱門話題:那些子女定居國外的老人,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網(wǎng)友“星群”說,他的舅媽,去大城市給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太太做保姆。
老太太從事科研工作,兩個兒子在國外工作。
老太太的丈夫過世那天,老太太是非常淡定的,簡單地收拾了一番,然后送到殯儀館。
隔天就處理好了落葬的事情,兩個兒子也沒有回來,老太太自己也從容地去研究所工作去了。
兩個兒子都很忙,幾乎不回來,但是老太太一點都不責(zé)怪,而是選擇了“理解”。
網(wǎng)友“自在的云”說,兒女在身邊陪伴,不一定是幸福,也許是慪氣。她的父親,臨走前一段時間,兒女日夜陪護(hù),各種折騰,大家都累得要斷氣了。
人在自己能走的時候,跳舞打牌,該干嘛就干嘛。到了走不動,后事自己安排,也不麻煩兒女。
“自在的云”表示,兒女都有自己的生活,兒女能夠自立,不讓她操心,就夠好了。她今年七十三歲。
可憐天下父母心,殫竭心力終為子。
很多老人,費盡心思把兒女送到大地方,從事高端行業(yè),有一技之長,一定的地位等。然后呢?就擔(dān)心自己把兒女拖累,拽下來。
老人自己幸福與否,一點都不重要了。他習(xí)慣了把兒女的幸福,當(dāng)成自己的幸福,并且是幸福的全部。
有一種老人,自己生病了,也不會告訴兒女。
有一種老人,夫妻扶著走,也要兒女操心。
有一種老人,過年也不要兒女回來,怕兒女驅(qū)車千里。
有一種老人,平日孤零零的,但因牽掛兒女而熱鬧。
有一種老人,日子過得摳摳搜搜,但不會開口向兒女要錢。
有一種老人,說自己病重了,千萬不要花大價錢去挽救,要走得干凈一些。
有一種老人,若是其兒女回來住幾個月,都要罵走兒女......
各種款式的老人,看起來不可理喻,但真實地存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就是我們家里的某個人。
兒女好,比自己好更重要。為了兒女好,老人用盡了最后的一點力量,也耗盡了最后的一點心思。
03
所以,我們看到老人孤零零地過日子,不要認(rèn)為他們很苦,他們的兒女不孝順。
只要兒女混得好,不讓老人操心了,這也是一種孝順。
因此,作為兒女,不要強求老人隨遷,不要把自己固定在老人身邊,而是努力去闖蕩。
自己有出息了,隔三差五問候父母,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近況,分享自己的喜悅,這就很好了。
對于父母的種種安排,學(xué)會尊重,而不是強求改變。
父母的愛,難以理解,等你都理解之后,往往是父母已經(jīng)走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jìn)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