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尷尬的事兒之一,就是“拉屎”居然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討論話題。
你以為朋友圈全是曬娃曬美食?其實每個人心里對自己的那點“屎事兒”,都在偷偷較勁。
說來你可能不信,有研究真較真地盯上了“便便”這點小事,還真挖出了點門道。
壽命長的人,竟然在“拉屎”這件事上,和普通人有點不太一樣。有沒有一種“細節決定成敗”的勁頭撲面而來?
先別笑,先別急著關掉頁面。大便這東西,雖然人人都有,卻很少有人愿意認真聊。可它,活脫脫地就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或者說,是健康的晴雨表。
講真,有多少人是被便秘折磨到懷疑人生?又有多少人拉得太頻繁,忍不住懷疑是不是腸癌?生活圈里總有親戚朋友互相比“你一天幾次?我一天一次,穩!”“我三天才一次,省時省力!”結果還挺自豪,這事兒真是奇葩又真實。
人一天排便幾次才算“長壽款”?別急,先來個懸念。
說個冷知識,歷史上有不少名人非常重視“排便”,像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有“晨起排便,百事順意”的習慣。古人講“食不過量,起居有常,便通則壽”,民間還有“早起一泡尿,晚上一泡屎,活到九十九”的說法。是不是聽著就接地氣?
現代醫學也沒閑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國內多家三甲醫院聯合發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國人平均每天排便1次左右,90%的人屬于1~2天1次。而那一小撮“每天3次以上”或者“三天一次都難”的,反而在慢性病、腸道癌變、心血管疾病里,出鏡率高得讓人懷疑人生。這不是危言聳聽,是踏踏實實的調查結論。
但別誤會,不是次數越多越健康。你要是一天五六次、每次都稀里嘩啦,腸炎、腸易激綜合征、吸收不良都可能來找你。三天一次還拉得干硬如石頭,那大概率腸道已經在偷偷報警了。這里頭的平衡感,簡直像人生一樣微妙。
最理想的頻率,醫學界公認是“每天1次,形狀成型,排便順暢”。這種人,腸道菌群多樣,消化吸收好,腸壁運動有力,毒素不易潴留。
再來點兒開腦洞的:世界地域和飲食習慣也深刻影響了“排便習慣”。
南方人吃青菜多,北方人主食偏硬,南北腸道差異大得很。廣東老人“早茶一杯,便便一回”,早飯后腸道一通蠕動,舒舒服服。新疆、內蒙古一帶,肉食多、膳食纖維少,便秘比例高。
國外也有意思,日本人講究飲食清淡,平均排便次數比歐美高一截,腸癌發病率反而低。地球另一頭的美國,快餐高脂肪高熱量,腸道普遍“懶癌”,便秘率高達30%。這都是數據說話,誰都騙不了。
從腸道鏡頭里看,長期便秘的人,腸壁黏膜常年“熏陶”在宿便毒素里,慢慢會有息肉、炎癥,甚至癌變的風險。反過來,腸道“過山車”似的拉稀,也會讓營養吸收大打折扣,抵抗力下滑,貧血、乏力、甚至脫水都易上身。腸道健康,直接決定著壽命的長度,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有患者曾經拍著桌子問:“我年輕時候一天三次,現在三天一次,是不是老了腸子都不靈光了?”
其實不止你疑惑,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外賣、熬夜、久坐,腸道蠕動都慢了,能堅持一天一次的,已經算自律達人。長壽老人里,普遍有個共同點:飲食清淡,作息規律,能按時排便。別不信,浙江義烏有個百歲奶奶,每天五點半起床,喝點溫水,六點就能蹲坑,幾十年如一日,腸道通暢,氣色紅潤。
便便的“模樣”也有講究。
理想的便便,外形像根“香蕉”,軟硬適中,顏色偏黃棕色,味道不刺鼻,幾分鐘解決戰斗。那種黑黢黢、干巴巴、臭氣熏天的,都是腸道發出的警告。有時候你以為自己是“鋼鐵俠”,能硬熬便秘,殊不知這都是慢性自殺。腸道堵著,毒素吸收循環,時間久了,皮膚差、口臭、精神萎靡、免疫力低下,通通找上門。
還有人問:“我一天兩次,是不是太勤快?”
只要每次都成型,沒腹痛腹瀉,也不算異常。關鍵是規律、舒適,不是次數的絕對值。別拿別人的標準套自己。你一天兩次,他一天一次,健康都沒問題。問題是,突然的改變才要警惕。比如你原來一天一次,最近頻繁腹瀉或便秘,突然便血、黑便,立刻就得去醫院查查,別猶豫。
說點更有意思的:便便頻率其實跟情緒密切相關。
壓力大、焦慮、熬夜,腸道蠕動會變慢或變快。要是你剛升職加薪,天天焦頭爛額,大概率便秘要來報到。假期一身輕松,腸道也跟著順暢。有網友調侃,“最怕早上趕地鐵還要拉屎,人生大考”。這絕對不是笑話,腸道就是這么“任性”。
腸道其實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細胞都藏在腸道里。腸道通暢,人體抵抗力才強;腸道堵塞,百病叢生。說白了,腸道通則百脈順,便便順則壽命長。很多慢病、腫瘤,都是腸道健康拉響的紅燈。你還敢忽視這點小事?
順便帶個歷史的梗,古羅馬名醫蓋倫曾說,“人之壽命,在于腸道是否通暢”。這話聽著有點夸張,但放到今天,結合現代腸道菌群和腸道-腦軸理論,真有點道理。腸道菌群平衡,炎癥少,免疫力高,癌變風險低。菌群紊亂,腸漏、慢炎、結直腸癌風險飆升。你還敢不重視?
有些朋友愛拿瀉藥當“神器”,希望靠藥物來解決便秘。可惜,長期用藥會讓腸道越來越懶,最后連“自助”都做不到。
健康長壽,從來不是靠“捷徑”實現的。飲食均衡、作息規律、適量運動、心情愉快,才是腸道通暢的秘訣。別再信什么“排毒茶”“清腸粉”了,那些玩意兒除了讓你多跑廁所,根本改變不了腸道生態。
也別小看“喝水”這件事。每天1.5升到2升的水,是腸道最好的潤滑劑。很多人一整天不喝水,最后腸道干得像沙漠,怪不得便便又干又硬。別把健康寄托在保健品上,日常生活的小細節,才是決定壽命的關鍵。
順帶提一句,運動能讓腸道更有動力。哪怕每天快步走30分鐘,腸道都會感激你。久坐不動,腸子跟著“冬眠”,你想讓它自覺工作,簡直難如登天。長期便秘的人,試試每天多活動下,真的有奇效。
看到這里,別只顧著笑,趕緊回頭想想自己一天幾次便便,拉得暢不暢、順不順。別把“便便”當成小事,它,真的是你的健康晴雨表。每天定時、形狀漂亮的便便,是身體給你的最高禮遇。別等到腸道出問題才后悔莫及。
總結一下,每天規律便便、形狀成型、排便舒適的人,腸道更健康,壽命也更長。不是次數越多越好,也不是三天才一次就沒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讓腸道做自己的“時鐘”,健康自然會長久陪伴。
別把“便便”這點小事看輕了。你認真對待它,它就會給你一個長壽的驚喜。誰說健康一定要靠大補藥?身體每天的細節,才是決定壽命的關鍵。你今天通暢了嗎?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參考文獻: [1]王萬榮,陳志峰,趙立新,等.中國成年人腸道健康狀況調查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23,43(8):496-502. [2]邱娟娟,劉美華.慢性便秘患者腸道菌群及其與健康狀況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20):2569-2573. [3]郭睿,劉偉,陳旭,等.飲食與腸道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21,37(5):460-4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