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4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8日獲悉,第二屆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啟動大會暨國際中文教育案例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當前全球中文學習需求持續增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學,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學習中文人數超過3000萬。
第二屆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啟動。(華東師范大學供圖)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大賽組委會主任委員胡志平強調,國際中文教育是推動文明互鑒、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他表示,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將加快國際中文標準體系建設,以數字技術賦能教學實踐,助力全球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大賽充分體現語言為橋、文化為媒的辦賽理念,立足教育數字化轉型,以四大特色賽道為載體,通過北美、港澳賽區聯動構建國際化競技平臺,不僅為培養國際中文教育人才提供了實踐舞臺,更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辟了創新路徑。據悉,來自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85所高校教師代表共同參會。
據悉,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是“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之一。“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指導,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和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辦,是目前中國唯一被政府認可和指導的專門面向研究生群體的全國性賽事。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大賽專委會主任委員鐘英華介紹,本屆大賽有四大賽道:聚焦智能技術應用的“智慧中文”賽道、探索職業領域融合的“中文+”賽道、提升跨文化傳播力的“故事中文”賽道以及注重本土化創新的“海外本土”賽道。
上海作為國家教育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已在全球35個國家(地區)承辦孔子學院(含漢語中心)40余所,為國際中文教育作出積極貢獻。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吳健介紹,本屆大賽亮點在于:技術賦能,重塑教學模式;產教協同,貫通培養鏈條;全球聯動,推動文明互鑒。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顧紅亮表示,本屆大賽以“數智賦能教學,中文聯通世界”為主題,是應對數字化時代教育變革的重要探索。他期待大賽匯聚全球智慧,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提供可復制的方案。
在“大夏智韻——國際中文教育新思維”校長報告環節,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分享“量子思維看中文”。他說,中文具有獨特的量子思維特性,其多義性、語境性和靈活性類似量子疊加態與糾纏態。他強調,量子思維為理解中文的科學性與文化價值提供了新范式,并認為這一視角將助力國際中文教育在數字化時代的創新發展。
北京語言大學原校長劉利指出,國際中文教育正加速向智慧化轉型,需構建“智能化”“精準化”“模塊化”的新型教育生態。他強調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泛在學習”和“精準教學”,解放教師創造力,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構建“隨時”“隨地”“隨人”的智慧教育服務體系。(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