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克什米爾局勢持續升級,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對峙的同時,已經發生了多起擦槍走火事件,不過好在沒有失控。
當很多人認為印度會就此收手時,印度政府卻采取了意料之外的攻勢,讓巴國內受到重大損失。
關鍵時候巴方撥通中國電話,提出了什么要求?中方及時給出回應,又釋放了哪些信號?
發生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槍擊游客事件造成多人傷亡,但到現在也沒給出一個調查結果,不過印度已經對巴基斯坦動手了。
印度因為“懷疑”就對巴基斯坦采取了多項驅逐和限制措施,雙方在前線地帶發生軍事摩擦開火,不過目前還沒有大幅擴散。
因為印巴是兩個擁核國家,外界認為他們在面對軍事沖突時會選擇“控制”,不擔心印度會大規模攻擊巴基斯坦。
但印度采取的手段,比直接進攻的威脅更大。
外媒的消息稱,印度占據印度河流上游的位置優勢,在國內建設有幾十座水壩,可以完全或者部分截留對巴基斯坦供水。
雙方之前簽署了一份水資源分配的《印度河河水條約》,但這次莫迪政府聲稱他們“已經暫停執行條約”。
巴基斯坦全國大約70%的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都依賴印度河提供,且馬上到了春耕的季節,這次斷水供應是真的讓巴基斯坦火燒眉毛了。
巴基斯坦政府甚至威脅以戰爭來回應印度的斷水措施,可見印度河對他們的重要性。
然而巴基斯坦還沒有緩過來,又一波沖擊來了。
27日多方報道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杰赫勒姆河上游開閘放水,淹沒了大片區域。
印度的這次放水行動沒有提前通知,所以讓巴基斯坦始料未及,指責印度“無視平民生命安全”,對此印度則不予回應。
現在因為河流問題,生活在印度下游地區的巴基斯坦可謂是“兩頭堵”。
也就是說莫迪不放一槍一彈,就已經讓巴基斯坦局勢非常危急了,他們對此無計可施。
27日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將電話打給了中國,并和中國外長王毅進行通話。
達爾主要闡明了三點內容并詳細介紹了當前局勢:
其一是巴基斯坦堅持“堅決打擊恐怖主義”的立場;
其二是反對單方面行動導致事態升級;
其三是巴基斯坦會和中國及國際社會保持溝通,且“致力于以成熟方式管控形勢”。
有解讀認為,巴鐵傳遞的信號比較清晰,就是印度所謂的“恐怖分子”他們也是反對的,不存在所謂的幕后支持。
其二是巴基斯坦不想將事情擴大,導致發生沖突。
其三“成熟的方式”能涵蓋克制行動在內的一切應對,也就是說巴基斯坦會選擇盡量克制的手段,來應對印度的挑釁行動。
對外王毅外長回應表示:中方始終支持巴方堅定實施反恐行動。
作為鐵桿朋友和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關切,支持巴方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
且希望雙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動事態降溫。
中方的立場客觀中立,恐怖分子是各方共同的敵人,明確印巴雙方不要發生更大規模的摩擦,展開調查和談判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對于印度這次拱火升級,無非是兩方面原因。
其一是自身借題發揮。
此次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印度國內輿論一片嘩然,民眾要求政府采取強硬措施。
所以為了迎合國內民眾的期望,印度政府在調查明確之前,就要對巴基斯坦“下狠手”來平息民憤。
此外莫迪政府不排除想趁著打擊恐怖主義之名,強化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壓縮巴基斯坦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從而實現其在領土訴求上的逐漸“蠶食”。
印度安全機構表示“克什米爾抵抗運動”是巴基斯坦支持的,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拿出來證據,這已經算“越界行動”了。
其二是美國在背后不斷表態“支持印度”,讓印度更加肆無忌憚。
印度國內有美國副總統萬斯在訪問,國外有特朗普的態度。
即便是知道對巴基斯坦“開閘泄洪”和“斷水”會引發國際上的譴責,他們也敢于如此做。
也就是說美國為了在南亞地區擴大影響力,遏制其他大國在該地區的發展,對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一些行為采取默許或支持的態度。
這讓印度在處理克什米爾問題時更加有恃無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之前表現出對印度的“偏袒”,但特朗普在25日修正了說法。
他提出“不會干預印巴雙方的沖突,相信他們能自己解決,上千年這里的事情都能自己解決。”
也表明到了實際需要美國調解的時候,他們是不愿意下場的。
中方呼吁雙方采取克制和談判,聯合國也認為“所有問題都應該通過有意義的接觸和平解決”,這也是給印巴雙方找一個出路。
結合現在的情況來看,印度自稱在26日已經抓獲多名恐怖分子。
但過去兩天并沒有公布調查進度,卻仍然在對巴基斯坦進行民生領域的打擊,這種行為是十分不妥當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