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在中國受到讀者的喜愛,譯者王科一先生功不可沒。
《傲慢與偏見》電影海報
曾見到一位知名作家這樣寫道:“雖然《傲慢與偏見》這本書不見得有多好,但是,它只能來自歐洲,甚至只能來自英國?!笨梢娺@本書的好與不好,實在還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楊絳先生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有什么好?——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她說,“議論一部作品‘有什么好’,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或是認真探索這部作品有什么好,或相當干脆的否定,就是說,沒什么好?!睏钕壬J真探索了這部作品有什么好。她說,奧斯丁的小說是“從戀愛結婚的角度,寫世態人情,寫表現為世態人情的人物內心”,說奧斯丁“對她所挖苦取笑的人物沒有恨,沒有怒,也不是鄙夷不屑?!男Σ皇轻橅?,不是鞭撻,也不是含淚同情,而是乖覺的領悟,有時竟是和讀者相視目逆,會心微笑”,說從奧斯丁的文字里,“可以看出她那副明辨是非、通達人情的頭腦(common sense)”,說“《傲慢與偏見》的布局非常自然,讀者不覺得那一連串因果相關的情節正在創造一個預定的結局,只看到人物的自然行動”,說“創造人物大概是她最感興趣而最拿手的本領”,她筆下的人物“是圓的立體,而不是扁的平面;即使初次只出現一個平面,以后也會發展為立體”,說“用對話寫出人物,奧斯丁是大師”,說“她寫出來的人,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一個’”。
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
王科一翻譯的《傲慢與偏見》
楊先生說的這些“好”,盡管只是一家之言,卻贏得了許許多多喜愛這本書的讀者的心。
這本書能在中國受到讀者的喜愛,譯者王科一先生功不可沒。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翻譯這本小說時,三十歲剛出頭,并沒有多少翻譯經驗。1955年2月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譯本。他在“譯者前記”中這樣寫道:“翻譯本書時,曾遇到不少困難,例如,首先我掌握不了書中那種幽默俏皮的對話;其次,奧斯丁的整個文字風格都極其矯健精練,極其緊湊,究竟應該以怎樣一種文體去對待它,實在也是個問題;所幸得到邵洵美先生的熱情幫助,愿意替我審校此稿,才使我在他的指教下,決定在語言方面應用普通話,就是說,盡量避免南方人不懂的北方土語或北方人不懂的南方土語?!睆耐瓿傻淖g本看,王先生的努力是成績斐然的,他的譯文猶如一股清新的風,拂過當時的譯壇,留下歷久彌新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