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烏克蘭軍隊突然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發動襲擊,一下子占領了大約6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事兒來得太突然,俄軍高層都懵了圈。
俄羅斯趕緊調兵遣將,派出了精銳部隊,還拉來了朝鮮援軍幫忙。更別提俄軍那4000多架戰機的制空權,烏克蘭的飛機壓根不敢靠近。
督戰的重任落在了總統特別助理阿列克謝·久明身上,外界都管他叫“俄軍太子”,地位和影響力不言而喻。
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仗打了整整7個月,俄軍愣是沒把庫爾斯克拿回來,直到2025年4月才算完事兒。
阿列克謝·久明:從保鏢到“太子”的崛起
要聊庫爾斯克戰役,先得說說督戰的這位“太子”是誰。阿列克謝·久明,1972年出生在庫爾斯克州,算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
他爹是軍醫將軍,家里紀律嚴得很,估計從小就給久明打下了服從和執行的底子。
他1994年從沃羅涅日高等軍事工程學校畢業,學的無線電工程,后來又拿了政治學和軍事學院的學位,腦子好使,手腕也不軟。
久明的職業路子挺硬核。早年他在俄空軍干技術活兒,1996年進了聯邦衛隊,給葉利欽、切爾諾梅爾金這些大人物當保鏢。
1999年普京上臺,他直接進了普京的安保團隊,跟著跑G8、G20,啥大場面沒見過。
2013年,他升任特種作戰部隊指揮官,帶著隊伍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亞,那行動干凈利落,傷亡極低,直接拿了個“俄羅斯聯邦英雄”的稱號。
有人說他還幫著把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弄出國,不過久明自己說那是瞎傳。
2015年,他當上地面部隊副總參謀長,后來又跳到國防部副部長。2016年,普京把他派去圖拉州當代理州長。
這哥們兒在圖拉干得不錯,工業農業都搞起來了,醫療教育也抓得挺緊,2016年選舉還拿了84%的票。
2024年,他升任國家委員會秘書,影響力更大了。2025年庫爾斯克戰役,他被普京點名督戰,算是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
久明這人挺低調,結了婚有個兒子,平時愛打打曲棍球,跟普京關系鐵得很。
有次在普京家值班,碰上一頭熊,他沒直接開槍打死,而是朝熊腳下放了一槍把熊嚇跑,普京還夸他冷靜。
這回督戰庫爾斯克,他是鐵了心要把地盤拿回來,畢竟是自己老家,丟不起這人。
庫爾斯克戰役:開頭就卡殼了
2024年8月,烏克蘭軍隊冷不丁殺進庫爾斯克,占了600平方公里。這塊地不大,但戰略意義不小,離烏克蘭邊境近,又是俄羅斯本土,象征意義更重。
俄軍反應很快,調來了第76傘兵師、第810海軍陸戰旅這些精銳,還加上車臣的特種部隊。朝鮮也派了1萬多人的第11風暴特種兵團,外加80門火箭炮助陣。
俄軍飛機在天上飛來飛去,烏軍壓根沒機會抬頭。可仗打著打著,俄軍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
7個月,整整7個月,俄軍都沒能把烏軍趕出去。外界都納悶:有制空權,有精銳,有援軍,咋就這么費勁呢?
烏軍占了地盤后,第一件事就是挖戰壕、建工事。他們的戰壕深好幾米,上面蓋著土和偽裝網,俄軍的飛機大炮轟下去效果都不咋樣。
混凝土掩體更硬,連1500公斤的溫壓彈都炸不塌。前線還鋪滿了地雷和反坦克壕,俄軍的坦克一過去就成活靶子。
2024年11月,俄軍在蘇賈附近試著推一把,T-90坦克群剛沖出去,就被烏軍的標槍導彈和地雷收拾得七零八落,幾十輛坦克報廢,進攻直接啞火。
烏軍這套防御體系不是臨時湊合的,完全是按北約標準來的,準備充分得很。俄軍空有制空權,炸也炸不動,打也打不穿,急得直撓頭。
北約裝備:烏軍的硬實力
烏軍在庫爾斯克的部隊大概3萬人,分成10個旅,全是按北約標準訓練的。
他們手里的家伙事兒可不一般:德國的豹2坦克,美國的M2布拉德利戰車、M777榴彈炮,還有海馬斯火箭炮。
這些玩意兒打得準,威力大,俄軍吃了不少虧。尤其是海馬斯,能遠程精確打擊,俄軍的指揮部和補給站沒少挨炸。
更煩人的是烏軍的無人機。第一視角(FPV)無人機滿天飛,專門盯著俄軍的車和人炸,一個連的朝鮮突擊隊2025年2月就被無人機干掉了一大半。
烏軍還有電子戰設備,俄軍的通訊和無人機經常被干擾,指揮亂成一鍋粥。俄軍雖然人多裝備也不差,但碰上這種高科技打法,真有點招架不住。
后勤:俄軍的軟肋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烏軍的補給中心在蘇梅,離前線就幾十公里,物資送得快得很。反觀俄軍,補給站設在庫爾斯克城,路遠不說,還老被烏軍偷襲。
2025年1月,烏軍特種部隊摸到科列涅沃,把俄軍一個大補給站給炸了,彈藥全沒了。烏軍還聰明,用平民車分散運物資,俄軍想攔都攔不住。
俄軍不是沒試過斷烏軍的補給線,可烏軍防得嚴實,俄軍又沒啥好辦法。后勤跟不上,前線打得再猛也白搭,這仗自然就拖下去了。
朝鮮援軍:幫不上大忙
朝鮮1萬多人來了,氣勢挺足,但實際效果不咋樣。他們沒見過烏軍這種無人機滿天飛的打法,傷亡特別大。
加上語言不通,裝備跟俄軍也不配套,配合起來亂七八糟。俄軍自己也有7.8萬精銳,可烏軍的防御和裝備太強,朝鮮援軍這點人根本扭轉不了局面。
2025年初,風向變了。
美國對烏克蘭的軍援開始縮水,烏軍的彈藥和裝備不夠用了。俄軍一看機會來了,集中火力猛攻。
2025年3月,他們搞了個“雷霆行動”,裝甲師和空降部隊一起上,特種部隊還偷偷摸到烏軍后方,把橋梁和通訊設備炸了個遍,烏軍指揮直接崩了。
雷利斯克鎮是烏軍最后硬撐的地方,他們靠狙擊手和巷戰拖時間,可俄軍直接上溫壓彈,把據點全炸平了。
3月中旬,俄軍終于把蘇梅的補給線掐斷,烏軍徹底沒招。指揮官一看撐不住了,下令撤退,俄軍趁勢把剩下的據點一個個清干凈。
到2025年4月,庫爾斯克全境收復,俄軍總算松了口氣。國內一片慶祝聲,久明被捧成戰略家,又拿了不少榮譽。
可這仗打得太慘,傷亡好幾萬,錢也花得海了去了,不少人私下里嘀咕:這勝仗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仗打完了,教訓得記著
庫爾斯克戰役拖了7個月,暴露了俄軍不少毛病。制空權聽著唬人,可碰上烏軍的防御工事和北約裝備,優勢沒發揮出來。
后勤老是掉鏈子,前線再能打也沒用。朝鮮援軍的事兒也說明,光靠堆人數解決不了問題,現代戰爭拼的是技術和配合。
久明這場仗是贏了,但贏得不輕松。他回國家委員會秘書崗位后,推了些軍事改革,特別強調無人機和電子戰,估計是吃了教訓想補短板。
未來他在俄羅斯政壇還能走多遠不好說,可庫爾斯克這7個月的拉鋸戰,肯定會一直跟著他。
結語
庫爾斯克戰役結束了,可留下的問題還多著呢。久明的勝利值不值這代價?
俄烏之間這梁子會不會越結越深?現代戰爭靠無人機和高科技打法,俄羅斯能不能跟上趟?這些事兒值得咱好好想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