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進入第四年,俄軍出現異動,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窗口已然到來,澤連斯基要是還看不懂就晚了。那么,這一系列事件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這場沖突是否將迎來終局?
當地時間4月26日,俄羅斯國防部高調宣布,俄軍已完全控制庫爾斯克州的最后一個定居點戈爾納利村,并稱烏軍在該地區“損失慘重”——超7.6萬人傷亡、7700余件裝備被毀。
俄總統普京在聽取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匯報時強調,此次勝利為俄軍在其他戰線推進創造了條件,并特別表彰了第76空降師等部隊的作戰效率。此外,俄方進一步表示,正在鄰近的蘇梅州建立“安全區”,控制面積超90平方公里。
面對俄方的勝利通報,烏克蘭方面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烏總參謀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聲明,聲稱庫爾斯克地區戰斗仍在繼續,并否認了撤退的說法。不過,聲明中也承認,作戰局勢復雜,烏軍正在實施防御戰術,這種說法被很多分析人士解讀為烏方試圖掩蓋戰場上的不利局勢。
事實上,俄烏前線出現此異動并非偶然,從去年烏軍突襲庫爾斯克開始,到如今被全面擊退,戰局的變化非常明顯:去年8月,烏軍攻入俄羅斯本土,一度控制了庫爾斯克州上百個定居點和近1300平方公里土地。但隨著戰線被拉長,俄軍調集兵力反攻,烏軍的占領區迅速縮小。今年3月,烏軍僅剩280平方公里控制區,如今更是徹底失去。在這個過程中,烏軍的消耗極大,士氣也受到了嚴重打擊。
可以預見,烏軍喪失庫爾斯克之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談判時的籌碼將大大縮水。不過,澤連斯基也并非全無機會——4月25日,普京在會見美國特使威特科夫時重申,俄方準備“無條件與烏克蘭談判”。這在過去是很罕見的,以往俄方談判的前提條件,往往是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放棄加入北約等,但這次普京沒有提出任何前提,意味著俄羅斯釋放出了明顯的和平信號。
此外,還有一件事值得注意,當地時間4月26日,特朗普在梵蒂岡與澤連斯基進行了短暫會面。細節顯示,特朗普拒絕法國總統馬克龍參與對話,堅持與澤連斯基“一對一”溝通,這無疑是向烏方施壓。再加之此前,美方被曝向烏提交“最終版”和平方案,內容包括承認克里米亞屬俄、默認俄控制烏東地區,這一系列舉動說明,美方已經在積極推動烏克蘭坐到談判桌前。
但問題是,澤連斯基能否真正看懂局勢變化?最近一段時間,澤連斯基與特朗普之間關于領土問題出現了明顯分歧。特朗普提出的和平方案中,已經明確要求烏克蘭默認克里米亞屬于俄羅斯,同時“非正式”承認俄羅斯在頓巴斯等地的控制權,這實際上意味著烏克蘭需要在領土問題上作出重大讓步。
對于這一點,澤連斯基在公開場合堅決反對,表示不會承認任何被占領的烏克蘭領土屬于俄羅斯。從法律和民族情感上講,這種立場可以理解,但從現實角度來看,如果繼續硬抗下去,烏克蘭能承受得起嗎?
眼下,俄羅斯已經展現出極強的攻勢能力,庫爾斯克戰事異動只是一個信號。如果烏克蘭繼續拒絕談判,不排除俄軍進一步加大軍事壓力,到時候烏克蘭恐怕連基本防線都守不住。
更糟的是,美國的耐心也在消耗中。如今的美國,正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特朗普在國內面臨巨大政治壓力,需要盡快在外交上取得成績,而俄烏沖突已經拖了太久,投入巨大但成效有限,美國民眾早已疲憊,白宮顯然不愿意繼續無休止地為烏克蘭買單。
一旦美國減少援助或者撤出和談,烏克蘭將更加孤立無援。畢竟,歐洲國家雖然口頭上支持烏克蘭,但真正能提供大量援助的并不多,如果失去美國的支持,烏克蘭基本就等于失去了戰爭的支撐點。
可以說,現在已經是“最后的窗口期”,如果澤連斯基還不抓住這個機會,執意堅持原有立場,只會讓自己付出更大代價。更何況,談判并不意味著烏克蘭必須無條件投降,在談判桌上,烏克蘭依然可以爭取到一些現實利益,比如在非北約框架下獲得西方安全保障,比如確保自己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地位,這些都是可以談的空間。但前提是,澤連斯基必須盡快做出決斷,繼續抱著幻想,繼續等待所謂的“戰場奇跡”,只會讓局勢更不可收拾。
總而言之,局勢已經變化,時間不會等人,俄軍的異動,普京的表態,美國的態度調整,都在傳遞一個共同信號:戰爭已經打到了轉折點。說到底,戰爭不是一紙協議能解決,但精疲力竭的雙方終需直面談判,2025年的這個春天,或許正是決定戰與和的臨界點,如果錯失良機,未來的烏克蘭恐怕將承受更慘痛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