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8日,第二屆東日馬超邀請賽在西藏拉薩市當雄縣賽馬場舉行,來自西藏、云南、四川、甘肅和青海的403匹駿馬,在耐力賽、速度賽等十二項賽事中一決高下。
近年來,當雄縣依托深厚的游牧文化底蘊,積極推動“賽馬+文旅”融合,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4月27日,來自西藏阿里的馬主在賽前安撫自己的馬。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4月26日,騎手馳騁在當雄縣賽馬場。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4月27日,來自拉薩曲水縣的馬匹在純藏馬跑馬賽中獲得第一名,馬主接受觀眾歡呼。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4月27日,騎手在進行賽馬比賽。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4月26日,騎手在進行賽馬比賽。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4月27日,騎手馳騁在當雄縣賽馬場。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4月27日,騎手在進行比賽。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4月26日,騎手在進行賽馬比賽。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4月27日,第二屆東日馬超邀請賽比賽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4月26日,騎手在進行賽馬比賽。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4月27日,騎手在進行賽馬比賽。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是4月26日拍攝的第二屆東日馬超邀請賽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4月27日,工作人員在賽前向騎手們講解比賽規則。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地理科普延伸閱讀
東日馬超邀請賽
2025年4月23日至28日,西藏拉薩市當雄縣舉辦第二屆東日馬超邀請賽,作為“當吉仁”賽馬會系列活動的核心板塊,這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在海拔4200米的藏北草原掀起文化與經濟共振的浪潮。賽事吸引來自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肅五省區的403匹賽馬同場競技,其中“達確”“八一”“東達”“嘎瓦”等名駒的亮相,彰顯跨區域馬文化交流的深度。
賽事設置12個競速與走馬項目,涵蓋本地馬7千米耐力賽、公馬種馬走馬等特色賽事,總獎金達189萬元,本地馬耐力賽單項最高獎金6萬元的設定,既凸顯對本土馬種培育的重視,也通過競技分級體系提升賽事觀賞性。賽事采用“政府引導+協會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資金來源包括活動自籌、騎手報名費及社會贊助,這種創新機制使活動日均吸引超1.2萬人次現場觀賽,帶動當雄縣城日均人流量近2萬人次,直接撬動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業4000余萬元增量,成為縣域經濟新增長極。
賽場基礎設施的完善為賽事保駕護航:標準化賽道與堅固圍欄保障競技安全,241個餐飲商品展銷點、14個娛樂點位形成消費矩陣,夜間篝火鍋莊舞與當雄藝術團歌舞秀則構建全時段文化體驗場景。賽事的經濟溢出效應更延伸至產業鏈上游——牧民通過馬匹交易、草場租賃增收,畜產品及非遺文創產品開發實現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化。這種“馬超”平臺與鄉村振興的深度綁定,使賽事成為牧區現代化轉型的重要載體。
作為擁有300余年歷史的“當吉仁”賽馬會的當代演繹,東日馬超邀請賽通過競技規則的標準化、參與主體的多元化、產業融合的縱深化,構建起傳統游牧文化與現代文旅經濟的共生模型。其成功實踐表明,在非遺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中,特色賽事可成為激活地域文化基因、重構高原經濟地理的關鍵支點。
責任編輯:程家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