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正在經歷漫長的冬天。
去年兩部破紀錄的超級港片《九龍城寨之圍城》和《破·地獄》,讓人一度覺得港片迎來小陽春。
這終歸是春夢一場,難以扭轉港片頹敗、沒落的事實。
第43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不過是對這場“春光乍現”的夢進行回顧。
不過好在港片的本錢夠厚,這屆頒獎典禮的嘉賓夠分量且話題足,完全撐得起一場盛典。
《九龍城寨之圍城》是最大贏家,包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動作指導等9項大獎,難怪網友銳評:這是“九龍獎”。
早前提名數量領先于“九龍”的《破·地獄》獲得五項榮譽,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兩個電影音樂類獎項。
本土影片《爸爸》斬獲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演員,算是對堅守本地電影人最好的鼓勵。
除了新晉導演獎頒給Robin Lee,亞洲華語電影獎頒給《老狐貍》。
所有獎項都被這3部電影包圓,可謂“三足鼎立”。
但看完整個頒獎典禮,我確信香港電影死不了。
01、 論自嘲和人情味,還得看金像獎
蔡思韻和楊偲泳在為最佳視覺效果頒獎前,調侃起了香港電影。
“真的有《風林火山》這部電影么?我以為是都市傳說來的。”
“你錯啦,都市傳說是《尋秦記》。”
導播此時將鏡頭推向古大亨,旁邊的秦沛還“壞笑著”用胳膊頂了他一下。
古仔不得不雙手大拇指給妹子點贊,“好活當賞”!
說起港片存貨,他可謂最大“受害者”。
這兩部電影他都是主演,《尋秦記》更是由他主投并發起的。
《風林火山》的上映消息早就讓影迷等麻了,據古仔在采訪環節表示,《尋秦記》“有望今年上映”。
張家輝和陳法拉為最佳編劇頒獎。
他們還原《贖夢》中“癲公”和“癲婆”的造型,牽手小跑著奔向舞臺,將典禮帶到了又一個高潮。
“鐘意電影的個個都是癡線(神經病)”,眾電影人哄堂大笑后,又爆發全場的掌聲。
在自嘲中汲取力量,香港電影人加油!
不同于別的頒獎嘉賓都是組隊登臺,劉嘉玲一人便能hold住全場,“嘉玲姐”豈是浪得虛名。
她為最佳男主角頒獎前的演員點評,可謂全場最佳。
若論對“最佳男主角”眼光獨到,尤其是在金像獎范圍內,無人能出其右,梁朝偉就是證據。
她大概是金像獎歷史上給“最佳男主角”頒獎次數最多的嘉賓,她霸氣宣布,“以后這個獎都由我來頒了”。
她評價郭富城,“你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她認為城城和偉仔是“不同的靚仔”,城城知道自己靚仔,偉仔則不自知。
正因如此,郭富城在《臨時劫案》中突破形象飾演齙牙悍匪才難能可貴。
影帝是被她用普通話調侃“長得比較著急”的訓練班同學劉青云獲得。
港片的經典配角倉田保昭,遠道而來為昔日的徒弟谷垣健治頒發“最佳動作設計”獎,也算是有了接班人。
不同時代的日籍友人持續為香港電影注入活力,讓人夢回港片的黃金年代。
本屆典禮的最有人情味、最動人、最驚喜的一幕,當屬香港電影的老朋友林青霞。
闊別影壇多年后再次“回家”,為徐克和施南生頒發“終身成就獎”。
林青霞回顧了他們的神仙友誼,徐克讓她成為“東方不敗”煥發電影第二春,施南生幫她簽合約不收酬勞。
她說:“我有這兩位杰出的好朋友,也是我的終身成就。”
自從轉型當了作家,青霞姐的水平越來越高了。
02、 獎項的“爭議”
早在幾個月前金像獎公布提名時,筆者就大膽預測過誰能獲獎,有僥幸猜對的,當然也有被打臉的。
最佳男配角,私以為是最難評的。
伍允龍的“王九”太有魅力甚至搶了主角風頭。
與此同時朱栢康飾演的“哥哥郭志斌”太過寫實,仿佛能讓每個掙扎在生活里的中年男人共情。
金像獎歷來“重文輕武”,把獎頒給首次入圍便獲獎的朱栢康符合傳統。
只是在筆者心里,他們倆依然并列第一。
最佳女主角頒給衛詩雅算是眾望所歸,尤其是代入內地影迷的視角。
香港電影圈,多久沒出一個有觀眾緣的女明星了?
或許別的女演員演技都不差,但是香港電影和金像獎顯然都更需要衛詩雅。
同樣的道理,《九龍城寨之圍城》成為最大贏家,背后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試問,哪部電影,或哪個IP有可能拯救當下的香港電影?
如果非要選一個,非《九龍城寨》莫屬。
它的兩部續作已經在籌備中,且它的衍生作品也在路上了。
這個系列能帶動更多的電影人就業,并帶給香港電影希望。
之前筆者認為把最佳導演給鄭保瑞,最佳電影給《破·地獄》,應該很“合理”。
不過金像獎顯然更傾向于讓贏者通吃。
畢竟前面已經把一大堆技術獎項都給了“九龍”,就相當于承認了電影的各個環節都很優秀。
那么加在一起不就是“最佳電影”?
最后讓筆者意難平的,就是金像獎把“最佳男主角”頒給了普通市民劉青云,而不是大熱門“文哥”許冠文。
不過,在詳細了解翁子光導演的這部《爸爸》后,筆者選擇接受。
劉青云飾演的爸爸是他從影以來最大的挑戰,他在面對失去摯愛的同時,還要寬恕血親。
如果不是劉青云出演,本片很難呈現出當下的氣質,在極度的痛苦中還能存有理智和人性。
恭喜劉青云追平梁家輝的影帝紀錄,距離趕上或超越偉仔,指日可待。
03、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追思過去1年離開的香港電影人,是金像獎的傳統和固有環節。
角色不分大小,不論臺前幕后,只要曾為香港電影貢獻過力量,都值得在這一夜登上舞臺的中央。
“一代女俠”鄭佩佩動作飄逸,她還是陪周星馳發癲的“華夫人”。
她的光影之旅伴隨著刀光劍影的江湖夢,是當之無愧的“武俠影后”。
石班瑜是周星馳的御用配音,是大多數內地觀眾最初聽到“星爺的聲音”,為其無厘頭銀幕形象注入聲音的靈魂。
“反派專業戶”徐少強是港片里令人過目不忘的形象。
從武俠小生到銀幕梟雄,他見證了港片的興衰。
元奎導演的《方世玉》和《中南海保鏢》都是經典。
他幫助李連杰和楊紫瓊成為國際巨星,而他的那句“安全第一”至今令人回味。
谷峰是港片的“金牌綠葉”,在《九品芝麻官》里他演活了奸詐的水師提督常昆。
更是金庸劇中不可磨滅的海大富和白眉鷹王。
值得一提的是,金像獎特別加入了兩位“特殊的故人”。
大S徐熙媛主演《保持通話》,獲得過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
瓊瑤的小說在香港也被改編成一些影視作品,從“瓊瑤劇”成名的演員亦成為香港電影一抹靚麗的風景線。
愿你們化作銀河中最明亮的星群,照亮每一顆仰望光影的赤子之心。
后記
這一屆金像獎看下來,看到了香港電影人的堅守。
一句句香港電影加油,難掩香港電影當下的深層次危機。
但同時也讓我越發覺得,香港電影死不了。
擁抱更大的華語電影市場是大勢所趨,堅守港片的本土性和特色則是不能失去的初心。
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是未來香港電影人要解決的最大問題。
接下來也是有不少港片值得期待的,比如《風林火山》《尋秦記》《怒火蔓延》《火遮眼》《少林女足》等。(撰文:木未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