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英國天空新聞網報道,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位于美國猶他州北部的一處導彈試驗場發生強烈爆炸,一棟建筑物被毀。報道稱,警方表示,目前尚未收到關于爆炸現場人員傷亡的報告。當地政府建議居民避開該地區,官員們仍在調查該事件。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是美國五大軍工巨頭之一,據報道介紹,該公司主要業務為生產和測試固體火箭發動機。截至發稿前,暫未看到該公司對此作出回應。
爆炸發生后的殘骸(資料圖)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一位發言人拒絕透露更多信息,也不愿說明被毀建筑的功能及其是否參與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生產。諾斯羅普公司的創新系統部門前身為軌道科學公司(Orbital ATK),目前占據了美國固體火箭發動機產能的近90%。報道指出,對美國空軍而言至關重要的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計劃將其內部研發的大型SRM用于新型LGM-35A“哨兵”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空軍計劃采購659枚“哨兵”導彈,其中400枚將部署在發射井中,另外259枚用于研發、測試以及能力展示。
目前,美國官方還沒有給出確切的原因,但從已經公布的信息來看,大致可以推測出爆炸的原因。美國現役軍工企業生產設備普遍存在老化問題。美國人自己公布的數據,軍工企業正在使用的生產設備,平均使用年限已超過了 23 年,有的已經超過了30年,真是離了個大譜,制造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一臺機器設備大概用12年就得淘汰或者換新,很明顯,美國軍工生產設備的使用年限已經遠遠超齡了。這座猶他州的創新工廠已經用了 60 多年,設備老化磨損嚴重。
特朗普(資料圖)
這次爆炸對項目的核心產能造成了直接打擊。盡管五角大樓表示會“評估重建方案”,但業內專家認為,就算緊急修復,生產線恢復也得三年左右。原本計劃在2030年部署的項目如今已是不切實際了。“哨兵”項目的麻煩可不是個例,F-35戰機預算超支了14倍,福特級航母推遲了5年交付,B-21轟炸機的成本也是一團迷霧……此次事件又一次突顯了美國軍工復合體的頑疾。軍工企業常常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夸大威脅,以此來爭取高額合同。項目一旦啟動,超支的情況就成了常態。
而且美國目前的制造業現狀誰都清楚,造炮彈的產能都無法供應烏克蘭作戰,更別說重建這么一個關鍵的火箭發動機工廠。更何況美國國防部前短時間就因為“哨兵”導彈項目費用嚴重超支的問題,暫停了它的下一步計劃。如今這起工廠爆炸事故,說不定就會直接讓“哨兵”項目被廢除,那么前期投入的數以億計美元就打了水漂。其實,浪費一些錢就罷了,反正美國人浪費的錢也不在少數了。關鍵的問題是,美國真有可能會失去陸基戰略核打擊能力,這個損失對于美國人來說是不可承受的。
建筑殘骸(資料圖)
軍事專家約翰·霍普金斯說得直白:“固體火箭發動機是導彈的靈魂,沒它,美國的核威懾就是空架子。”更慘的是,爆炸還毀了技術團隊和質量控制體系,這可不象砸點錢就能補回來的。美國核武這塊兒肯定得“緩口氣”,陸基力量空窗期可能讓日本、韓國這些盟友有點慌,怕美國的“核保護傘”漏風。但全球戰略這盤棋復雜得很,單靠這場爆炸就說美國“完蛋”還早了點,得看后續操作。美國這回真是“自找麻煩”。太空可是大國博弈的“新戰場”,中國、俄羅斯都在卯足勁兒往前沖,美國卻因為一場爆炸卡了殼。
歷史上,羅馬軍團、大英帝國、蘇聯紅軍,都因為過度依賴軍事擴張走向衰落。現在,美國在核威懾領域摔跟頭,說不定就是其霸權衰落的前奏。 美國軍工產業要想擺脫當前困境,解決內部存在的諸多問題刻不容緩。一方面,必須打破軍工巨頭的壟斷局面,引入更多競爭,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所以美國猶他州這聲巨響,震顫的不僅僅是諾格公司,更是整個美國軍工產業,其后續影響還將持續發酵,值得全球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