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強調事物發展的動態性與矛盾轉化,而"勢"的本質正是對矛盾運動中力量對比、條件變化的把握。
二者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因敵變化而取勝"的底層邏輯上高度契合。
"造勢"思想與《實踐論》"主觀能動性改造客觀世界"相呼應。
如游擊戰"十六字訣"本質是通過動態造勢實現強弱轉化。
《孫子兵法》更強調形勢客觀性("知彼知己"),而《毛選》更突出主觀能動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者在"造勢"程度上有微妙差異。
普通人想翻身,靠的不是雞湯,也不是盲目努力,而是對現實規律的清醒認知和精準操作。
把《毛選》的矛盾論和《孫子兵法》的“勢”結合起來看,你會發現:所有逆襲的本質,都是先看懂規則,再操控規則。
一、先“造形”,再“借勢”
很多人一提到“翻身”,第一反應是找風口、抱大腿、抄近路。
但《孫子兵法》開篇就潑冷水:“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高手先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再等機會干翻對手。
普通人的致命誤區:
盲目追風口,卻沒匹配自己的能力,比如看到別人直播賺錢就裸辭,結果連鏡頭恐懼癥都克服不了。
幻想“貴人帶飛”,卻拿不出等價交換的籌碼。你連基礎技能都沒有,大佬憑什么幫你?。
毛選解決方案:《矛盾論》里說,抓住主要矛盾,其他問題迎刃而解。
普通人翻身的“主要矛盾”就一個:先讓自己變成“可被勢能利用的載體”。
具體操作:
1. 選準賽道:用“五事七計”分析法(道、天、地、將、法)評估自身:
道:你真心熱愛的領域(厭惡的工作不可能堅持到出頭)
天/地:行業趨勢和地域資源,比如三四線做本地服務比卷互聯網更易存活。
將/法:你的技能短板和執行力漏洞(先補致命短板,再打磨長板)。
2. 在“形”(基礎能力)沒達標前,拒絕All-in投機。
比如想靠寫作賺錢?先日更100篇廢稿練手感;想搞短視頻?先研究100個爆款腳本結構。
“勢”是放大器,不是救命稻草。
你自己得先是塊料,勢來了才能把你拋上天。
二、用“時間差”換“生存空間”
普通人資源有限,和既得利益者硬剛就是送人頭。
《毛選》的游擊戰智慧(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給出了答案:用不對稱競爭撕開口子。
普通人盲目對標行業巨頭就是找死。
毛選解決方案:《論持久戰》的精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對手的規則外開辟新戰場。
具體操作:
1. 找生態位缺口。
大公司做標準化,你就做個性化,比如教培巨頭搞大班課,你就做1v1學霸陪練。
行業卷價格,你就卷服務。餐飲店拼低價,你主打“情緒價值”——教顧客做菜發朋友圈。
2. 打時間差。
信息差:利用認知滯后性,比如一線城市過時的玩法,在三線城市可能還是藍海。
反應差:大公司決策慢,你小步快跑試錯。
弱勢方要想贏,就得把對手拖進你的節奏里,而不是跟著他們的游戲規則走。
三、從“單點突破”到“星火燎原”
《孫子兵法》強調“勝兵先勝而后求戰”,但普通人常犯的錯是——資源分散,每個領域都摻一腳,結果全是半吊子。
毛選解決方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底層邏輯:
1. 找到杠桿支點:一個能撬動資源的突破口(比如某細分技能、獨家人脈)
2. 壓強原則:把所有資源壓在這個點上,撕開一道口子。
3. 復制裂變:用局部勝利的經驗,橫向擴張。
具體操作:
1. “10000小時定律”:
在某個細分領域投入10000小時刻意練習,就能超過80%的普通人,立刻產生變現價值。
2. “殲滅戰模型”:
階段1:用三個月時間,只攻一個平臺/一種技能(比如專做好物帶貨)
階段2:做出案例后,橫向復制。
階段3:用成功案例撬動資源(招學徒、接商單、賣課)。
普通人資源有限,必須把針磨尖了才能捅破天。
最后總結下普通人的翻身公式。
1. 先造形:練出硬本事,讓自己“值得被勢能利用”。
2. 再借勢:用不對稱競爭找到生態位缺口。
3. 星火燎原:單點壓強突破,成功后快速復制。
記住:別抱怨沒機會,所有機會都有門檻,只是你還沒看到;別幻想速成,所有逆襲都是“預謀已久”,只是外人只看到結果;別怕起點低,《毛選》寫于山溝里,《孫子兵法》誕生于亡國邊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